发信人: doghouse(Dog House)
整理人: yxguojz(2004-06-04 11:51:42), 站内信件
|
十、法国的踢腿功夫-杀招“三连击”
1.不可思议的妖术
我的初次欧洲之行,同初次的南美之行一样,也是布拉特肖给安排的。
布拉特肖出生于奥地利,此次谈业务之余,要因故乡看看。他问我,方便的话可否也去。日本的朋友们也委婉地说,这回该到欧洲转一转了。我自己也考虑到当前的任务该是将空手道传向欧洲了,布拉特肖的约请正中下怀。
在欧洲也遇上了各种各样的事。
在比利时,一个自称比利时第一的大力士向我挑战。这个象牛一样强的人,的确很有力气,但动作不够灵活。我只留心着别让他抓住,没怎么费事就击倒了他。
在柔道兴旺的荷兰,我在许多柔道馆受到热烈欢迎。我充分表演了空手道的拳路及开砖等节目,相当多的人表示希望同柔道一起,练习空手道入门。荷兰从此掀起了如火如荼的空手道热。现在,极真会馆的分馆,在荷兰增加到三十个之多。连公认的空手道流传最广泛的美国,分馆才是三十个,所以荷兰的空手道热,可以说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吧。来东京总部学习空手道的留学生,也络绎不绝。
在奥地利,同布拉特肖会合后,我们来到英国,我在伦敦进行了电视表演。虽然是几年前的事,但那时的英国,几乎没人知道空手道,看了我的徒手开砖,他们似乎不认为是一种武术,而认为是出自东洋神秘的森林的一种不可思议的妖术。而现在,英国竟有了十三个极真会馆的分馆。一想起初访英国时的情形,我反而象看了妖术似的,感到不可思议。
巴黎的一个主要搞柔道的体育馆邀我去表演空手道时,我得知了法国有一种只使腿的踢腿功夫。
我坚信,在徒手格斗功夫里,空手道是全世界最强的。为了证实这个想法,我奔走世界各地,迄今为止,这一信念毫未动摇。
所以,在巴黎的柔道馆,我也不加掩饰地说出了我的这一想法。于是,柔道馆的一们会员提出了意见。这是一个年近五十、头发稀疏的小个子法国人。到了这个岁数,还参加柔道训练,可见他酷爱柔道的程序。
他说了下述意思的话,空手道的确很有威力,法国也有一种叫法国踢腿的格斗术,他曾看过踢腿比赛,要是只用腿来相斗,踢腿大约能抵得住空手道吧。
由于当着我的面,他很委婉地说能抵得住吧,其实他心里似乎认为,如果光用腿,法国踢腿比空手道要厉害。
我也很想看这种踢腿功夫。
回到旅馆,恰好布拉特肖也洽谈业务回来了,听我一说这事,他也极感兴趣。
“这不是很有意思吗,大山。一定会会法国踢腿吧。我也听说过这种功夫,可我没见过。OK,找个法国踢腿高手,我来安排比赛事宜。”布拉特肖说。
2.法国踢腿的由来
我立即调查了法国踢腿的情况。说是调查,其实我既读不懂法文,说更不行,完全是托付别人调查,尽管这样,也弄明白了大致情况。
法国踢腿,是在十八世纪非常浒的一种用腿进行格斗的竞技术。同其他的格斗术不同,法国旧腿是在愉快的情趣中诞生的。
法国军队好象曾用踢屁股来惩罚违犯军纪的士兵。大概军人们相互比较谁踢得准,谁踢得速度快,相互比试,渐渐演变成一种有趣的竞技术。在十八世纪广泛流行开来。
但是不久,从英国传入拳击,法国踢腿便被排挤到体育运动里边去了。
拳击传入时,为什么没能和踢腿融合起来,产生一种新的武术呢?我挺纳闷。不过,拳击和踢腿都没象击剑那样作为一种武术流传开来,而是做为一种体育运动流传下来。大概是法国火器发达,便没想到发展徒手的格斗术吧。
听说法国踢腿的第二天,经布拉特肖安排,我会了一位法国踢腿高手。
好象要一面进餐,一面会见。按布拉特肖给安排的程序,我们来到日本大使馆附近布洛宁森林中的一家幽静的餐厅。
在夜晚的森林里,恋人们停在小路边和树荫下的轿车,在静静地等着林子深处的主人们。
这位法国踢腿高手,大约将近四十岁年纪,以法国人的普通身高来衡量,身材挺高,名字叫鲍蒙。鲍蒙多少有点奉承意味地对我说,他也听说过空手道,非常感兴趣。
“听传说,如果光使用腿的话,我想鲍蒙先生的功夫是世界上最强的吧。听说他战胜过苏联的桑勃(苏联的一种徒手自卫术,由柔道和摔跤融合而成)选手,也战胜过日本的柔道师。”布拉特肖说。
我急于在吃饭前见一见法国踢腿到底是什么样子。我向布拉特肖一说,他似乎也是同样的心情。
布拉特肖说,鲍蒙对空手道也极感兴趣,提出在吃饭前简单地比试一下。
我让布拉特肖告诉对方,空手道师全身都是武器,即使只使腿,也会伤人。
鲍蒙生着法国人常见的温和相貌,但一听这话,灰蓝色的眼睛,刹那间闪出一道锐利的光来。在曾战胜过桑勃选手及柔道师,对自己的踢腿功夫非常自信的鲍蒙听来,大概我的话有点刺耳。
当然,我说的是真话。
我对布拉特肖说,如果是这样的话,来餐厅之前,在柔道馆之类的地方就好了,但鲍蒙自己去找餐厅老板,好象是商量借餐厅的后院。
就这样,我在森林的一隅,同有生以来从未见过的法国踢腿功夫对上阵了。
鲍蒙又最后一次提醒说,法国踢腿相当凶猛,让我使出全部力量。
一瞬间,我也想回敬他一句:日本空手道腿上的招式,也很凶猛,但我控制住了,默默地站了起来。
3.新招式的尝试
难怪鲍蒙十分自信,他的踢腿果然出色。他的腿踢向目标的准确度和速度都超出我的想象之外。
他既踢飞脚,又踢连环脚。
很难想象这功夫是由踢士兵屁股发展起来的,鲍蒙的腿简直象扑向猎物的蛇一样向我袭来。
在开初的一段时间里,我有时闪避,有时用膝盖格挡,完全处于防御状态。接下来,我就开始捕寻踢腿的规律和破绽了。
捕寻法国踢腿破绽,并没需要多少时间,鲍蒙的动作,非常有节律。正因为这样,反而容易被抓住破绽。
法国踢腿,果然只是一种体育运动呀,我一边闪避着鲍蒙的腿,一边想。法国旧腿的招式变化多姿,速度也确实很快。但我却从鲍蒙节律和谐的动作是明显地感到武术和体育的差别。优秀的棒球手在击出拿手的一棒时,不管多快、多猛,同剑道选手的击剑动作比较,毕竟有本质上的判别。即使棒球能借鉴击剑的动作,但仍有武术和体育的差别吧。看到法国踢腿,我就有类似上述的那样一种感觉。
在曼谷同泰拳师克布拉对阵时,我用掌格开他踢来的腿,在他的身体失去平衡时,用连环脚击垮了他。
可尽管击垮了克布拉,在由泰返国途中,我却感到自己的功夫里,似乎有某种缺欠。说缺欠,也许不太准确。我想,掌的格挡和脚的攻击,能否合为一体。我又想到,在不能用掌的情况下,对方踢来飞脚时,又该怎么办呢。
回到日本几天后,我找出解答这一疑问的一个答案。我也独自试验了这个招式。尽管是未完成的招式,但我总要设法完成它,即在实践中完成它。
现在不正是机会吗?我一边捕捉着战机,一边想。
如想试验在不能用手的情况下把防御和攻击完全合为一体的招式,可以说法国踢腿是绝好的对手吧。
鲍蒙的腿连续扫来。我向后闪了一大步。两腿都落空了。鲍蒙向后退去,要重新调整姿势。
两人的间距拉得很大。
4.终于悟出了三连环腿
鲍蒙的呼吸渐渐粗重起来,这个细节没逃过我的眼睛。年龄比我大不少,又连续激烈运动,按说该比我疲劳得多。
若继续这样斗下去,他会愈加疲劳,呼吸愈加粗重,身体的动作也将失去平衡--这种局势我都看出来了,鲍蒙自己会更清楚地意识到吧。
我找到了战机。
鲍蒙的呼吸,刹那间停顿了。随着一声叫喊,跨出两、三步的鲍蒙一跃而起,他的腿带着冲力向我蹬来。
这回,我没有闪躲,反而也冲向前去,跃了起来。在这一瞬间,什么凶猛的招式都从我的脑海中消失了,我的大脑一片空白。
我用一条腿的脚掌格开鲍蒙疾速蹬来的腿,另一条腿踢向他的腹部。如果这两个动作不太连贯的话,或许鲍蒙能用另一条腿来防过我。然而,我踢出的是连环腿。
鲍蒙发出钝重的声音摔落在地上。我紧接也落到地上。我的姿势稍稍失去一点平衡,但我马上重新挺了起来。而鲍蒙却没起来。他仰跌到地面上就没有动。
我慢慢走到他跟前。布拉特肖和不知什么时候聚到后院来的餐厅的从业员和客人们,也喧嚷着围住鲍蒙。
大约过了十秒钟吧,鲍蒙终于低低地呻吟着,慢吞吞地爬了起来。
“这家伙不要紧吧?”布拉特肖有点担心地问我。
“啊,没关系。要是我也为他担忧的话,他早同人世‘沙哟那拉’了。”我的眼睛转向巴黎的夜空。
“完成啦。”我自言自语地说。
“你说什么?”布拉特肖问。
“我在说三连环腿呀。”我说。
在一条腿格开对方腿的同时,另一条腿不间歇地连踢两次,即三连环腿--我在用这个招式击倒鲍蒙后,就悟出了三连环腿。
我们重新围住鲍蒙时,他已经恢复正常了。
“空手道真是一种很厉害的功夫,令人震惊呀。”鲍蒙让布拉特肖翻译说。
“只是……”鲍蒙顿住了话头。
我让布拉特肖问一下,鲍蒙想说什么。
鲍蒙又说了一句。
布拉特肖翻译给我听:“他说空手道确实了不起,但做为一种技击术,过于吓人了。”
巴黎是座美丽的城市,同时也是快乐的城市。在蒙巴尔那斯的夜总会,我看到了非常大胆的脱衣舞。然而,在以求访各国武术为旅行目的的我,这座城市令人遗憾。但是,尽管不满足,布洛宁森林却不会从我的记忆中消失了吧。
5.打斗旅行到此结束
也是因为布拉特肖的日程安排得紧,我的欧洲之行匆匆忙忙。
在巴黎同法国踢腿较量之后一星期,我已离开欧洲,奔向南非。在南非,我巡回表演也震动了观众,布拉特肖简直象他自己是表演者似的,得意洋洋。
第三次访美,在联邦调查局做教练,各地的巡回演出--要写的事多的是,而且,有趣的事也很多。我想不久还会有机会向诸君介绍吧。
最后,为让诸君了解一下空手道在世界上的传播情况,在此公布一下极真会馆在海外的分馆的数字--
美国 三十
荷兰 三十
英国 十三
西德 七
赞比亚 七
新西兰 七
澳大利亚 七
南罗得西亚 七
加拿大 五
菲律宾 五
印度尼西亚 五
西班牙 五
巴西 三
南非 二
斯里兰卡 二
阿根廷 二
韩国 二
丹麦 二
挪威 二
新喀里多尼亚岛 二
关岛 一
波多黎各 一
奥地利 一
约旦 一
瑞典 一
新加坡 一
肯尼亚 一
法国 一
以色列 一
阿尔及利亚 一
塔希提岛 一
可我并不满足。我还要进一步在全世界传播空手道。我已年过四十,也许体力上衰退了些,但正象香港的陈先生所说,功夫不会因年龄而衰退。我还要继续我的世界旅行,等到这本书问世,正好是我第七次访美出发的时候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