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lm_048(灰姑娘(男))
整理人: dannylu(2002-07-14 01:57:47), 站内信件
|
5
美国打出“中国威胁论”的旗帜,从意识形态与经济的关系来讲,是因为它看到了亚洲“四小龙”在儒家思想被重视的背景下的高度发达。它怕在儒家“富之、教之”思想的推动下中国涌出太多勤奋、谦让、顺从、富有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材,从而促进强盛中国的形成。海内外的炎黄子孙都以行动证明中华民族是个有智慧的民族,而二十一世纪又提出只有中国文明尤其是儒家学说才能拯救西方,拯救人类。这就不由让有着强健体魄内心却很可能空虚的美国惶恐。其实还有一点就是每当可以在众多地方为所欲为的美国面对有着儒家人格的中国时,就像一个暴发户趾高气扬地站在一个穷书生面前,虽然有钱,但得到的仍只是卑视和不屑。
西方人的人生价值观在于追求以财产为对象征的成功,而中国儒家的人生价值观,在于追求、实现他的人生目标、理想人格,是“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的现实世界。他们的理想人格是成为圣贤君子、志士仁人、忠臣孝子、清官廉吏等有知识,有才德,有功业,有骨节的人。即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孔子平生教书育人,以培养造就君子为宗旨。他谆谆教导弟子做君子,不做小人。君子关心、追求的是道德、知识、法度;小人关心的是土地、利益、实惠。君子向上追求道义,严格要求自己,并成人之美;小人向下追求财利,总是苛求别人,并成人之恶。
君子作为有道德情操、本然善性的人,要一心一意的“志于仁”、“志于道”,不仅自己走正道,还要引人走正路,上对君主,下对百姓,都要如此。
君子有高深的知识造诣、道德修养,在于方法正确,孜孜以求,月积日累,自觉所得,掌握牢固。苟子认为,君子的知识是学习而来的,道德是修养而成的,所以人要学习、修养,以成为君子。
君子是博大的。应该拥有广博的知识和宽阔的心胸。
君子是深沉的。佛教中最玄妙的佛理往往是由儒士来阐释。
君子是纯朴的。“天人合一”理念的自然让他们返朴归真。
君子也是灵敏的。在浩翰的文字间寻找他们的声音,他们的智慧往往令现代人自愧。
君子更是温良的。我所谓的温良,绝不意味着懦弱或是软弱的服从。正如麦温嘉博士所言:中国人的温良,不是精神颓废的被阉割的驯良。这种温良意味着没有冷酷、过激、粗野和暴力。温良乃是同情与智能两样东西相结合的产物,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生活——这种情感既不来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那种情感,也不是来源于神经系统奔流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而是一种产生于我们人性的深处——心灵的激情或人类之爱那种意义上的情感。
6
儒学不相信鬼神,不重视生死,所以不是宗教。
儒学不相信鬼神,但曾经是信“天”的,但信“天”也总比信鬼信神好,毕竟自然还是一种客观存在。
儒学对待生死的态度坦然得出奇。当一个中国人临死时,他并不靠相信来生而得到安慰,而是相信他的子子孙孙都将相信他,思念他,热爱他,直到永远。在中国人的想象中,死亡就仿佛将要进行一次漫行的旅行,在幽冥中或许还有与亲人相逢的可能,在他们看来,死亡只是生命中一个必经的过程,无法躲避也无需躲避。-他们看待生死的观点都如此,也就可想他们心境的平和与美丽。而外国人则不同,他们在生活中往往过于强调自己,即使死后也如此,他们的希望不过就是让自己转世成一个神一般的完人,一个圣者,而不是一个百姓。
7
有一个词叫“国粹”,现在多用于贬义,自从有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后。那是因为若干年前,当民族正在觉醒中接受新文化时,却仍有人顽固地抱着自己的长辫子,鼓吹礼教,鼓吹一夫多妻制,鼓吹愚孝愚忠。而且,鲁迅先生的“脊梁”又何尝不是儒学中对“君子”及“仁人志士”的强调?
社会是进步的,所以长辫子飘落一地,“国粹”成了一个极富讽刺意味的个性名词。
社会是进步的。辩证唯物主义从来就不主张将任何理论一棒子打死。所以我们开始发掘“国粹的深意。当我们回望历史,我们能发现,曾作为“国粹”的儒学其实是只沾了鸡粪的蛋,洗净后煮好了,仍然很香,很有味道。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全盘否定这已在神州大地上延续和发展了两千多年而且并将继续走向未来的儒学,况且,它也从来就不是静止的,孤立的。它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它就如历史这片土地上长成的一片森林,我们应该保护它,而不是破坏它——为了“天”,也为了我们生存的环境。
儒学不能成为社会的指挥棒,也应该是社会生活的润滑剂。
儒学主要用于做人,而做人,从来就是一件大事。
---- ▓▓灰姑娘(男)▓▓
你帅!你帅!
头顶一窝白菜!
腰系一根海带!
你以为你是东方不败!
其实你是衰神二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