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bbstar(简单)
整理人: qiulan98(2002-03-04 16:35:59), 站内信件
|
转基因冲击生态吗
英国一位研究人员通过新闻媒介向世人展示了他的研究结果:实验鼠在食用转基因土豆10天后,其肾、脾和消化道都出现了损伤。这似乎在向人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转基因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并且很可能是难以预料的。很快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那么到底转基因技术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转基因技术使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对生命的最本质特性——遗传物质直接操作,把所需要素的目的基因导入细胞内,使生物体获得新的性状。转基因在植物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将抗病虫害、抗除草剂等基因转入农作物使其具有相应的抗性,减少喷施农药和简化控制杂草的措施。通过转基因技术也可向动物受精卵注入能产生药物的基因,尔后就可在转基因动物体内得到所需的药物。比如向羊的受精卵里导入能产生人类凝血因子的基因,所得的转基因羊就可在乳汁中制造大量的人类凝血因子,提取后可用于治疗血友病。这种技术与普通制药技术相比具有成本低、周期短、效益高等特点。
但也有人对这一技术持怀疑态度,认为转基因技术打破了自然界中原先仅限于种内或近缘种间的基因重组和交流,把来源于任何生物甚至是人工合成的基因转入生物体体内。而这在自然界是不可能发生的,人们很难预测基因进入一个新的遗传背景中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世界上第一只转基因动物——“巨鼠”似乎在人们心中也没留下什么好印象。因此很多人对此忧虑重重:人们食用转基因作物后可能产生过敏反应,长期食用将会增加癌症等疾病的患病率;转基因动物各个奇形怪状,隐患无穷,危害人类的安全;转基因生物在自然界中释放将污染自然基因库,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对生态环境产生难以预料的冲击,其潜在的威胁不亚于核扩散……
转基因生物释放到自然界后,是否会将所转基因再转移到其它生物中?会不会破坏生态环境,拓破原有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以转基因作物为例,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察。
转基因作物演变成农田杂草的可能性。农作物在获得新的基因后,其生存竞争力有可能改变。如果在长势、越冬能力和种子产量等方面比非转基因植株强许多,就会演化成杂草,改变自然的生物种群,打破生态平衡。但从目前转基因植物(如土豆、玉米、棉花等)的田间试验结果来看,大多数转基因植物 的生存竞争力并没有增加,也就不会演化成农田杂草。
基因漂流到近缘野生种的可能。即在自然生态条件下,有些作物会和周围生长的近缘野生种发生天然杂交,从而将自身的基因转入野生种。如果所转基因是一个抗除草剂基因,就会使野生杂草获得抗性,增加了杂草控制的难度,特别是多个抗除草剂基因同时转入一个野生种时,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但自然界物种为了保持自身的稳定性、纯洁性,对遗传物质的改变是有严格控制的,基因漂流仅限于种间或近缘物种之间。若是基因漂流到野生种后,不改变它的生存竞争力,则对环境也就不会构成威胁。
对自然生物类群的影响。通常所转基因都与抗虫或抗病相关,其直接作用对象是其它生物。如大面积和长时期使用,昆虫有可能产生适应性,这不仅使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受到限制,而且还影响杀虫剂的效果。所以在转基因作物的推广时,一般要求种植一定比例的非转基因作物,以延缓害虫抗性的产生。
你接受转基因食品吗
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美国是转基因食品最多的国家,60%以上的加工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90%以上的大豆、50%以上的玉米、小麦是转基因的。在我国,转基因食品还比较罕见,到目前为止,经农业部生物工程安全委员会准许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仅有6个,其中有3个涉及食品,即两种西红柿、一种甜椒。但是,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推进和全球一体化的到来,食用转基因食品将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
那么,当越来越多的转基因食品呈现在我们面前时,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转基因食品敢吃吗?消费者能接受吗?人们食用转基因食品后,有副作用吗?持怀疑态度的理由是:害虫都不敢轻易下口的转基因作物,一旦变成粮食和农副产品,让我们一日三餐皆不离,是不是连同那些抗虫基因也消化了呢?愈来愈耐贮藏的西红柿会引起人体的变异吗?由此,在英国曾发生由抗虫土豆引起的环保组织狂摔超市中的基因食品、各种媒体纷纷声讨转基因食品的事件。美国、加拿大两国的消费者虽然大多数已接受了转基因食品,但仍有27%的消费者认为食用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在此情况下,转基因技术(包括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很快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对转基因生物的管理法规和办法,负责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和监控,其内容主要集中在环境安全性和食用安全性两方面。我国正在起草的命名为《中国生物安全国家框架》的法规,规定了本着对全人类和子孙后代长远利益负责的态度,从生物安全性问题的广泛性、潜在性、长期性、严重性上做好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同时要求对进口的转基因食品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测,真正确保消费者的利益。曾参与英国“多利羊”的克隆工作,十几年来一直从事基因工程方面研究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罗云波教授认为,从本质上讲,转基因生物和常规育成的品种是一样的,两者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某些性状进行修饰,或增加新性状,或消除原有不利性状。虽然,目前的科学水平还不能完全精确地预测一个外源基因在新的遗传背景中产生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但从理论上讲,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对长期食用转基因食品是否有副作用的问题,罗教授认为是不会的,一是因为转基因食品上市之前是经过大量试验和许多部门严格检验的;二是转基因食品在体内不积累。总之,转基因食品的前景是乐观的。
至于消费者能不能接受转基因食品,国际消费者联合会主席陈黄穗介绍,为保护消费者,国际消联向联合国食品委员会建议:转基因食品应有标识,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地知道食品是否含有转基因,由他们自己决定是否选择这类食品。
我们相信,随着转基因食品商业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转基因食品必将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 人间所事堪惆怅
莫向横塘问旧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