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天说地>>● 海外华人>>世界任我行>>海外风光>>流浪在埃及(背包学生版)

主题:流浪在埃及(背包学生版)
发信人: sskkyyli(香帅)
整理人: cherry_1022(2002-03-04 07:24:18), 站内信件
(这是一篇不同于僚佳架车游亚欧的游记,是一个现代中国留学生的游记,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留学生,也是一篇普普通通的游记,但其中却包含了很多很多......)

流浪在埃及(背包学生版)
 
自从9.11以后,埃及的旅游业一落千丈,对我们这些穷学生来说也是个好机会,因为物价很底嘛。虽然赶上埃及旅游业的低谷时期,到红海边度假的德国人仍是一团接一团,当然他们是冲着阳光沙滩来的。到埃及的第一站是红海边的小城Hurgahda, 这是一个开发的较早的度假胜地,小城遍布星级酒店,有很多热爱阳光海岸的俄罗斯人和德国人,所以物价比埃及其他城市高了一点,很多卖纪念品的商人都会一点俄语和德语。这里除了游泳和潜水实在没什么好玩的,但是沙子很粗糙,沙滩上还有些垃圾,相比海南三亚的细沙差了点,也许好的沙滩都被星级酒店占去了。晚上我们打算逛一逛这个小城,不想卖东西,毕竟才来一两天。无意中被一家有着精美摆设的香精店吸引,早听说埃及的香精很好,就进去看看,没想到进门容易出来难。这个店主得知我们在德国读书后便换用流利的德语来交谈。他说有个女友在科隆,他也曾去过德国等等(后来我才知道,这不过是埃及商人惯用的方法,用来拉近与顾客的距离罢了,连我的潜水教练都有个女友在德国呢)。他用火柴点火,用水稀释等等方法来验证香精的真假,接着我们唇枪舌剑开始侃价,后来终于招架不住他的凌厉攻势,花100磅(1欧元=4磅)卖了60毫升的香精。其实同样一瓶香精在开罗的罕哈利利大市场只用60磅就可买到。最痛苦的是得知真相后的那种感觉,真是...... 只想对那个精明的商人说句I服了you 。经过数次购物的经验,我们练就一身好本领,3个人轮流上阵,有唱黑脸的有唱白脸的,本以为可以应付那一把把宰人的小刀,可是好戏还在后面呢。

开罗印象

天将破晓时到了非洲第一大城--开罗,一想到马上就可以看到金字塔了,心里真有点激动。但开罗给我的印象却有点象从前的北京,严重污染的空气,熙熙攘攘的人群,拥挤混乱的交通。不同的是满城的清真寺在祈祷时分,用高分贝的喇叭唱祈祷歌。刚开始不习惯,觉得是一种噪音,渐渐的竟也听出些许韵味来。公元642年,阿拉伯人入侵埃及建立了开罗(阿拉伯语即胜利的意思),几经沧桑,开罗发展成为埃及的经济中枢和伊斯兰世界的文化中心。埃及经历过古埃及和法老时代,希腊和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和阿拉伯人伊斯兰时期,开罗拥有很多这三个时期的古迹。难怪阿拉伯著名的历史学家哈勒杜写到:´´开罗是所有城市之母,世界上没有其他城市有这么多古迹。´´ 当然最著名的是金字塔了,它是埃及四五千年灿烂文明的见证。我们租了三 匹马,请了一个导游,由他带领穿过沙漠(哈哈,大概在他们眼中只是沙堆吧),来到金字塔下,发了一番感慨,也谋杀了很多Film。令我念念不忘的是,以蓝天白云和宏伟的金字塔为背景,骑马在风沙中狂奔的感觉,又害怕又激动……也许当人们一旦梦想成真时,并没有激动人心的快感,实现梦想的过程是最快乐的吧。 接着,我们弯腰通过金字塔内部一条长长的通道,参观了一个小墓室,本来是禁止拍照的,但里面看守的警察竟主动替我们拍照,原来是为了要小费,后来在其他地方又碰到了很多这类埃及人。

在开罗我们不但品尝了著名饭店 Felfela的特色菜,也欣赏了最著名的肚皮舞娘之一—蒂娜的东方舞。在开罗的最后一天我们到古老的阿拉伯特色的罕哈利利大市场购物,这里物价高的离谱,但我们也算久经沙场,一路杀出来,个个满载而归,自我感觉良好,David被大家评为CNO—首席谈判官。但后来到了阿斯旺才明白其实在开罗也被宰了,还好伤口不算太深,终于体会到为什么说罕哈利利的商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商人了。

另外,关于落地签有很多说法,我们在开罗住的酒店里碰到一对中国姐妹,一个从日本来,一个从瑞士来,她们是在开罗机场落地签证,但是被刁难了6个多小时,又拿出所有的美金来证明,才得到签证。幸好我们都在欧洲办好签证了。

Blue City—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是埃及最大的海港,也是地中海沿岸的避暑胜地。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东侵时建了这座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来象征他的赫赫战功。我想她是我在埃及见到的最美的城市了,漫步在海滨大道上,上有浅蓝纯净之长天,下有蔚蓝深邃之波澜,徐徐的海风轻拂面庞,落日里又有几只小帆船轻轻滑过,不愧是´´地中海的明珠´´。在我的印象里,红海是清澈透明的,浅蓝的海水下能隐约看到红的黄的珊瑚礁,不时也有许多小鱼调皮的游来游去,更象一位清纯可爱的姑娘。而地中海是深邃博大的,她的深蓝里不知隐藏了多少传奇故事,她象一位优雅的贵妇,安详地注视着这块古老大地上几千年的历史变迁。

亚历山大曾被欧洲的殖民者统治过,所以有很多漂亮的欧式建筑。在城北端的法罗斯岛上,曾伫立着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法罗斯灯塔,可惜因为地震毁坏了。我们只有一天时间在亚历山大,匆忙的参观了古罗马露天剧场遗址,博物馆,庞培柱等景点,但最美的是Montazah Palace and Gardens,这座宫殿凭海而建,是Turkish风格与Florentine风格的完美结合。意大利诗人Lawrence Durrell 曾这样描述亚历山大:“ the capital city of Asiatic Europ, if such a thing could exist.”(因为我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翻译,所以抄上原文。)如果有时间,真希望能漫步在这个城市,感受她的别样风情。

Aswan的背包客

刚走出火车站就被一大群人围上了,他们拿着卡片介绍自己的旅馆,我们选了一家便宜的旅馆,每人才7-8磅,房间还可以。没想到这个店主的英文讲的很好,还拿出顾客留言册给我们看,上面有马中欣(曾写过<三毛真相>)前几天的留言,他写了很多好话。于是我们便很信任店主,还每人交了70磅参加第二天的团。其实是把散客拼团,对那些单身的背包客来说是不贵的,但是我们三人结伴游是为了省钱,三人一起租车也不过一百多,想想那个店主才是最伟大的商人。

历史上阿斯旺曾繁华一时,这里文物古迹众多,1970年建的大坝形成了世界第二大人工湖,更增添了该城的魅力。距大坝以北80公里的阿布神殿,是公元前13世纪造的,那时正值埃及扩展疆土,称雄于世,所以Ramses二世的雕像也造的庞大厚重,但是他的王妃的小神殿却是玲珑精美。更伟大的是,在建阿斯旺大坝时神殿曾被水淹过,1995年人们把它一块块切割,运上高地重新组建恢复原样,共耗资360Millionen Dollar.

我们这个散客团的成员来自世界各地,有英国的,荷兰的,韩国的,印度的,澳洲的,还有哥伦比亚的。大家都围着那个哥伦比亚人问毒品的事,他很痛苦的说,天哪,为什么每个人都以为我们生活在毒品里??于是我们哈哈大笑。接着他开始讲,埃及人对他的态度。原来当埃及人得知他从哪里来后,都大呼小叫:“喂,快来看哥伦比亚人!”不一会儿就会有十几个人围着他看,真是搞笑。还有荷兰人和英国人,给小费从来不超过半磅,一般只给25分,而我们一直给1-2磅。他们很少叫Taxi,经常搭乘本地Bus,住廉价旅馆,也许只用300美元左右(不含机票和纪念品)就可以在埃及玩1-2周了。参观Aswan大坝时,又遇到一个中文讲的很好的加拿大人,中文名字是何建国(哈哈,很中国),他很想帮助发展中国家,曾在南京师范当过一年外教,后来觉得中国不穷了,就到非洲来了。我们在埃及遇到了很多学生背包客,也交了很多朋友,他们只背一个简单的大包丈量世界。我想这就是自助游最大的乐趣吧。

曾经沧海Luxor

我们乘游轮欣赏尼罗河两岸的秀丽风光。正好船上有个德国团,就蹭团听导游的讲解。Luxor也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曾是埃及最强盛时期—新王国时代的都城,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可是到公元前一世纪时,竟沦为一处村庄,留下了满是伤痕的历史遗迹。到埃及,有一个说法,除了金字塔就要到Luxor,否则就不算到了埃及。这里众多的神庙和古墓遍布尼罗河两岸,其中壁画保存的最完整的古墓是一位美丽女王Nefertari的墓室,很值得一看,还有埃及仅剩下的三座方尖碑也伫立于此。其实Luxor 好玩的地方也不少,我们后来沿着尼罗河骑马兜风,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可惜这回的马很烈,把他们俩甩下了好几次,我被吓得坐在马背上漫步了一个多小时,心想还不如牵一头听话的毛驴骑。本来还想乘坐热气球观光,可是太贵了,每人要180美元,只好放弃了。

到了Luxor,一定要品尝当地的鲜榨果汁,有草莓汁、橙汁、柠檬汁、甘蔗汁等。由于当地的制糖工业发达,这里种植了很多甘蔗(你会发现这里的甘蔗都种在距公路很远的地方,原来5年前这里曾发生过恐怖分子袭击游客事件,此后政府就规定距公路300米以内不许种植甘蔗,以防罪犯逃匿),常年都有新鲜的甘蔗汁出售,城里也遍布鲜榨果汁店。刚开始,有个店主卖给我们1磅一杯甘蔗汁,第二次我们发现当地人只付25分每杯,又被骗了,于是我们再也没有光顾他的店,临走前我还买了一大瓶带着路上喝。我认为这里是埃及的旅游城市中物价较低的一个,纪念品的价格也比较合理,嘻嘻,当然也是因为我们的铁齿铜牙所向披靡。2米长的羊毛披巾才25磅,银饰也很便宜,30磅可买到带银链的用象形文字镌刻自己名字的纯银挂坠,很漂亮,我给姐姐和弟弟每人买了一个。

在Luxor的第四天,唐兄决定到帝王谷爬山,而我俩想回Hurgahda,休整一下,于是分道扬镳,想不到这一分手,各自又有奇遇。 

到埃及人家做客

我俩乘坐下午的长途大巴士回Hurgahda,在路上结识了一家很热心的埃及人。男主人叫默哈默德,他和妻子带着四个孩子要回家。当我想打听一家旅馆时,他很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家里住。默哈默德在一家五星级的酒店工作,大概是维修部经理。他们一家人住在租来的一套2室1厅公寓里,简单又舒适。夫妇俩把自己的一间房让给我们住,自己和孩子挤在一起,我们不同意,要出去找旅馆,可是看到默哈默德生气了,只好住下来。他很喜欢中国,家里还收集有很多关于中国的书刊,还告诉我们,中国的产品,尤其是自行车在埃及很受欢迎。(哈哈,后来我发现我们买的纪念品很多是中国制造。)默哈默德每月500多磅的工资(穆斯林的妇女不工作),除了付250磅的房租,还要供一家6口吃穿用,在我们看来的确很清苦,在埃及可算是中产阶级了。很多埃及人每月的收入才100多磅。当我提出和他们一家合影时,孩子们很开心,好像很久没有照相了。我也看了他们薄薄的影集,猜想这一家人可能没有相机吧。临走之前,我付给他相当于本地旅馆住宿的费用和一些交通费,又送给孩子们几支笔,默哈默德很高兴的把地址留给我们,希望我们早日把照片寄给他。(由于轻工业不发达,很多埃及人喜欢向游客要笔,如果能多带几支圆珠笔,相信会省下不少小费呢。)

警车开路

这些日子吃腻了埃及的大饼和烤肉,非常怀念中国菜,还好有麦当劳和肯德鸡可以换一下口味。那天我俩去找肯德鸡,随手招了一辆小中巴,说好是每人半磅,我随身也没有零钱,就交了10磅,没想到他们只找回5磅,又想宰人,回想这些天被骗被宰的经历(在开罗和Luxor都有问路时被指错和被骗去买东西的事),不禁怒从心头起,于是据理力争,那人不耐烦了,随手又塞给我几张零钱,大喊,Go,go go! 就一溜烟开跑了。这时David也已怒发冲冠,记下车牌号就去叫警察。不一会儿就看到一辆警车开过来,David威风凛凛下了车,后面跟着2个手拿冲锋枪的警察和几个持枪便衣,把我吓了一跳,心想,不会吧,这么恐怖。原来,那些警察的头儿已经安排了另一批人在反方向把守,而David带这一批人等那辆中巴开回来。还真被我们逮住了,那个司机一看是我俩,长长舒了一口气,又解释又道歉,最后找回我们1磅。我俩出了一口气,反而觉得不好意思,花10磅给警察买了几杯可乐。其实埃及的旅游警察的职责,就是保护游客和保护文物,你有什么事尽可找他们,可惜除了那个头儿,其他很少有会英语的。(还有埃及的肯德基真难吃。)

后记

在Hurghada的最后一天,吃了一顿香甜的意大利面,终于可以胜利大逃亡了。回想这些日子的林林总总,有数不清的故事和感慨,埃及——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
自助游的乐趣很多,最主要是自由,但是也有缺点,你不得不花费很多心思和时间去找旅馆、饭店,砍价等等,行程也没有旅行社安排的那么紧密,不过也省了不少钱。本来我们还想去西奈,但由于行程安排的不太好,而且我们的航班被取消,不得不提前一天飞回,这也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吧。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