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音乐天地>>● 爵士音乐>>音乐会观后感>>外地音乐会>>在听爵士乐

主题:在听爵士乐
发信人: billhe()
整理人: burn4brazil(2002-02-26 17:53:50), 站内信件
在宁波体育馆听爵士乐


记得一些日本产的廉价音响套机上都有音场模拟,其中一种就是Jazz(爵士),
很难确定爵士音场应该是什么样的,在我的想象中大都是一间不超过40平米热气
腾腾的木屋子,象瑞典著名的“爵士当铺”,反正不是在大体育馆。但当我在报
上看到北京国际爵士音乐节的特邀乐队来甬演出时,我不知道这个城市里别的爵
士爱好者是怎么看“北京国际爵士音乐节”这几个字的,至少我是象江湖上的人
物看到“圣火令”或是“屠龙宝刀”一样,怀着兴奋而又敬畏的心情,放下手头
一切的活儿,以最快的速度匆匆赶去,而不管它是出现在光明顶还是冰火岛。
到了体育馆最让我惊讶的是几乎的座无虚席,很奇怪怎么一下子有这么多的爵士
爱好者,实在让我激动。但仔细一看就大有问题了,几乎都带了望远镜,我立刻
怀疑这是一场音乐会还是杂耍。碰到一位老友,指着满场观众说,“看,宁波有
这么多的新音乐听众”,我不太乐观地回敬:“也许他们是摇滚听众,但能接受
爵士的大概不到十分之一。”演出按时在主持人的介绍中开始了,介绍词不能算
优秀但很重要地提到了“爵士乐重要的特征在于即兴”,对于我疑心的大部分首
次参加爵士音乐会的人们来说了解这个特征实在是太必要了。
首先亮相的是一支德国乐队“梦幻”,我对德奥爵士乐队很有好感,记得95年在
北京参加首次国际爵士音乐节时,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德国乐队“公共汽车
”和奥地利的“小鸟”。果然,这首名为“路漫漫”的曲子(千万不要在意爵士
乐曲的名称)一开始就给了我们一种纯正的古典爵士味道,懒洋洋的却蕴涵着生
命的骚动,一点点swing(摇摆),健康而快乐。第二段开始转入fusion,激越快
速的切分音符,小号、长号和钢琴以独奏乐器和小乐队互答的形式进行着交流,
独奏乐手兴奋地玩着solo,已满头白发的小号手一次次地向高音冲击,观众中的
行家们则一次次地带动全场掌声以示激励,实在过瘾。第三段是典型的Cool(冷
)爵士,节奏变得悠长而舒缓,跳跃性大大降低,充满了抒情和忧伤,大有“路
漫漫其修远兮”的感慨,小号和长号的“长气”高音很见功力,(并不是他们的
气长或是音高,那是杂耍,而是恰到好处。爵士演奏的所有魅力就在于自然与生
命,那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与共鸣,一种过犹不及的幽雅和突如其来的爆发)
在淡淡的低音大提琴拨弦声的衬托下,象是一声叹息。最后的尾声又把我们带入
了第一段引子音乐中的庸懒的欣喜与自得,熟悉的旋律再度响起,而这段音乐也
许是全曲中唯一的记谱音乐,其他大多数都是即兴表演。这是一段相当精彩的爵
士演出,唯一遗憾的是观众的掌声一次比一次软弱,最后全场观众走了有三成。

第二支乐队是来自爵士故乡美国的“爵士战斗者”乐队,一上场就是浓烈的疯克
和摇滚色彩,本以为会合听众的胃口,不想仅有的对其抱有幻想的听众也失望地
走了。说实话这应该是一支很讨巧的乐队,配了很棒的双吉他,也有主唱(“幻
想”演奏的时候有观众,的确不是听众,嘀咕“怎么吹了半天,没人唱啊?”)
,这是现代的爵士主流,说地不客气一些是变了种的、通俗化、摇滚化了的爵士
,每首曲子的时间更加“规范”——跟一首流行歌曲的时间差不多,很少即兴成
分。他们很幸运地比上一支乐队赢得了更多的掌声,大概是因为他们的音乐更加
热闹,也更具旋律性和歌唱性吧。原本以为会是POP而无聊的演出却因为意外而精
彩起来,不知道是由于主唱让全场齐唱的失败还是音响的屡屡出错或是中途退场
的听众实在太多,一曲终了几位演员竟放下乐器走下台来。过了几分钟尴尬的空
白时间后,第一吉他手不知所措地走上台,操起吉他弹了起来,开始弹得有些莫
名其妙,(咱们听得也莫名其妙,)在他恼怒地一声长音之后一切都变得美妙起
来。他先是无名地发泄,不和谐地声响一句接着一句,不停地用延音与蛙音,过
了几分钟开始弹一些也许是他最熟悉或是最喜爱的乐句,虽然不连贯但很自然,
过了一会儿出现了大量的艮噎的短乐句,这种忧伤的感情越来越强烈,最后成了
一种刻骨的思乡情绪,在几声狂躁的扫弦之后,全场掌声雷动。也许是掌声的刺
激他开始兴奋起来,抱着吉他发出各种激越的声响,表演起倒弹、反弹、跨弹、
背弹等各种绝技。最后,他竟然把电吉他平放在地上,用脚尖来弹奏,我们第一
次在宁波体育馆感受到了这样的声音和场景,煞是疯狂,一会儿他又抱起吉他用
牙齿演奏,宛如吉米·亨特里克斯。这种solo爵士我在北京爵士音乐节上也只见
过一次,是中国的刘元吹萨克斯,吹了一个晚上,最长的一首曲子一口气吹了半
个多小时,听众都快醉了。
那位不知名的吉他手和温文尔雅的德国造classic Jazz使我们在体育馆度过的这
个晚上长久地留在了记忆之中,虽然我依然怀念海淀剧场(我总叫它海淀音乐厅
)里的乐队和那儿的真正意义上的爵士听众。

新音乐教室 http://newrock.163.net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1.189.222]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