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体育运动>>● 乒去乓来>> ┣乒乓球╬文学┫ >>研究>>名将说大球

主题:名将说大球
发信人: email1983(冰冷影子)
整理人: wgqdhd(2002-02-26 08:04:04), 站内信件

    “小球”改“大球”,是乒乓球运动史上的一次革命。今年的第21届世界杯,大球第一次登上了世界大赛的舞台。尽管孔令辉、瓦尔德内尔、萨姆索诺夫、施拉格等超一流选手在小组赛中均遭淘汰,但是有一点人们应该看到,比赛中精彩球的出现频率增加了。

  在观众眼里,大球和小球看起来并没有多大区别,但对运动员来说,打大球是一个质的变化。他们共同的感觉是,适应大球的训练时间太短,球质太软,弹性下降。但每个人在比赛过程中的感觉又是不同的,关于大球,听听他们说了些什么…… 

  孔令辉:要在今后的训练中认识大球

  说实话,我本人不太想打这次比赛,目前的战术。技术、身体和精神状态都不太适合打这次比赛,因为奥运会以后一直没有训练。这次又改了大球,自己还没有调整过来,所以参加这次比赛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我来之前已经做好了输的准备,输球很正常,这是我参加世界性比赛最轻松的一次。

  10月1日之前一直围绕奥运会进行准备,不可能练大球。10月2日回国以后,一直参加各种活动,直到临来扬州的头一天才练了半个多小时。所以对大球的认识,要在今后的训练比赛当中一点点摸索。   王励勤:打大球必须提高击球力量

  大球首先在旋转上减弱了,尤其是发球和接发球。我在比赛中,发球的质量出不来,这样对自己的发球抢攻影响比较大一些。另外,球速的减慢,弹性的减弱,在击球的力量上给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原来主动进攻时只需拿出70一80%的力量就能拉死对方,但是现在用同样大的击球力量,拉到对方球台上,就感觉球没有想像得那么冲。我的打法,站位中远台比较多,改用大球以后,在相持中总觉得对方过来的球比以前短对不上点,这是我目前对大球还不太适应的地方。所以,我在站位上要稍稍靠前一些。

  萨姆索诺夫:大球对接发球有影响

  我感觉大球的球质非常软,弹性很成问题,有的时候球在球台弹不起来,这样运动员打起球来就很难找到击球点。球体变大,球质变软,使球的速度和旋转都有所下降。打起来觉得很别扭。

  在技术上,改用大球对发球基本上没有影响,但是对接发球技术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接近网短球,很难掌握击球力量。原来接短球想要摆短,只需轻轻一摆,球就过去了,但是现在就很难掌握,稍不注意就会下网,而你要是稍稍将拍型抬高一点,就会莫名其妙地冒出一个半高球,很难控制。这可能与我目前对大球的性能掌握不够有关系。在相持球中,我也觉得球速慢了半拍,常常找不到最佳的击球点。

  马林:打大球更能发挥我正手的威力

  以前打小球时,由于球的速度太快,有许多侧身拉完后跑正手位的球往往来不及,而球变大以后,球速有所下降,反而让我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去找击球点。另外,随着速度的减慢。也让我有更多的机会用正手抢拉。这样在比赛中也就增加了对对方的威胁。再加上改用大球对发球的质量 没有太大的改变,所以,我觉得大球对我的影响并不大,当然,对大球我觉得自己还是需要时间去适应,因为自己毕竟已经打了10多年的小球,脑子里基本上都是用打小球的意识去打大球,所以,在比赛中有许多球往往找不到最佳的击球点,拉球漏空的现象不少,我相信,只需用大约3个月的时间去练大球,就会在意识上慢慢调整过来。

  蒋澎龙:大球还是有点别扭

  这次比赛我发挥不错,可能我试打大球的时间要比别人多一些。我练大球的时间比较早,还参加过一次大球比赛。但是改用大球无论从速度、旋转,弹性、击球力量等方面都有变化,尤其现在大球的质地比较软,所以,打起来还是觉得有点别扭,但是别扭的主要原因还是我们对大球的训练不够,只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熟悉,我相信还是能很快掌握大球的。球变大以后,球的质量相对变薄,但比起第一次的大球比赛,现在的大球要稍微硬一些,相信将来一定会越做越好。

  瓦尔德内尔:我没有时间准备大球

  这次世界杯之前我只练了两三次大球,我认为整个小组赛打得不是很精彩,但到了四分之一决赛,比赛就很好看了。马林没有参加奥运会,所以他是最有机会赢得这次比赛胜利的。还有些运动员在奥运会第一轮就输了球,他们可以放松休息,准备大球,像我和孔令辉一直打到决赛,不仅是体力上比较累,精力也是非常疲劳,而且回国后我和孔令辉都参加了很 多活动,所以像我们两人几乎没有时间准备比赛,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普里莫拉茨:打大球,体能要求更高

  改用大球以后,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更高了,因为随着球速的下降,球的弹性减弱,运动员要用更大的力量去击球,这样,运动员的体能消耗就相对增加。我在这次比赛中,很明显地感到大球的球质太软,而且球做得还不够均,所以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尤其是在相持中,球很容易下网。

  佩尔森:改用大球对每个运动员都是公平的

  奥运会比赛结束后,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就参加大球比赛,对我来说非常困难,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改用大球对每一个运动员来说都是公平的,因为大家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我已经打了27年的小球,而大球却只有打了几天,所以,我觉得需要时间。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找打败中国人的办法,在今年的世乒赛上,我们战胜了中国队。现在球变大了,在速度和旋转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寻找打好大球的办法,争取在明年的世乒赛上取得好成绩。

  施拉格:大小并不重要,质量是关键

  奥运会结束以后我只进行了5天的大球训练,这么短的时间要适应大球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还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去练习大球。作为运动员,我所关心的最大问题并不是球的尺寸大小,而是球的质量。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更喜欢打原来的小球,但是,作为乒乓球运动的一种发展趋势,改用大球是对的,精彩的比赛会使乒乓球运动更富有生命力。所以,老运动员更应该加倍努力去适应大球,但是,大球的质量也非常重要,我们呼吁,一定要尽快提高大球的质量!

  金泽洙:我更喜欢大球

  1998年,我曾经在中国参加过一次世界性的大球比赛。奥运会比赛结中后,我练了一个星期的大球,觉得大球的速度和旋转都有所下降,在比赛中经常出现触网的现象,这可能也与球质变软有关,但是,我对大球的感觉还不错,它对我的技术没有太大的影响。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大球。

  卡尔松: 现在评论大球还为时过早

  和瓦尔德内尔相比,我练大球的时间要长一点,但我觉得自己能在小组赛中能战胜他,并不是改用大球的原因。练习大球的时间长短也不是问题的关键。我在队内比赛中曾经赢过他3次,输了6次。对于有关大球的评论,我觉得现在还为时过旱,等练了一段时间后,再来评价大球也为时不晚。

  塞弗:看大球和打大球的感觉截然不同

  大球比赛的时间和奥运会距离太近,所以观众想看到我们精彩的比赛,也许还需要一段时间,你不可能指望一名运动员,在刚刚打完小球的10天之内,对大球就能应付自如。

  也许观众在看比赛时,并不会觉得大球和小球之间有什么区别,但是对场上的运动员来说,手上的感觉截然不同。上星期在比利时举行了一次大球比赛,我从电视上看,大球比赛与小球比赛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当我自己打大球比赛时,感觉明显不同。就拿孔令辉和普里莫拉茨这场球来说,孔令辉虽然是奥运会冠军,但这次世界杯他就像不会打球一样,而普里莫拉茨面对大球也像是从来没有打过乒乓球。所以,对任何运动员来说,都需要时间去适应大球。

  大球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弹性变差了,要想发力,就必须在原有的击球力量上再加大击球力量,所以像我们这些老运动员,要想继续保持良好的状态,就必须加强力量训练。当然,改用大球后,球速也随之变慢,这对年纪稍微大一点的运动员来说,在速度的要求上也会有所下降,这一点对我们还是有利的。 

 



----
〖醉爱红尘〗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