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ninja_xena()
整理人: hnyjchuhong(2002-02-23 09:53:00), 站内信件
|
【 在 hnyjchuhong 的大作中提到:】
:我來列舉幾點,歡迎大家討論:
:1. 決策者參與力度不夠
:2. E化深度不夠,只是將手工資料變成電子資料,未產生價值
:3. 各部門溝通不夠,管理脫節.
:4. 教育訓練不足,底層作業人員素質差.
:
:......
我觉得,根不正,苗不红啊!
国内企业为什么信息化那么容易失败,表面的现象可能有很多,以上4点都有,但我认为的根源却不在某个企业,而是整个经济制度的问题。
分析一下,国内企业主要分几大类:
1,国家投资的垄断性企业,如移动、电信
2,国家投资正在改制的国有大企业,如一汽,宝刚
3,国家投资已经改制的国有中小企业,如家电行业的一些品牌,比如联想等
4,私人投资,国家扶持的企业
5,外商投资企业
6,私人投资,自主经营的企业
总的来说,在资金投入上,来源是三个:国家、私人、外国
在经营分类上分:国家指导扶持、私人决定、外国总部控制
其中资金来源决定了信息化的可能性和深度,也决定了采购对象和实施目标
经营权决定了信息化实施的过程。
国内最大的资金来源于政府,所以大手笔的信息化开支总是以垄断性行业,大型国有开始,而这类企业因为缺乏市场竞争的生死压力,信息化往往成为“评级”的筹码而缺乏实用性的眼光。
私人投资的金额比较小,要求的回报期更短,所以一般不愿意投入很大的信息化资金,但他们有强烈的提高生产力的愿望。不过另一方面因为私人企业素质参差,也有缺乏了解信息化的人群。
外资公司基本上投资都比较大,而且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国内的业者不一定能完全符合他们的要求,所以比较倾向采购国外产品和服务。也有在国内部分的业务比较单一,对信息化的要求并不太大的情况存在,或者是国外母公司已经有完善的信息系统了。
以经营的角度来看,政府投资基本上是虎头蛇尾,面子工程还是很多。因为开始的时候铺开太大,也会导致实施的中后期困难重重。资金的减缩也是后期维护和更新的一大困难。
私人企业基本上是愿意不断投入资金进行信息化的,但对服务质量要求非常苛刻,没有一定的实力基本上很难做。
外资公司则是喜欢外包服务环节,所以很多小公司都是专门做维护外资公司的,但利润和技术走向都不能自己拓展和控制。
以上大多为管中窥豹,欢迎板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