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南粤大地>>★★『网友专辑』★★>>+--------[ 微风轻拂wfss ]---------+>>半夜二点钟没事做又没法睡只好打电脑砌文字-社会淘汰谁?

主题:半夜二点钟没事做又没法睡只好打电脑砌文字-社会淘汰谁?
发信人: wfss2002(wfss)
整理人: ashleyliu(2002-02-25 18:17:15), 站内信件
看到一本杂志里的文章,写的是关于某国家级科学家逼子成才酿悲剧的事情,他儿子从小受到严厉管教,在学校次次考第一,长大后终于留学国外,考上美国某大学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研究生。但因所选的专业不合父亲的意(他父亲希望他从事学术研究工作,而他只想做一些实际的应用工作),被父亲打了一巴掌,头脑冲动,在国外高速公路上开快车发泄情绪,出车祸身亡,死时才三十岁左右。至此,这位科学家后悔莫及。这是一个教育走向极端的例子。

我表弟从老家来,十七岁的人了,才读了个小学毕业。我问他为什么不读了,他说不想读就不读了。唉,真想不出他将来能干什么。这又是另一个极端。之所以不读书,一方面可能觉得读书辛苦,读不下去,另一方面也可能觉得读书无用。长大了,赶紧娶个媳妇就行了。我妈想带他出去找工作,我真想不通哪里会要他,除非自己家做生意还可以叫他帮帮忙。没文化倒罢了,在老家也没怎么干过活,吃不得苦,什么也不会。

人生除了机遇还真要靠自己努力,我父母都是从农村出来的。都是不愿固守土地而要出去闯。在六十年代,这种精神最终令他们在广州安下了家。当时我父亲在生活很艰苦的条件下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分去了东北,呆了一年,中国和苏联关系破裂,工厂撤编,他又被调来广州。中间又经历了不少波折,那时候,毛主席号召返乡,再回城,再去干校,碾转了几个地方,八十年代初差点还说要调回北方。而今天,当初能走出那片土地的上一辈人,生活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至少给下一代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广州是个充满机遇的地方,我们也很希望老家能有人来闯荡一番,反正我家也有地方住,可是,我们能做到的也只能是接待住下,至于找工作,还是要靠自己,可只有小学水平,我只有叹气的份了。

对于学习,有一句带有贬意的话:样样都学,样样稀松。
就是说一个人做事应该专心而不是花心。

可是对于广大的少年儿童来说,我比较赞成这句话。一个小孩子,性格爱好还没有定型,就应该样样都试一试。试过之后他也就打下了一个初步的基础。这个初步基础很重要,很可能会影响他将来的性格、社交、爱好、生活。

至于学习成绩,也是要相当重视的主要部分,但千万不要强求考第一,能保持班上前十名就好了。这样,既不会使小孩子的心理太紧张,又不怕成绩掉队。还可以腾出时间满足他的爱好。

弹琴、武术、溜冰、游泳、书法、跳舞应该是一个小孩子从小必须接触的课外活动,能学多少就学多少,也不用学太精(学了这几样再去学别的)。有了这几项技能,即使是学习成绩平平常常,无论他将来做什么工作都会有很大帮助。有些家长带小孩子去学外语,这个我倒不以为然。外语其实不用刻意去学,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学会的,在家多看看英语动画片,训练一下语感就行了嘛。至今我都不明白自己的广州话是怎么学的。那时候太小,自然就会讲了。

我有个堂弟,据说读书时学习成绩也不是太好,考上艺术院校,毕业后也没有从事艺术工作。但为人开朗口才好会交际,还不到三十岁听说要调任副处级职务了。所以,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我有个同事的儿子,非常聪明,样样会一手,是学校的体育尖子,当过广州日报的小编辑,受到过很好的评价。就是学习不太用功,成绩中上游,我同事也并不要求他学习成绩有多出色,过得去就行了。但是可以想象得到他将来的社会适应性一定很强,工作也不会难找。
我弟弟虽然一直都在充电,但学历也不高,自考大专而已。可是他工作能力很强,换过好几份工作收入都不算低。

我有个朋友,从外地来广州,找了好几份工作都不满意,幸好她钢琴弹得不错,就做家教。去年教的小孩少,月收入才几百。今年再见到她,她很高兴,说有现在教着很多小孩,收入自然也不同凡响。

我说学历不是最重要的,但农村至少要读到高中,城市至少要读到大专吧。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