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avivian(江离)
整理人: znevar(2003-08-07 21:57:28), 站内信件
|
终于看完〈大腕〉了,刚看还以为冯小刚一改风格,要探讨生与死,而且是西方人和东方人对死亡理解这一严肃的题材,看到结尾,才松了一口气,不愧是冯小刚,还是一样的喜剧风格,其实,这是个很好的idea,可以拍成一出正剧,但是他没有,还是沿袭一贯的风格,我想,也许这就是中国小老百姓的心理。
很难忘葛优关于中国人对死亡的评论,三言两语表达了,在我们看来,死是很自然的事,如同春天树长叶子,到秋天就掉了那么自然,所以我们也坦然接受,上了年纪的老人总是在说:“我已经是土埋半截的人了。”一句话,道破中国人对死亡的态度,在丧礼上,在世的亲人吹吹打打,差不多和结婚一样热闹,也许含义就是送走在这个世界的他们,寄望他们会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好,林语堂就说过:中国人的丧礼何等热闹,而西方人的葬礼一片死寂,沉重得让人压不过气来。(大意是这样)。我想现在时代不同了,也许西方也能豁达地面对亲人的死亡。
昨天看<ally mcbeal》时,男主角死了,在他葬礼上,深爱他的ally当然很痛苦,她悲伤地上台致悼词,我哭了,虽然明知道是假的,虽然明知道。。。。到最后,她一击拳头,伴随是一真强劲的鼓声,然后教堂唱诗班用很轻快的曲调唱歌,那么自然,台下的人也随着音乐轻轻扭腰起舞,也许,这才符合男主角的愿望,不想让朋友悲伤。
也喜欢《新不了情》中的小敏的死亡,男主角去买她最喜欢吃的钵仔糕,在他一间一间去找时,小敏也孤寂地躺在床上,迈向死亡,当他回来时,只看见护士们的搽泪和帮她盖白步的动作,而男主角把脸深深埋近双手里,旁边打出字幕----杰,如果人生最大的问题就是死亡,那还有什么大不了的。剧终。
没有着力去渲染,没有浓桩重彩,轻轻地死了,轻轻地勾勒出全剧的悲剧意义,却让我感觉到人面对失望的无力感和巨大的压迫。
相必之下,我国传统的国产片似乎不把人逼出泪来死不瞑目,也许我看得比较少,但是印象中的主角死亡总是惊天地,泣鬼神,活像少了他每个人都不行了,我讨厌这种恶俗的煽情,谁说只有美国片有英雄主义,国产片的种种“为人民服务的好领导”“人民的好儿子”就不是刻画了他的英雄形象吗,在死亡面前,没有谁的死比较悲壮,而谁的死比较平凡,在死亡面前,不是人人都一样吗?比较,那只有在生前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