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香港龙情>>〖 原 创 长 廊 〗>>【網友文集】>>╠ 我是绿茶 greentea_h ╣>>〖 湖 南 美 景 〗>>长沙的茶馆文化

主题:长沙的茶馆文化
发信人: greentea_h(绿茶~)
整理人: kaiyun.lin(2002-03-09 10:44:59), 站内信件
    我国喜好和盛行上茶馆饮茶的城市有三:首推重庆,其次广州,再次长沙。重庆人坐茶馆是以饮茶为主,入座便“四海皆兄弟”,大摆其龙门阵;广州人却以点心为主,对饮茶质量不太讲究;长沙人坐茶馆却是两者并重,既要名茶又需美点,还要一点聆听弹词、评书之类的享受。 

  长沙茶馆历史悠久,起于何时,已无证可考。长沙种茶业的兴旺导致长沙茶馆业出现“一去二三里,茶园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品茶”的兴旺景象,而伴随着这一景象而来的则是为人们品茶提供条件的茶馆。 
  1904年,长沙辟为商埠后,茶铺茶馆居全省之首。当时,长沙著名的茶馆有八角亭的大华斋、育婴街的新华楼、南正街的九如春、老照壁的徐松泉、道门口的德园、西牌楼的洞庭春、游击坪的半江楼、北正街的湘华斋等。 
    1906年,长沙成立“湖南商务总会”,前往注册登记的大小茶馆、茶摊、茶担达200余家。这一时期,最有名的茶馆是天然台。天然台茶馆是石库门面,门顶枋安有一大招牌匾,上书“天然台”3个大金宇,两旁抱柱上配一副湖南督军谭延 写的楹联:“客来能解相如渴,火候闲评坡老诗。”茶柜架上陈设景泰蓝锡茶缸,缸上个个都标有一道名茶茶名,古香古色,优雅别致。但此类茶馆当时只为官府、富室的贵人服务,平民难以问津。 

  长沙人爱喝早茶,天刚蒙蒙亮就有茶客上门,8点钟进入高潮。店堂内此时茶客满座,谈笑风生,烟雾弥漫,声音嘈杂,但茶客们处在这种环境中,怡然自得,安之若泰。 

  长沙茶馆的摆设,大都是清一色的方桌板凳。桌上一把茶壶,4个杯子,也就是说泡一壶茶可供四客饮用,时间不限。独饮一壶或二三人对饮一壶均可。饮茶数杯后,即上点心,包子一碟4个,两糖两菜,以作早餐。也可另点其它点心,如卷子、烧麦等,还有特制锅饺、汤包、油饼和酥合等。 

    茶客一般分两类:一类是喝早茶后上班,或碰头谈生意,约8点钟后即离席而去;另一类为有闲人士,退休老人、休假和休业人员,以饮茶消磨时间。少则二三小时,多则四五小时。茶馆每壶茶一般要冲4道开水才变谈,所用茶叶系由各店自己配制,叫“混合茶”。其中既有毛尖,又有炒青,再加香片,还用茉莉、白兰等香花窖压。茶经开水一冲,异香扑鼻,味浓而不涩,饮之使人心旷神怡。 

  长沙人坐茶馆,不仅有香茶的诱惑,美点的享受,更为其乐无穷的是聊天和听书。茶客们各自走出小家庭,汇人大堂,天南地北,古往今来,市井奇闻,社会万象,无所不谈,无所不论,真可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听书,听长沙弹词则是更美的享受,自然也是别有情趣。以茶馆为依托,形成了许多书场。其中以火宫殿书场最为有名。开始的曲艺演出主要在火神庙戏台前的空坪进行,各类艺人各占一角。后来就有说书、弹词艺人在火宫殿搭棚演出。1940年后设有3个书棚,可容纳听众200多人。大多数听众,手端一杯清茶,边听书,边品茗,好不惬意。经常坐棚说书的艺人有舒三和、唐仁芳、张友福等。所说书目大多为《水游》、《三侠五义》、《西游记》、《济公传》、《封神演义》等传统话本。 




----
我只是一杯淡淡绿茶~~~~~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