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trnysy(上上签)
整理人: riversider(2002-02-16 16:08:30), 站内信件
|
成都的发展真的是依靠“剥削”外地吗?
(注:本文作者欢迎理性讨论,拒绝无理争吵。)
常在各个坛子,特别是重庆同胞口中听说:成都是依靠长期剥削四川其他地市,特别是重庆的经济收入,才得以发展起来的。事实真的如此吗?让我们从几个方面仔细看看:
一。从时间上看成都是何时才开始真正发展的。
1。建国前,无疑重庆在四川处于工业领先地位,政治上也是在成都之上。
2。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成、渝同时经历三线建设的发展,成都的工业才真正起步,而重庆依然在成都之上。虽然成都是省会,但重庆的城市建设、包括工资水平,都一直在成都之上。在计划经济时代称为“高半个工资水平”---重庆的工资水平介于直辖市和地级市之间,人均收入在30年里一直高于成都,重庆市长的等级都比成都市长略高,其政府拥有更大的控制权。如果说上交的话,重庆的工业收入其实更多是上交了国家而不是四川省。
3。80年代,成、渝先后进入增速发展期,两地的收入水平不相上下,差距缩小,但在城市建设等方面并无大的改观,因为两地上交于四川省的税收无疑拿去帮忙盆地周边的赤贫地区了。
4。1988年,重庆计划单列,从此上交收入基本与四川省无关,更与成都市无关。而成都城市面貌的改变正是从这一年才真正开始的:一环路的修建是个标志。此后成都也计划单列,更不可能从四川省取得额外的资金补助,但因为少了负担,得以高速发展。
5。1997年重庆直辖前夕,成都的GDP总量已经赶上当时1500万人口的重庆。重庆直辖后,获得中央在资金上、特别是政策上的巨大支持,其城市建设和经济也开始提速。
所以,公平的说,成、渝都曾为四川贫困地区的发展做过贡献。重庆在前30年做得更多,而成都在80年代做得更多一些。但两地的资金基本上从未为对方起过直接作用。
二,从空间上看成都是否剥削外地。
1。以1500万人口的老重庆和900万的老成都比较。从市中区与郊县的经济差距看,重庆比成都的内部差距要大到近一倍,也就是说成都郊县相当的富裕。这难道说明成都郊县也剥削了外地?显然是不可能的。
2。不属于成都范围的德阳市,人口只有重庆市的1/4,1996年其乡镇企业产值超过重庆市。此外包括地、县两级的绵阳、广汉、什邡、乐山、都江堰等川西城市,都在近20年间取得了与成都的同步甚至超速发展,难道它们的发展也是依靠剥削省内其他地方?省内其他地方真的就有那么多资金可供这么多非省会地区建设使用吗?
3。归根结底,地理条件与经济文化基础决定了在市场经济时代的城市发展。虽然四川省曾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成、渝经济带,但真正先发展起来的,还是位于成都平原的那些城市。这与它们是否是省会,根本没有关系。
三,比较北京与上海的关系。
1。上海人当年说北京哪里哪里是用上海钱建的,不无道理。因为北京在50年里的城市建设速度远远超过了上海,而又是与自己的实力并不相称。
2。相比之下,成都在88年前的城市建设甚至还不如重庆,两者都未从国家财政中受益。直到分别单列,在开始发展,与京、沪的关系并不一样。
3。重庆直辖后发展加速了,并不是因为从那年起不再向四川或者成都交钱,而是有了更好的资金与政策支持,并且赶上了西部开发与三峡工程的机遇。而且国家也采取了加大基建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总体策略,所以反应到城市建设会更明显一些。
总结:其实成、渝当年的发展停滞,相当程度上是因为服从中央安排,支援了落后地区。
现在沿海发展了,中央财政也无须直接从成、渝来调拨资金扶贫,自然他们就可以更快的发展。
相比之下,重庆的政策条件、工业基础更好一些,而成都的产业结构更合理、市场化更彻底一些。
所以,虽然目前成都稍富,但也只是在西部。两个城市将来都会大有发展,希望成为西部的双子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