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zcrab(大闸蟹)
整理人: payer(2002-05-07 15:39:46), 站内信件
|
世纪末的今天,人们心灵最深处的潜意识中是否存在着矛盾不安、焦燥恐惧,或颓废灰暗....,也许"Trip-Hop"就是最好的解释或答案。
在90年代初期Trip-Hop的发展阶段,Trip-Hop是比较地下、非主流的﹔然而现在有愈来愈多主流或是不同领域的艺人开始接触Trip-Hop,像是Mad[Frozen]、Sheryl Crow[Tomorrow Never Dies]、Pulp[This is Hardcore].....,亦或是国内的Beyond、莫文蔚等,究竟Trip-Hop存在着怎样的吸引力,让人们犹如吸食毒品一般地吞噬着自己?!
字面上"Trip"的解释是「旅行」、「吸食毒品后的幻觉状态」,其很明显地显示出了Trip-Hop的感官世界,而"Hop"一字则代表着其源自于Hip-Hop的过程﹔因此"Trip-Hop"我称它为「神游」(与国内将Trance舞曲翻成「出神」之意义并不相同),在Trip-Hop的世界里,你可以是神游于黑暗的地狱(Terrifictype of Trip-Hop),你可以是神游于光明的天堂(Non-terrific type of Trip-Hop),你会发现自己总仿佛陷入在迷失与希望的犹疑陷井之中。
Trip-Hop起源于90年代英国Bristol一地,在欧洲不断面临美国Hip-Hop侵入的冲击之时,英国的DJ们即开始将Hip-Hop发展成自己的风格,他们将Hip-Hop的速度降慢(较为down tempo),强调沉重缓慢的鼓声及Bass,抽掉Hip-Hop中的Rap,以及Sample些老旧唱片,于是形成了所谓的Bristol Hip-Hop(Trip-Hop之前身,当时尚未有Trip-Hop这个名词)﹔而91年推出首张唱片「Blue Lines」的Massive Attack则带动了这一波Bristol Hip-Hop(FirstComing Of Bristol Sound),Bristol Hip-Hop时期的风格并不是那么地刻意要营造黑暗诡谲的气氛),至于真正Trip-Hop兴盛的关键时期则是在94、95年Massive Attack推出第二张唱片「Protection」,以及Portishead和Tricky的掘起﹔从Portishead女主唱Beith Gibbson颓废、慵懒的唱腔加上60、70年代老旧唱片的sample(甚至唱片的杂音),到Tricky喃喃自语般愤世嫉俗的低沉声音,将Bristol sound营造出了一种迷幻抽象、黑暗诡谲的新环境﹔于是便有杂志将他们这种音乐型态称之为"Trip-Hop"(人们称这段时期为"Second Coming Of Bristol Sound")P.S.事实上Massive AttackPortisheadTricky彼此间有着微妙的关系。Massive Attack的三位成员和Tricky原是"TheWild Bunch"(1982年由Nelle Hooper主导的团体)的成员,所以Massive Attack歌曲中常有Tricky的参与﹔而Portishead的成员Geoff Borrow则曾是MassiveAttack「Blue Lines」中参与制作。
----
I love HIP-HOP!!
QQ:33545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