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舞林高手>>【舞林文化】>>hiphop>>工业舞步TECHNO [转]

主题:工业舞步TECHNO [转]
发信人: dzcrab(大闸蟹)
整理人: payer(2002-05-07 15:39:46), 站内信件
What's Techno 

现今最热门舞曲之一,主要是从House所延伸出来,与House同为4/4拍,但速度上较House来的快,节拍也较重,每分钟节拍约130bpm左右。Techno主要特征在于使用一些重复、固定或单一的音效,有点类似工厂所发出的声响,因此有人将Techno翻译成为”工业舞曲”。著名乐手有Sven Vath 、Moby、石井健等。和House相比Techno要更早出现,因为工业时代较电子时代来得早。在典型的Techno舞曲中常可听到工厂中一些重复、机械、固定和单调的音效影子。90年代Techno開始在欧洲逐漸趋于普及,也是我国北方舞厅舞曲的主要组成部分。Techno的内容简单、激烈,较一般舞曲隆重`激烈和嘈杂而特别适合宣泄个人情绪,目前仅在欧洲的部分舞厅中有整场播出. 


底特律之声在于灵感的来源 
在一本杂志上看见一个一个黑哥们儿愤愤不平地说:“我并不是他妈的沙文主义者,可那的确全是美国黑人的音乐──funk、disco、house、hip-hop、techno。当然,techno 是从德国和欧洲传来的, 但它的现代形式是从底特律开始的,而且它的声音就同底特律一模一样。” 

这黑哥们儿的话并非无理取闹。在多数人心中,黑人音乐无非是Soul与 R&B,在许多种音乐形式从黑人到白人、又从白人回到黑人时,忽略的往往是黑人;而有关技术和未来的一切,也少有人想到黑人头上(好不容易出现一回《第五元素》中的黑总统,不也只有犯傻的份)。 

但techno的诞生,却真是黑人的功劳。正是Juan Atkins、Derrick May和Kevin Saunderson这三位后来被称为“底特律三雄”的黑人,奠定了techno 的完备基石。从一开始,techno便是一种同DJ 密不可分的文化,在底特律这座曾经以John Lee Hooker、George Clinton(还是黑人)为荣的城市里,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DJ,名为Electrifyin'Mojo, 他每晚有5个小时的节目,将Kraftwerk、Gary Newman、 funk和的曲融合在一次节目里(而techno 要做的是把它们融汇在一首曲子里。)许多未来的techno 高手都是从他的节目里第一次听到Kraftwerk,比如Atkins。 

1981年,Atkins同老同学、越战退伍兵Richard Davis重逢,后者自称3070,他们把自己组的乐队称为Cybotron,灵感源于科幻小说、Kroftwerk作品及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漫》(从底特律techno 的最重要合集之一《超越第三次浪漫》的名字, 也可以想象这本书以及其中的“techno叛逆”一词对他们的重要性) 。如今为许多人公认的是,Cybotron的一曲Clear,乃是techno的创世纪。这首歌最好地体现了Atkins对techno的定义:George Clinton与Kraftwerk困在了同一部电梯里(在我几乎是捡来的颇获好评的Electro Funk 第二辑里,这首歌也被排在了首位), 明晰的节奏、灵巧的电子震颤与虽经变幻却仍明显属于黑人的人声,勾勒出了另一种情感,一种用先进技术、混乱城市和惊人速度为基本参照物、却又十分流行曲化的未来情感。一种曾经十分先锋的声音终于走上了街头,在底特律这座乱哄哄的工业都会中宣示音乐新孩童的诞生。在他们最后的一些作品如Night Drive中,则是用似乎已脱离肉体而飞升的声音耳语般地吟颂飞速的车流,其调子充满了夜曲般魅惑力,而背景声却是夕阳工业般的衰朽、沉闷。在底特律之声那儿,已经界定了techno哲学的雏形,即在冰凉中点缀暖意,尽管一切仍然空虚。 

当3070终因越战留下的身心创伤于1985年辞世后,Atkins同Derrick May和Kevin Saunderson一起录音并以不同的名字如Model 500、Reese、Rhythm is Rhythm等发表作品,其共同之处都是用最新的电脑技术展望冰冷的未来并将全部身心融入电动世界,找寻,抑或绝望。 

差不多同时,同样致力于探索电声新方向的芝加哥DJ们也创立了House, 据说这种音乐乃是由其奠基人之一的Frankie Knuckles打碟的Warehouse 俱乐部的简称而得名,就其最初状态而言,在电子、太空、未来、funk的取向方面同techno几乎一致,但Soul的成分更重一些。更加不同的是,当House 开始风靡欧美时,techno才刚开始走出底特律。 

1987年,Derrick 拎着一口袋磁带走进欧洲唱片公司代表的大门时,唱片公司还想把这种音乐叫做“摩托城(底特律别名)House音乐”,以便赶上风行的浪潮。幸亏techno一词已经成为Derrick诸人生活、思想与语言不可分割的部分,才终于保存下这一称呼,并且让techno! The New Dance School of Detroit这张代表底特律techno的最重要唱片得以面世并引发轰动,标志着techno时代终于来临。到80年代末,Derrick的Strings of Life这首集结了底特律techno最典型元素的曲子已经成为欧洲所有舞厅及正在坐大的Rave大潮的招牌曲。 

必须指出的是,多数人认为底特律techno在90年代末已成强弩之末的说法是言过其实的。事实上techno从清爽优美的电子funk转向更加符合未来主义者意愿的机器/电子灵魂狂舞的美学原则,也首先是像Model 500(亦即Atkins)这样的底特律人完成的,在off the Battle中,就可以听到极强劲的低音,更加快速的工业节拍,还有关于Ecstacy 的急促赞美诗。这正是如今风行的Hardcore的先声(自然,是电子乐的Hardcore)。但如果从个人偏爱的听觉享受而言,Model 500 95年的专辑Deep Space不仅保留了底特律人对太空/未来题材的专注, 也让他们在中后期作品中常用的那种电子键盘声和模拟弦乐变得无比透明而另人心醉神往。今年出版的底特律techno另一位年轻的巨人Carl Craig的新专辑More Songs About Food And Revolutionary Art中的无伴奏清唱及布鲁斯色彩曾引发许多人的兴趣, 封面上那段关于革命艺术的话也精彩无比,但恰恰是Goodbye World和Frustration这样真正保留了底特律式清纯干净节奏和恬静飘浮键琴的曲子,更让人回味不已, 它表明了底特律之声仍然活力不衰, 而这些音乐所引发的逃逸意愿,和偶尔出现的摇篮般的召唤, 是音乐纯粹性的最好写照, 也是电子音乐人性依然的最佳证明。 

但我们的确要承认, 如同任何一种开创性的音乐形式一样, 底特律之声的意义更在于成为了一种灵感的来源,启发更多的乐人探究techno 美学的其它可能性。如果90年代初techno 在美国暂时只激发出了Moby(这厮在赢得了“techno之脸” 的美名之后,今年竟然逆历史潮流而动, 出了一张根源摇滚和朋克的乐队专辑,被诸多杂志赐予一星待遇),那么在欧洲, 在一大群被底特律之声激发的乐人的响应下,在比利时的R&S尤其是美国的WARD等等独立公司的推动下,techno 更加大步地冲出了电动funk的狭小空间, 成为一种包容性更强也孕育出更多繁杂变种的、 可以同其他历史性音乐名词并列的大音乐品种, 写下了当代音乐的又一种传奇。 


----

I love HIP-HOP!!
QQ:3354570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