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GB()
整理人: (1998-10-24 21:41:57), 站内信件
|
● 黄子贵
男生组合向来在西洋流行乐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想当年……】
80年代早期有“ Wham!”、“Culture Club”、“Duran Duran ”、“Spandau Ballet”,中、后期有“ A-ha”、“Bros”、“ Climie Fisher”、“Big Fun”、“Brother Beyond ”等等。听西 洋流行音乐的人士,多少人不是听着这些组合的歌曲,伴着这些音乐 一块成长的?
80年代之前的音乐属于较认真、严肃的创作,一直到80年代中叶 ,乐坛上才开始趋向偶像歌手和组合的路线。当时被人们视为“梦幻 ”制作组合的 “Stock Aitken Waterman”,便成功栽培了许多非常 受欢迎的组合如“Brother Beyond”、“Big Fun”、“Bananarama ”,以及如 Kylie Minogue、Jason Donovan、Rick Astley 等歌手 ;1984至1993年间,单单在英国,“Stock Aitken Waterman ”便制 作了不下200张单曲。1991年Matt Aitken 因私人原因离开该制作组 合;1993年Mike Stock 和 Pete Waterman 也正式结束了两人长达11 年的合作关系。
与此同时,乐坛上开始出现另类、地下及“独立”(indie,为 independent 之缩写,指独立唱片制作)音乐,乐坛也转入一片空前 的热闹景象。但是无可否认的,男生组合依然是流行乐坛上的焦点。
进入90年代,自然要谈到一个具代表性的组合 --“New Kids on the Block”(NKOTB)。不管你喜不喜欢他们,当我们此刻在谈 论 “NKOTB” 的时候,“NKOTB” 迷也许没察觉,他们当年推出成 名曲“Please Don't Go Girl”的时候,距离现在已是十年光景了。
90年代初还有凭独特的清唱方式崛起的 “Boyz II Men”、“ All 4 One ”等,同一时期也出现了极受欢迎的 “Michael Learns to Rock”、“East 17”,更有名噪一时的 “Take That”。
然而,至今依然“活跃”的组合,已经是寥寥无几了。纵上而观 ,组合一般都有两种“下场”:一、组合成功,组员成名,另寻发展 :二、组合不成功,组员各分东西。不管是前者后者,到最后也会是 同样的结局,只是快慢的问题。
【现在……】
“Boyzone”、“Backstreet Boys”、“911”、“Code Red” ,到近期的 “Hanson”、“Trademark”、“Human Nature”、“ Moffatts ”等等,是目前西洋流行乐坛上一些较显赫的新组合。90 年代末,哪一支男生组合又会在乐坛上领先群“雄”呢?
98年7 月,新加坡有了 “EchoBoys”。
以上的句子会带出读者什么样的反应?本地乐坛终于展露一丝曙 光?还是习惯性地带着那种“本地组合不会有多大作为”的想法对待 ?这个问题只能等待时间来证实。
步入下一个世纪,乐坛上可以预见的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 所谓的独立、另类已都纳入主流了,现在已无所谓“另类”、无所谓 “地下”了,诸如 “Oasis”、“Blur”、“Suede”等等音乐组合 ,便是很好的例子。
纵使男生组合向来就像一阵狂风一样,扫过的时候会让人感觉到 风势的力量,却也同样很快地便吹过去了。但可以肯定的是,男生组 合还是会继续引领风骚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202.103.137.6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