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GB()
整理人: KGB(1998-05-31 11:31:36), 站内信件
|
● 李气虹林德生(图)
台湾流行歌曲的爱恨情仇背后,隐藏台湾社会的各种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ideology)原本是西方政治学术语,是指“一种 信仰或一组信仰,尤其是人民、团体或国家之行为所依据的政治信仰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引进了这一概念,在日文是指“对阶级和社会 的认识”。本世纪,留日的中国知识分子从日文借用了这一概念,于 是中文也开始出现“意识形态”一词。
华语流行歌曲世界里,台湾无论在创作、制作和歌手包装方面都 引领潮流。撇开偶像型歌手和商业性创作,创作型歌手是台湾流行歌 坛一股重要势力,不单自己创作还替其他歌手量体裁衣,制作专辑。 爱恨情仇背后,隐藏他们的意识形态。
《龙的传人》是对美国的悲愤之作
《龙的传人》作者侯德健在1983年为了寻找创作灵感,毅然离开 台湾西赴大陆;中国政府为了统战宣传,动员宣传机器将他塑造成“ 台湾爱国歌手”,从此《龙的传人》在大陆家喻户晓,成了中华民族 的别称,大江南北同声传唱。
但大陆人民并不知道《龙的传人》的创作背景。1978年底美国宣 布与“中华民国”断交,改而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合 法代表。美国竟与“自由世界的敌人”中共建交,侯德健像许多台湾 青年一样感到遭美出卖,出于对美国和中共的悲愤,他在1979年创作 了这首歌。
一向在作品中进行社会批判的罗大佑,1991年出版台语歌曲为主 的专辑《原乡》,沿着历史轨道回顾先民勤垦脚印,怨叹台湾从无名 岛屿到被荷兰占领,郑成功夺回后再归中国版图,到清朝战败再度割 让日本殖民统治的坎坷命运,与《爱人同志》、《皇后大道东》并列 为罗大佑的中国政治三角旋涡系列。
黄舒骏歌曲,或以长篇歌词予人文学抒怀印象,或以锐利词锋讽 刺人性,一针见血。实际上黄舒骏作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颠覆国民 党戒严时期的政治语言。
例如,《夜半的猫》(1987年)中的“生命的意义,在宇宙继起 之生命”、《少年狂想曲》(1992年)中的“庄敬自强,处变不惊” 、《小心匪谍就在你身边》(1994年)(匪谍是戒严时期国民党政府 对中共间谍的称呼)的“揭竿而起”。这些具有特殊时代背景的词汇 ,如今被借来直指人性深处,常让人们爆出一阵会心的笑声。
歌手出身背景也折射意识形态
海峡两岸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台湾人的安全感。陈¤在《我喜 欢私奔和我自己》写道:“华航带你到任何地方,除了中国你可以别 想”,又在《龙舞》暗喻中国:“神秘东方住着一条龙,迷迷糊糊住 了五千年……你要往西它偏要往东,不肯和世界一起跑。”又在《四 条腿》中揄揶台湾的“务实外交”:“台湾明天你要带我往哪去,如 果你拿着新台币到处找交朋友,整个世界都会把我看扁。”
陈¤作品最能广泛反映台湾社会族群版图和意识形态,所以各个 族群中都有他的知音。《黑水沟》诉说台湾先民悲情,《欢聚歌》以 卑南族除草歌的旋律、台语和客家语唱道:“不管你是本省人、外省 人、原住民和客家人,希望天公保佑这土地的老百姓……”洋溢台湾 本体意识。
从流行歌手的出身背景也可看到某种意识形态,唱片商看中他们 的市场卖点,也反映出台湾歌迷的各种族群和文化认同。出身卑南族 的张惠妹、阿妹妹和动力火车,是当前台湾岛上所酝酿的“本土意识 ”在流行歌坛延伸的符号。王杰和张宇“哭调”型的唱法,与台湾地 区所流行的闽南歌仔戏有其内在共通的联系。同样的悲情口味,让台 湾人甘之如饴。
¤-此符号代表非标准汉字,恕无法显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news.foshan.g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