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音乐天地>>● 流行音乐>>音乐论坛>>中文流行乐坛新趋势

主题:中文流行乐坛新趋势
发信人: KGB()
整理人: KGB(1998-04-25 15:58:39), 站内信件



        ● 赵琬仪陈凌观(制图)

          经济不景气,人心惶惶,大家的加减乘除术被逼突飞猛进。

          平常你可能每星期都看一部电影,年头不好改为两星期一部。

          唱片也是一样。原是每个月买五张唱片的,现在只买三张。

          市道不好,还以为唱片公司老板如临大敌,坐立不安。

          其实不然。

          “市道不好,对唱片业未必不是好事。这促使唱片制作回到上游
        ——提高制作品质,以优质音乐吸引消费者。”

          去年和香港 EEI 唱片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国基谈到 98 年唱片业
        前景,他提出这样的看法。

          台湾 EEI 唱片公司董事总经理周建辉认为市场不景气,唱片公
        司唯有开源节流。

          “唱片经营方面要节流,但唱片制作方面要开源。按目前的市场
        情况,制作保守只有死路一条。纯主流的东西已经站不住脚,人们期
        待的是‘主流式另类’的音乐。”



        悄悄革命,另类发挥影响力



          98年中文乐坛将由“主流式另类”引发风骚?

          熟悉中文流行歌曲的朋友会发现近年中文流行乐坛悄悄地进行着
        一场革命。

          昔日听众群较狭窄的非主流音乐,即近年大家常挂在嘴边的“另
        类”逐渐建立了群众基础,乐坛影响力开始和主流音乐的天王天后看
        齐。

          当然,我们有必要先弄清楚“主流”和“另类”这两个概念。

          所谓主流音乐(mainstream music)即流行音乐(pop music)
        ,是指在乐坛上占主导地位,获得广大听众支持的音乐。代表歌手包
        括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周华健、王菲、郑秀文等。发行
        唱片、在电台和电视台打歌是主流歌手的指定动作。

          另类音乐(alternative music)则是听众群相对较小,独立创
        作,不受音乐潮流摆布的音乐。作品的发表渠道主要是在地下表演场
        所,而不是大众传播媒介。从前未签约唱片公司的 Beyond、伍佰 & 
        China Blue 便属于另类音乐人。

          另类歌手签约唱片公司,接受主流式的唱片包装及宣传手法——
        到能容纳一万人的场地举行演唱会、出席首卖会、办签名会,便成为
        所谓“主流式另类”。

          需要强调的是,“主流式另类”不等于“主流”,歌手仍坚持当
        初创作音乐的动机,变的是多了包装及宣传 gimmicks(玩意),听
        众群明显地壮大了。当然耳尖的歌迷会发现,另类歌手当上签约歌手
        后,写的歌较容易被大众消化。我们只能说他们学会了用大众的语言
        和大众沟通。

          另类抬头这个乐坛现象早在两年前已在港台两地形成,两地传媒
        开始注意另类音乐人,歌迷对前所未闻的新声音趋之若鹜。

          来到今天,“另类”成了音乐名牌,代表着品味和前卫,与“K
        歌”(卡拉OK歌曲)分庭抗礼。



        市场压力造就“另类”好景



          另类音乐人走出地下,归功于主流歌手和歌迷。

          主流音乐唱了十多年,歌手已唱不出新生命,歌迷对换汤不换药
        的旧酒新瓶感到又腻又闷。要挽救颓势,向西方取经,东拼西凑抄一
        遍是途径之一;另一途径则是向长期在地下活动的另类音乐人吸取养
        分。

          另类音乐人与主流歌手合作,作品风格清新而富个性,促使歌迷
        开始注意到另类音乐的独特魅力。

          信手拈来,香港的 Black Box(作品包括:古巨基《其实我……
        》、《第二最爱》)、余力机构(王菲《暗涌》)、Multiplex(黄
        耀明《如果你爱我》)及 Minimal(李克勤《菜汤》),都是近年受
        传媒和歌迷注意的非主流音乐乐队。

          台湾最鲜明的例子是伍佰。他先后为周华健(《痛哭的人》)、
        苏慧伦(《牵挂》、《黄色月亮》)、万芳(《算了吧》)和刘德华
        (《孤星泪》、《世界第一等》)写歌,间接地引起更多歌迷的注意
        。

          主流歌手力求突破,除了是受到个人进取心的鞭策,许多时候背
        后的推动力来自市场压力。近年中文唱片市场日渐成熟,歌迷对不同
        音乐种类的接受能力逐渐提高。他们开始去听一些从前不感兴趣的非
        主流音乐,对新的音乐种类有了渴求。



        港台现象



          这一两年,台湾乐坛出现不少新人,为歌迷带来更多的音乐选择
        。如陶哲的美国黑人 R&B、顺子的美国 Jazz Pop,杨乃文和张震岳
        的 Alternative Pop Rock,都在市场获得好反应。

          香港那厢,唱片市场虽然还是以主流歌手为主,但是主流歌手如
        黎明、郭富城都纷纷向西方乐坛偷师,引进新的唱腔和曲风。新晋歌
        手如古巨基则以清新的 country Pop 音乐在乐坛占得一席位。

          曲风多元化,更是近年港台歌手专辑的制作方针。大家都在试探
        这个市场,到底时下歌迷的听歌口味已来到了什么阶段。



        新加坡气候



          “音乐分类越来越细,传媒和歌迷对音乐的接受层面越来越广,
        唱片公司勇于制作不同类型的音乐,这都反映了中文唱片市场逐渐成
        熟。”新加坡滚石唱片公司总经理陈端端,提出她对近年中文唱片市
        场的观察时,语气中洋溢着喜悦之情。

          “本地媒体渐渐开放,原来只有一个音乐台 933,现在多了动力
        883 和马来西亚的电台 988。电视方面,从前我们只有 TCS,现在多
        了 SCV(电缆电视)。大家接收外来的流行音乐讯息的机会无形中增
        加了。话虽如此,目前我们通过媒体所获得的流行乐的讯息,只是港
        台两地的五分之二罢了。

          “主流音乐永远是主流。它不会因为另类音乐渗入市场而消失。
        主流歌手面对的最大冲击力是他们在销售榜上的竞争对手多了。他们
        必须更注重音乐品质,以巩固乐坛地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max2-104.guangz]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