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imicry_1979(冷傲)
整理人: red_angle(2002-02-13 12:18:17), 站内信件
|
文字作为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主要方式,使得文学作品多如繁星,然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典籍中,真正称得上美的却并不多见。这是因为文学作品虽然本身孕育着美,是美的载体,但这种美却需要诸多因素去显现它。那么,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的美究竟体现在哪儿呢?
首先,文学艺术的美体现在布局新颖、谋篇独特。文章未曾动笔之前,必定先要有一番总体规划,这就是文章布局。布局确立了文章的主线、骨架,使文章内容这有血有肉的东西得以依附其上,形成一个活的生命。文学艺术品不仅要有骨架,而且这副骨架还要堂堂正正、顶天立地,方能支撑起文章的负荷,担负起体现文章美的重任。这就要做到“视己虚若满,视人高若下,除一身之外,无足以当双眸者”。文学艺术源于生活,它的所有素材必须经过精选、提炼,因此,文学艺术在谋篇时必须考虑详略,分清主次,使之“施粉则白,涂朱则赤,增之一分太肥,减之一分太瘦”。只有真正在写文章之前做好布局、谋篇的工作,才能使文章一入目,便使人有惊艳的感觉。
其次,字、句是文学艺术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文章的“细胞”。遣词用句是文学美的一个重要方面。明代吴苑在《舌华录》中曾说“如来氏取法,一芥可以言须弥,刹那可以称万劫,其中倒拈顺举,无不中道”,古人写文,常常要求炼字、炼句,因为一个好的字、词,一段好的句子,对文章的整体美而言,有画龙点睛之效。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绿”字显尽才气,写尽风流。可见,优美的字、句是一篇美的文字作品的外在形态,亦是文字艺术美的又一种重要体现。
文学艺术的美是一个整体,它不仅要有美的结构,还要有美的内容。思想内容是文学艺术的主旨、灵魂。它直接决定着文学艺术的命运。一个美的思想内容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思想内容要吸引人。曹雪芹在他呕心沥血才完成的巨著上开篇这样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种强烈的反差能吸引读者的注意,然后再进一步去品味。第二,仅仅能吸引是远不够的,一篇“美”的文学艺术作品,它的内容必须能打动人。世间“酸、甜、苦、辣、真、善、假、丑、美”百态纷呈,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心态,面对文学艺术,为之悲伤,为之痴迷,为之疯狂。这,正是文学艺术的美之所在。第三,美是永恒的,同时又是善变的。文学艺术的美亦是如此,它不仅有一时的沉醉,更有永恒的回忆。这要求写文章时要给人予思索、幻想的余地。当读者的思想情感与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接触时,他们的思维不但能融进文章的思想情感中去,同时亦希望文章内容的发展顺从自己的思维。因此文章只有留有余地,方能给人以更多的思索,更久的追忆,更深的回味。就像齐白石画虾而无水,徐悲鸿画马而无山,这种绘画艺术的留白,正如写文章的留有余地,不仅不会损害文学艺术的主体美,反而更增文学艺术品的魅力,亦更能予人以思维、想象的空间,留下心中永恒的回忆。
文学作品中的美有很多体现,这就使得很多文学作品具备了很多美的因素,但真正能称得上“美”的文艺作品却不是很多。这个原因其实很简单,大多数文艺作品只注意了文章的体态美、表象美、内容美的一种,或是各个方面均有所注意却不加以统一、谐调,这样的文章又怎么能表现出真正的美呢?因此,文学艺术作品要想真正带给人美的感受,不仅要有表现形式美,而且要有思想内容美,更要有形式与内容上的统一和谐美,只有这样的文学作品才会有生命力,才会有震憾力,才能真正使文学艺术的美得以升华。
文学艺术中的形式美包含两个方面,即上文所说的体态美、表象美。这种形式美一开始便像一支灵巧的小手,不但能将你的思维紧紧抓住并打上一个精美的结,而且会轻轻地锾你心灵感情的末梢,使你得到感觉上的享受。中国唐朝有个大诗人,他在一次喝醉后,用蛮邦文字写了一幅草书,使得蛮邦不敢小觑我上朝无人,这便是很有名的“李白醉草退蛮兵”的故事。可见,形式美对文学作品说是不能忽视的。可仅有华丽的辞藻,优美的形式而没有能激发人们感触的思想内容,言之无物,这样的文学作品带给人们最多的是一种短暂而肤浅的美。汉朝曾经有一种很有名的文体叫赋,赋讲究优美的词句、铺张的修饰,却没有深刻的思想内容,不久便被历史所淘汰。相反,一篇有着深邃而且震撼内容的作品,即使它披着一件朴实而平凡的外衣,但它却能留给人以久远而深刻的感触。难怪唐朝韩愈要发起古文运动,提“文以载道”,要求“言之有物”。宋人刘延也曾写道“酷爱此君心,常将墨点真,毫端虽在手,难写淡精神”,言语平平,而心中高风亮节油然而生。因此,思想内容是文章的主旨,是文学艺术的魂之所在,内容美给予人美的享受将是巨大深远且回味无穷的。
然而形式和内容美绝不能孤立地来看待,它们必须在和谐上进行统一,在统一中达到升华。佛曾云,人之一生有三种境界: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是看山非山,看水非水;三是看山似山,看水似水。即执迷、顿悟与超越三阶段。文学艺术亦是如此,孤立地将形式和内容分开来,即使形式和内容再美,“孤阴不生,孤阳不长”,这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将形式美和内容美结合在一起,内容指挥形式,形式体现内容,方能真正领悟到艺术美的真谛,真正达到文学艺术美的升华境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