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音乐天地>>● 流行音乐>>乐坛新闻>>国内乐坛新闻>>98年五月>>郑智化·黄舒骏重返舞台

主题:郑智化·黄舒骏重返舞台
发信人: KGB()
整理人: KGB(1998-05-29 18:10:03), 站内信件



        郑智化·黄舒骏重返舞台
卖起更自己的音乐 



        ● 钟雁龄 越洋访问

          郑智化(以下简称郑)和黄舒骏(以下简称黄)——都是创作型
        的歌手,都离开幕前一段日子,再决定重返舞台面对观众。与两人分
        开访问,发觉他们竟有着相同洗心革面的体验。

          语气神采飞扬。

          或许是我听错,但更希望那是放下包袱,轻松走音乐道路的心/
        新情。



        离开的这些日子……



          ◆郑:人开朗了很多,人生观也改变了。到过英国、加拿大、寒
        冷的冰岛……当你到一个人很少、土地大的地方,会觉得自己很渺小
        。尤其像欧洲,人们拥有自己的空间,感觉很健康很舒服。

          亚洲国家好拥挤,每天都忙忙碌碌,压力太大。压力也是一种病
        。以前工作压力很大,做音乐有较重的使命感。现在?我已经不管市
        场不市场的问题,只要照着自己方式走,做自己喜欢的音乐就好。

          看开了,人要活得像个人。哈哈哈。

          

          ◆黄:我在去年 3月辞去EMI音乐总监的职位,便一直在制作新
        专辑《两岸》。其实,当音乐总监是个很好的经验,它让我能够用另
        一个角度去看待艺人和音乐。以前还是艺人时,常常会和幕后这批人
        起争执、矛盾。

          现在,发现大家不过行业角色不同,但音乐目标还一致的。

          离开一段时候,感觉很开心、轻松。每天面对不同媒体、群众都
        是开心的。娱乐事业就是要带给别人开心。

          以前,会把做音乐当成很严肃的事业看待,写出来的东西总要带
        点使命感。现在,则较开朗,只要能将做音乐的能量聚集起来,完成
        自己想做的音乐就好。

          我现在更知道,音乐目的在于传达欢乐和感动、抒解人们情怀,
        而不是一个教育的工具。现在做音乐更能专注于音乐的优美和感动。



        关于创作道路,前前后后……



          ◆郑:做音乐也有10年了,现在还有未完成的音乐理想。但很难
        说,可能有一天做到差不多就会告一段落,尝试别的,像一直都很有
        兴趣的 3D Computer Graphics。

          现在做音乐只希望有人分享,管他多或少。但毕竟自己在这行10
        年了,也有一群听众一直在拥护我,得到这份肯定就够了。

          以前,还未当歌手会很瞧不起他们,有种知识分子的傲气。那时
        写歌,明明知道一些歌会红,但就是过不了自己那关。现在虽然有妥
        协,但心里还是会有个结。

          华语音乐非市场主流,而且常常被牵着走。亚洲音乐一直没法与
        西方音乐平起平坐,是因为没有音乐自尊。这是需要多年累积的。



        关于恋爱与创作……



        ◆黄:失恋对我而言已是常态。哈哈。不过,这两年来都没
        有新恋情。很累。没有另一个人在身边的日子,安排得很好。

          从第三人称角度写歌,是试图看清自己的方式。站在旁边,比较
        能体会自己的感受。最深刻的恋情是没法写出来的,佛曰:“不可说
        ”,就是这样。语言文字再进步,也只能试图解释,很内心、最深的
        ……既然不可说,就说不出来了。哈哈哈。

          ……或许时间久了,年纪再大点会有更清晰的体会?



        关于偶像歌手走向创作路线……



          ◆郑:希望转型,对歌手来讲是不错的。因为,偶像歌手,什么
        都是别人替你做好好,一点控制权都没有。

          但是,他们转到幕后要比转幕前容易些,因为媒体、听众对创作
        歌手所持的标准和要求不一样,基础很重要。而转幕后,他们可以慢
        慢学习。不过,有时候一些偶像歌手会被他们原先的形象“害死”。
        转型意味着听众对象的转移,很有可能搞到两头不到岸。

          但是,有心转型,这个现象还是可喜的。丰富音乐上的内涵,路
        才可以走得长久。



          ◆黄:其实,一个创作者是不会自我设限,说自己是偶像或创作
        歌手。这是别人划分的。

          我不认为创作型歌手演艺寿命会长些。出道10年,我觉得这一圈
        子潮起潮落有很多很多因素。一些创作型艺人很快就销声匿迹。偶像
        歌手和创作歌手的竞争力绝对是平等的。

          况且,我并不认为创作歌手就高人一等。只要大家根据自己的特
        点发挥所长就行。

          从整个大环境来看,偶像歌手会想要转型,主要是他们的掌控能
        力较小。说的话、做的事都被安排好,一直处在努力讨好群众的常态
        。但,他们有一天也需要成长,而这时他们便意识到突破自己的必要
        。

          在这一行,我们最清楚感受到人们的热情和冷漠,真是点滴在心
        头。例如媒体,它同时是消费者、群众、批评者……可以一句“那个
        人不行了”,这可是一个生命啊!这些话对艺人来说触目惊心的评语
        ,对许多人而言只不过随便一句话。

          这一行基本上很被动,就像杂货店里摆放很多货品等人来选购…
        …



        关于“另类”音乐风……



          ◆郑:这会是一种趋势。接下来希望做比较“另类”、架构不那
        么强的音乐。好比说整张专辑只用鼓和弦乐器,加上歌手的声音。像
        麦当娜的“Frozen”。



          ◆黄:之前做的那张《我是谁》就很“另类”,是“另类”音乐
        的代表作。

          哎……讲到这个就觉得感慨。我认为一种风潮应该由风格而来。
        我不觉得华语乐坛的“另类”风潮是一种趋势。现在,大家就在企划
        包装上下功夫,有的只是“另类”包装,没有“另类”内涵。音乐内
        容本质仍在原地踏步。

          对我而言,创作原则是,主题必须适合那个音乐形式,而不会因
        为潮流而做某种音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max1-84.guangzh]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