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peapea()
整理人: i_am_trueman(2002-03-11 01:14:14), 站内信件
|
今日看林语堂的《中国人》,通过林老先生的文字,发觉自己真是孤陋寡闻之极,竟然不知道中国的那位李笠翁竟然是那样一位享乐主义之人,以前唯一一点认识也不过是语文课上那点东西,让人惭愧。
看到小渔儿关于睡觉那段漂亮的文字,觉得真是不能违背先人“奇文共欣赏”的教训,很想和各位分享一二。但是又因为是古文,我想,倘若是我,即使见到,也是无甚耐性看完的——毕竟鼠标一点的随意性实在太大,我们的选择也太多了。本着无知者无甚大罪的宗旨,把这段文字翻译成白话,给大家看看这样的调子,很适合我这样崇尚时不时享乐的人士,没准儿你也跟我一样?呵呵,只是在下仅根据五年前高中时代的点点古文底子在那里捣腾,水平高低,大家不说也知道了啊!
如下:
然而午睡的乐趣,在黄昏时是加倍的,其它三个季节都不合适,只有长长的夏天最合适。不是我自私偏爱,而是长夏的一个白天,可以抵上残冬的两个,长夏的一个晚上,抵不上残冬的半个,让自己在晚上停止休息,在白天又不休息,这样以一分的休息安逸去应付四分的劳动疲累,精力有多少,能受得了这种折腾?
何况夏天气候炎热得可以熔化金子,应该没有不疲倦的人了。疲倦之极了去睡觉,像饥饿之极得到食物,干渴之极得到饮水,养生的方法,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午餐之后,稍微地走动一下,所吃的东东可以消化,然后可在床边徘徊。但是不要有心寻找睡意,那样即使睡了,也不甜哦。一定要先是有事情做,事情没做完的时候忽然疲倦,那么睡意自然就来找你啦。
桃源、天台等等妙境,原本并不是有意去建造,都是不知道它那样而就成那样的。我最喜欢旧诗中,有“手倦抛书午梦长”的一句了。手中捧着书睡着,本意并不是想睡觉;扔开书而睡觉,那本意并不是想读书,这呢,也就是不知道它要那样而就成那样了。睡中的真谛,就这样得到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译得正确,只希望大家体谅,不要太挑剔才好。
我只是想,睡觉尚且如此,这份艺术何尝不能用到生活中去。想想自己,常常会太认真地做某些事情,而忘了实际上有很多的东西,是我们要在这么不经意、不刻意的时候才可以享受到快乐。可真做到“莫知其然而然也”,那生活岂不是像没个定数的湖上小舟,这不是犯了大家都大叫的“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大忌吗?
据林讲,李渔的书中,有一个重要部分专门研究生活的乐趣,从住宅与庭院、屋内装饰、界壁分隔到妇女的梳妆、美容、施粉黛、烹调的艺术和美食的导引,富人穷人寻求乐趣的方法,一年四季消愁解闷的途径,性生活的节制,疾病的防治,最后是从感觉上把药物分成三类:“本性酷好之药”、“其人急需之药”、“一生钟爱之药”。真是很想搞到手看看。心里还想,怎么可以活得这么没压力?
不过好象都是些不能给四个现代化做贡献的事啊?:)
1-22
---- 彬彬有礼是我的作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