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vivianwoo(NorwegianWood)
整理人: i_am_trueman(2002-03-11 00:58:21), 站内信件
|
回maryrock回我的帖子。长了些,单独一贴。
你的朋友“根本没有喜欢的女作家”,我想不足为奇,还可以推而广之,我们也并没有毕加索樊高那样的女画家,巴赫贝多芬那样的女音乐家,诸如此类。这是一个事实,并非故意对女性的贬低。只是这个事实,并非先天生就,而是后天形成的,成因既复杂,现状又很微妙。
打个比方。我写字,我奶奶说,颜真卿硬邦邦,哪象女孩子写的,改赵体吧;但我老妈又说,你的字不好,笔划没骨头,一看就是女孩子写的。我奶奶这种比较传统的歧视,英文叫做sex discrimination的,大意是女人应该守其本分,人类进步至今,不管有多少人怀念,也已势微。目前流行的是我老妈这种态度,也是歧视,是英文叫做reverse discrimination的其中一种,大意是女人做事要尽量泯灭其女性特征,才能做得好,或者倒过来说,女人做事做得好,一定是在泯灭其女性特征的前提下;有趣的是持此论者恰以女性居多。
太多人(男人与女人)认为女作家写的都不过“或清新或忧郁的小情小调”、“琐碎和平凡”的“生活主流”——不知道我对你的帖子理解是否正确。所以当年龙应台写了中国火,许多人(男人与女人)都不相信作者是女的,因为严密逻辑、家国之忧是男性专属,版权所有,侵犯必究。而后来冒出来的美女作家,以美女来赚卖相,写的内容又涉及性,简直青楼,更该打死。
怎样看待女性作为作家的角色,这是个问题。理论性的抽象论述,我说不过西蒙伏波娃的“第二性”,故事性的生动演绎,我又解释不过龙应台的小说,再扯下去势必又扯出弱势群体、话语权之类陈词滥调,在此还是藏拙吧。我想说的是,如果“身为女子,也不能用女人的角度去看世界”,其实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本来,生为女人,已经注定看世界的角度是女人的,那么采取非女人的角度,多半是后天形成的,被所受教育(自主或非自主地)、所处社会(自觉或非自觉地)带过去的;是自己选择要采取的。当然,既已形成,还原起来也非易事,我就不太敢在开卷版流露个人情绪,惟恐贻笑;虽然我知道真正的自信,是承认男与女的根本差异,而并不因此感到自卑。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作为女性自己,在看待女作家文字的时候,能够不采取置身事外、甚至降尊纡贵的态度,而能够怀着参与、切身的关怀态度,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无论女作家能否写出尤利西斯和百年孤独,我都希望,我们会觉得那是“我们”——而非“她们”——在写。同理,我也希望你的朋友之所以不喜欢女作家,是出于个人口味,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而不是由此来证明他“文学造诣很深”。
【 在 maryrock 的大作中提到:】
:昨天一个文学造诣很深的朋友跟我说,根本没有喜欢的女作家,初想有贬低女性之嫌,后来发现自己何尝不是如此,身为女子,也不能用女人的角度去看世界,实是不幸,其实那些或清新或忧郁的小情小调何尝不好,何尝不是生活?并不是每个人都怀着家国之忧的,琐碎和平凡才是生活的主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