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rankiejoel()
整理人: lovemildseven(2002-01-30 22:55:03), 站内信件
|
人说“食在广州”,此言不虚,到了广州,不论是星级饭店、高档餐厅还是路边食肆,不论门脸大小,里面的东西味道一般不差。广东和同样以粤菜为主的香港有非常之多的名厨,东西南北、古往今来兼容并蓄,使得粤菜不仅保留了传统风格还不断创新出许许多多花样翻新的菜式来,难怪粤菜能在八大菜系中称魁首。
我听到有人发表过这样一番高论,粤菜为什么能够在国内众多菜系中独树一帜,甚至在全国都掀起“生猛海鲜”的风潮,恐怕与广东人好吃、会吃是分不开的。广州人好吃,是远近闻名的,山珍海味,鸟兽虫鱼没有不敢吃的,就说每一顿饭,也多数是有汤有菜,有荤有素,搭配得体,即营养又美味。好吃就会做,广州、香港女性煲得一手好汤也是远近驰名的。粤菜名厨把广东人的最喂刁了,广东人的嘴也同样给粤菜厨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他们精益求精。
有人说在北京吃不到太好的粤菜,好歹北京也算是首都,来北京做生意、出差甚至定居的广东人、香港人不少,所以还是有些不错的粤菜可吃。如果到了国外就是令当别论了,别说粤菜了,中餐就没有什么正宗的,多数是有点儿酸、有点儿甜已经西化了的中餐,几片肥猪肉放上盐和味精在热水里一煮就是汤。老外呢,也吃得高高兴兴,不过中国人吃这样的中餐一定皱眉头,不过也要吃,因为没有其他更正宗的中餐可吃啊。所以,但凡是中国人开的餐馆尤其是比较正宗的粤菜馆,每到周末都是人满为患,里面挤满了熙熙攘攘的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在国外,正宗的中餐馆远比不正宗的少得多,老外们多数还是津津有味地喝着肥肉味精汤。餐馆儿的厨师或许能够说出此中真谛,“那些老外有几个真懂中国菜的?”,外国籍的中餐厨师更不用说了,他们做的中餐虽然在中国人眼里根本就是西餐,但是自己津津乐道“这是我做的正宗粤菜”呢!
如此对比一下中餐在国外的境遇,让我不禁联想到葡萄酒在中国。葡萄酒对于中国老百姓也算是舶来的文化了。真正懂得如何品味的似乎还真不多。即便是喝葡萄酒人,里面也有认为那些连一滴葡萄汁也没有的东西是非常“可口”的“葡萄酒”,喝起来如同老外喝肥肉味精汤一样津津有味。不要怪国内酒厂把“三精一水”端上来,也不要怪老外将成桶的散装低档酒卖个好价钱,谁让他们在多数人嘴里是一样的味道呢?酒厂啊,酒商啊,别对老百姓在葡萄酒里加雪碧那么大惊小怪,谁让你们送到他们手里的是变了味道的葡萄酒呢?
到底是挑剔的食客促成了好厨师呢,还是好厨师创造了挑剔的食客,这又是一个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了。但是我相信,食客总想品尝到美味,酒客总想品尝到好酒。肥肉味精汤能喝得津津有味,要么是他本是对美食没有更高的要求,要么是没有机会喝道更好的汤、吃到更好的粤菜,要么是他不知道粤菜的精髓在哪里。不过,如果外国人向广东人那样了解粤菜而且向广东人那样口味挑剔的话,估计外国80%的中餐厅要关门,80%的厨师要下岗。按道理,对于葡萄酒文化的普及和葡萄酒知识的推广,教会普通的消费者区分什么是好酒和那么是次酒,应该是葡萄酒生产者最乐意做的事情。这无疑是培养消费群体最好的办法。但是,大多数的酒厂似乎对广告的兴趣更大,宁可花去大把银两做广告也不愿意在葡萄酒文化普及工作上做些工作。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让消费者喜欢葡萄酒但不了解他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或许是害怕真正了解以后,消费者才知道“这些年来喝的不过是肥肉味精汤而已”。
不知道没有好酒应不应该怪还没有挑剔的品酒人,没有挑剔的品酒人是应该怪还没有好酒吗?好酒已经有了,虽然多数还不是本土的产品,挑剔的品酒人也会有,会越来越多。那国外80%的中餐厨师,应该好好来中国学习学习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