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ream_angel()
整理人: metalsolo(2002-01-30 22:11:19), 站内信件
|
2000年,光明日报记者以一篇《救救孩子》的专访文章揭露了国内大武汉区游戏厅的泛滥成灾所带给广大青少年(尤其是学生)的危害,并从好多侧面揭露了铲除游戏这种电子海洛因的紧迫性。紧接着,全国各地根据中央的明确批示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娱乐场所大治理。随后而来的就是围绕“电子游戏:新时代的海洛因”这个话题所展开的激烈的大辩论了。其间双方各持己见、毁誉参半、褒贬不一,笔者作为当时的参加人,自然比这里的人要对当时这场辩论所产生的深远的影响要理解的深刻和透彻的多。
一、游戏作为一种文化,在中国还很不现实。原因很简单,不符合中国的发展国情。中国受几千年儒家文化的熏陶,思维方式已近乎形成自己一套的定式。而“玩物丧志、业精于勤荒于嬉”之列的格言警句更是时刻提醒着我们玩这个东西又多么的可怕。金智塔匆匆忙忙的搞了个什么CHINA E3 SHOW,下场如何,我们大家都很清楚。原本是弘扬游戏文化的展示会结果成了硬件周边展销会,而且还寥寥的就那么几家参展商。看来游戏在中国注定是一种娱乐,任何人妄图超越此而给其定性定质只会自己碰的头破血流。
三、结合网易自身的情况来谈:网易作为一个ICP,游戏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我们大家都注意到。网易首页游戏板块的改版、社区成立“游戏文化”版面,举行游戏有奖征文这一系列现象跟网易自身的身份是很不协调的。而之所以有这种现象,这不能不说是与网易现任CTO丁磊(也就是我们伟大的I同志,我曾与其交锋过一次)看好在线娱乐大有钱途可挖有关,也难怪,现在连SQUARE FFXI也不都ONLINE了吗?在短信、广告竞争激烈的今天,网易打出娱乐牌(大话西游)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与其说游戏有罪,不如说人有罪。道理很简单:核武器在爱好和平的人士手里是匡扶正义的和平使者;但倘若沦落到战争狂热者手中就是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的罪恶工具;所以说游戏本身无错,错之错在个人。如果我们多一点自制力和鉴别力的话,结局恐怕也就不是这个样子了。当然,我不排除游戏中所带有的部分暴力和色情因素。而且每每临近高考的时候,总能在报刊媒体上见到诸多学子那篇篇饱蘸莘莘学子泪水的笔端下倾吐来的心声是那样的令人压抑,使人心头就像坠了块沉重的铅块一样,几近窒息。
三、无望不等于绝望,终究还有希望。如果你要问:游戏什么时候才算文化,那么等到游戏成为一项产业的时候再说吧!(支柱之类的就免了吧~~~~~
时间关系,暂且就说这么多,发此文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有人跑到广社格斗版发什么游戏文化的帖子,让我看不惯,倘若按我以前的脾气,肯定又是万把字出手了!笔者并不是什么封建卫道士,主要是看在这里几位朋友的份上就点到为止。其实大道理人人都懂,我就不再赘述。一家之言,姑妄厅之,若有不当之处,欢迎指正。我还有重要的公务,闪先!
BTW: 关于晓明说不让称呼“差生",而改成什么后进生之类真是让我笑掉大牙,其实教育部的这项通知我好几年前就知道了,缘由无非是青年报报道了北京一些中小学中教师歧视差等生,用词不雅之缘故。但这跟把”失业“改成”下岗“又有什么不同呢?(况且,国务院规定2001年开始没有下岗这么一说了)自欺欺人,这样徒增笑料罢了。
---- 时间就象汹涌的尼伦河一般永远流淌,
它的源头在无法探寻的圣山之南方。
无数生命溯流而上,追求传说中的圣境,
结果都被时间消灭,为他们本身的欲望做殉葬。
朋友,还是顺流而下吧,延着时间所指引的方向,
也许圣境正在彼方,而非相反的天上。
也许世界的终结是黑暗,而非我们期望的光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