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renchfree(Sue)
整理人: kira_zms(2002-01-30 12:04:33), 站内信件
|
血玉(三)
作者:Sue
晚上睡觉的时候,我总睡不安稳,一闭上眼睛眼前就出现被浸泡得白白的小身体,纠缠在一起的光秃秃小尾巴,向上弯曲的嘴角,几乎要睁开的未成形的眼睛…………
阳台上的鸽子不断地发出低沉的“咕咕”声,我瞪着眼看着黑暗,身边的堂妹早就发出均匀的小小的鼾声。
不知不觉,已是半夜,墙上古老的挂钟“铛铛铛”的敲了三下。
“鹅,鹅,鹅……”深夜的衙旁街上突然传来小孩子的声音,在空旷无人的街上响着回音。
我竖起耳朵在听,这么晚了谁家的小孩还在街上背诗啊?这首诗我也会背,于是不自觉的在心里给他续了下去。
“鹅,鹅,鹅……”小孩子的声音来到了我们宅子的穿堂。他怎么进来的??
阳台上的鸽子在棚子里扑棱扑棱地乱飞,“咕咕”的声音更加低沉了,它们在慌乱。
“鹅,鹅,鹅……”那个声音出现在阁楼的阳台上,他怎么一直只说一个“鹅”字??我恐惧地瞪大眼睛,却不敢看门上的玻璃,把被子紧紧地拉上来盖住头,缩在被子里面直打哆嗦。
叩叩叩,是敲窗子的声音,我这里是二楼啊!
“娘,娘……”还是那个小孩子的声音,“娘,我的玉坠子呢?”
我急得快掉眼泪了,死命地推着堂妹,她却一动不动,连鼾声也停止了。
四周一片死寂,空气中只飘着小孩子的声音“娘,我的玉坠子呢?”
“我的玉坠子不见了…………”
我一晚没有合眼,直到鸡啼三遍,天边露出红光,我才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第二天起来,我实在忍不住把昨晚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二伯。二伯面色凝重地去爷爷的房间里不知道说了些什么,我就看见爷爷穿戴整齐地出门了,临行时还特地吩咐我不许乱跑。
傍晚时分,爷爷终于回来了,他一回来马上在我脖子上系了一条红绳,红绳上面吊着一个小小的玉葫芦。然后我看见爷爷打开祠堂的那个侧门,走了进去,手里拿着两张长方形的黄色纸条,上面画满了弯弯曲曲的符号。过了好一会儿,爷爷出来了,顺手锁上了那道门。从此,那道门再也没有打开过。
好多年过去了。爷爷已经去世了。我很久才会回到大宅一次,来看看二伯,还有他的鸽子们。
旁边的衙门已经开发了,成了一个旅游点,里面有固定的导游给观光客讲解。我也花了二十块钱进去看看。
“…………当时的县官非常昏庸,经常草菅人命。”导游一边说着一边在我们前面带路,在一块扁平的大石头面前停下了,石上有斑斑点点的红褐色锈迹。
“这就是著名的『剖人石』。相传康熙年间,一年大旱,民间灾荒,穷人啃草根,吃观音土,情况悲惨。富商巨贾生活奢华却一毛不拔。一次,一个富商府上丢了一只鹅,他就说是住在这里附近的一个小孩子偷了,因为他走过这里的时候,看见那个小孩肚子鼓鼓的,开心的说着『鹅……』。
于是县官就把小孩捉了起来,问他,你刚才吃的是什么?小孩口齿不清,回答说『鹅』,小孩的母亲急忙分辩说『他说的是螺!』(我们那里的方言是鹅、螺音近)
富商说道『分明是鹅!偷了我的鹅吃了还不认!』
县官就说『都不要争了,来人啊!把他拿到那石上剖开肚子看看就明白了!』
小孩母亲的哭喊声中,小孩子就被活活剖开了肚皮,大家看到果然是尚未消化的螺肉。但是事后富商给了县官大量的馈赂,这件事竟就不了了之。”
导游指着石头上的红褐色,对我们说:“这就是当时留下来的血迹,相传小孩身上戴着的家传玉坠都被他的鲜血染红了,不过那块玉坠早已失传了。其实当时小孩说的『鹅……』是在背诵他母亲早上教的一首唐诗……”
“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我脱口而出。
“对呀!”导游向我投来惊讶的一瞥,说:“这位小姐还蛮熟悉野史的嘛!”
我只紧紧握着颈上的玉葫芦,又想起了那天晚上…………
“娘,我的玉坠子呢?”
……………………
(完)
----
风起了 阳光的影子好透明
而记忆是手风琴 响起
我以为我终于 也学会忘记
但沉淀的 扬起乱飞
Sue的竹叶
神隐之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