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开卷有益>>K专栏·原创>>vivianwoo专栏>>我也来说钟晓阳:停车暂借问

主题:我也来说钟晓阳:停车暂借问
发信人: vivianwoo(NorwegianWood)
整理人: i_am_trueman(2002-01-29 23:04:24), 站内信件
潜水日久,渐渐不大有非诉诸于言不可的冲动。直到见人说起钟晓阳,及她的哀歌。
香港颇有些女作家是我愿读的,即便数来数去,她们大多与张爱玲还是一气。张的时代帝制崩塌,烽火离乱,多的是死别的大悲大恸,谁都有一段故事,谁的故事不是历史?这些承她衣钵的女子则在小小孤岛,于商业化极尽能事粉饰出的升平世态中,看见碎玻璃碴儿一般尖锐割人的小伤小痛,谁的灵魂不象冰棱子一般触手寒冷?
因为胭脂扣和霸王别姬,因为青蛇和潘金莲之前世今生,李碧华成为大陆也耳熟能详的名字,新近市面上就有她一套文集(出版社忘了),连不太见功力,只觉得取巧甚至刻薄的豆腐干专栏文章也一起收进去,不知道能不能算全豹了。我最喜西西,然而她的作品稀罕,最多不起眼地收进香港作家的合集,只能勉强窥斑。钟晓阳的锋芒很难盖过这两个,虽然她十九岁就写了“停车暂借问”,被赞为“不啻是当年张爱玲20出头,就写出《金锁记》的翻版”。
停车暂借问共分三部。第一部(妾住长城外),背景是满州国奉天城福康街的一座四合大院。赵家小姐宁静,在防空洞与日本人吉田千重相识,随后家国恨儿女情交织,日本战败了,千重与宁静道别,“现在回想起来,我们的情,全部是悲伤。”第二部(停车暂借问),已经是四六年初夏,林爽然在门口停车,笑道“借问一声,这儿可姓赵?”而爽然是订了婚的,缘与份一差再错,到底去了美国,宁静则将去上海嫁与熊应生。启程前一天正午,她在偏厅盹着了,醒来“垂首一看,影子不在,已经随爽然走得很远,很远了。”第三部(却遗枕函泪),众人——除了千重,那夜他在那个墙头的消失是恒远的消失——重逢香港,宁静要从死亡的婚姻逃向她一直在心里守着的爽然,而兜兜转转,当她收拾了东西到他那里,他已留下字条说回了美国,教她不必再等。故事的结尾,宁静望着窗外,“今天好风,衣服想必很快就会干的,宁静的眼泪,很快的,也就干了。”
正如评论所说,文字“有张爱铃遗风”,红楼梦腔调很重,但由于与铺排的风格非常一致,所以并无斧凿生硬之感。钟晓阳的母亲是东北人,第一部里东北景事宛然,风糕、筋饼、煎饼果子,人物对白在红楼之外夹杂着东北话,如“张尔珍靠在一根树干上道:‘你说周蔷为什么嫁根高丽棒子呢?没的白惹人闲话。’”但到底钟晓阳长在香港,再怎么小心,也露出一两句“我有分数”之类——宁静、爽然们南腔北调自然混合的口音,镜子般照出钟晓阳、以及多数去港北方人一路迁徙,又一路频频回望的足迹。
难为少女钟晓阳,竟能罗织出这样的沧桑情怀,看她写着写着,女孩子细致入微的心事哗地一下变老,好象密密的蛛网,清早挂满露珠,晨曦辉映,宛如珠宝;而终于积满灰尘,旧旧地从檐角剥落,挂了下来。谁的寂寞特别有分量呢,不过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消磨。
之后钟晓阳的作品一直不错,虽然很难再对停车暂借问有所超越或者突破。她的短篇里,我如此偏爱哀歌,以致每读一次,便想起一句莱蒙托夫:
但我愿一死以了却尘缘,/因为爱情亦会死灭。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