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思想流派>>无神论>>唯物 之感性理性之辩

主题:唯物 之感性理性之辩
发信人: jianxuewaner(花飞雪)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3 11:05:46), 站内信件
    唯物的东西更多些理性的成分,(其实就是纯理性的)而宗教的东东多半是感性的,(这里的感性并非哲学上的意义,而是指感情方面)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没有偶像,而宗教多半有一两个偶像。
    我们追求的是理,严密的逻辑,缜密的推断,精确的数据,真切的事实。各宗教追求的是情,或者说是满足人的归属欲。这样看来二者是不当在此相提并论的,(我并不想以此来定他们的高下)但其二者交锋之处就在这感性与理性之间。
    我们不用偶像,这是因为我们相信事实,追求事实,想要揭开事物的现象发现其本质,并以此为乐,为动力。我们最终做的是要用我们发现的这些,让自己成为世界宇宙的主宰,让自己过得更好,最终进入自由王国。
    人在这样艰难的求索中,需要支持,需要关爱,面对洪水猛兽,需要救助,在没有达到自由王国时,他们无法正面所有自然加在人身上的苦痛,于是把这种希望寄予某个超自然的力量。这便是宗教。
    他们的目的其实都相同,都是为了进入到自由王国(或说天堂)。不愿受自然的节制,或说不愿受自然的惩罚。但人类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科学是这个过程的喜悦,而宗教是这个过程的避风港。从这个意义上说,宗教的积极意义也是巨大的。
    在考虑怎样进入自由王国时,宗教强调了人的道德,当然没有这个作保证,科学的发展无疑是灾难,这也是很多宗教人士在反驳我们时提到的。而他们忽略了一点,没有强大的经济作基础,(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物质极大丰富)光强调精神也是达不到的。经济的发展从那里来,越到人类的高级阶段,科技在生产力中的作用越大,甚至成为生产力。如果天堂里我们还是一把锄头,一个筐,那样不但自己没得吃,连上帝也养活不了。幸好他们早有准备----天堂里的人是不用吃饭。我记得西游记(当然它不是宗教书)里有一个情节很好,摩诃迦叶,阿诺陀向唐僧师徒索要人事时说,白手传经,叫后人们吃什么?
    而马克思早已想到不光要社会物质极大丰富,而且还要人们的思想觉悟提高。但他没有再解释下去,什么样的觉悟,什么样的思想?他不是神,这就是他的历史局限性,他没有处于那个时代,他无法预见共产主义社会的人的思想状态,所以他没有谈及规范这些东西。但他知道那是一个需要很高思想觉悟的社会,否则那种社会不会长久。不光他预见不了,我们也无法预见。但社会是必将那样发展的,事物总是要向前发展才有他的生命力,否则只有灭亡。很多宗教看不到这种发展性,常常有什么人类灭亡,世界末日的言谈(基督教中好像就有)。
    其实科学和宗教完全有可能并存,不同的是,宗教会走向灭亡,而科学不会。(注意,我没有偷换概念,科学是唯物主义发展的基础。更重要的是直接用唯物主义可能有种自吹的感觉。)
    理性和感性本来就是人类认识感知自然的两种方式,为什么一定要把他们割裂开来呢?承认各自的高明之处,似乎更有益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呵呵呵


----
小楼吹彻玉笙寒。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