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anboguang(闫伯光)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3 11:05:46), 站内信件
|
其实每次自己看到“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的说法时,总感觉到有点问题。大家都知道,科学本身是一个求真的过程,是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得出科学结论,这本身决定了这是一个对真的永无止境的追求和探索的过程。人类所进行的科学活动永远不会停止,于是也就始终处于一个存疑、试验、证伪、批判、探索的过程当中。我们在进行这一过程时,应该力求使自己的思想和心态不为主观的感情欲望等非理性因素所支配,不盲从于所谓“权威”,不仅仅相信逻辑中自圆其说的推论。科学精神的实质应该是:用严谨批判的态度审视一切,拒绝盲目相信任何已知的科学结论。
然而信仰(注意:我在这里说的是“信仰”,而不是“宗教信仰”。这是由于我不属于任何一种特定的宗教,并且我坚信人们可以不信仰某种宗教,但却应该相信某种道德规范和思想准则。所以,这里的信仰的范围要比宗教信仰更广泛),举个可能不算恰当的例子,就像几何学中的公理,公理是不能被证明的,属于非理性。总的说来,信仰包括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信仰应该是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心灵仰慕,对于未知领域的敬畏心情,对于社会公平的内心追求,对于美好人生的感情寄托。信仰是人们在做出某种选择(善事、恶事)的内心深处的超功利原因,是人们的感情归宿,精神家园。
基于上面的认识,我才认为,科学是理性,信仰是感性。科学只能解决“真”的问题,而不能解决“善”和“美”的问题。善和美属于信仰范畴。信仰领域内的问题,只能靠信仰本身去解决。事实上,科学越发达,信仰感性就越显得重要。科学的对立面只是伪科学,而不是信仰(包括宗教信仰),不是清信或迷信,也不是正教或邪教。因此我们只能以“清信”取代“迷信”,用“正教”取代“邪教”,而不能用科学取代宗教。
只有用科学和信仰两条腿走路的社会,才是一个健全的社会,一个美好的社会,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社会。因此我们所应该作的是一方面普及科学知识,一方面普及人文知识;一方面倡导科学理性精神,一方面倡导美学感性精神。惟其如此,才有望把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建成我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诸君以为然否?
---- 我静静地站在他/她/它的面前
淡淡地笑了一下
说:“其实你也没有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