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weetarain(丫子安)
整理人: sweetarain(2002-05-13 22:11:51), 站内信件
|
像电视里海路上的旧货店一样,那是一排用生锈的洋铁皮盖起来的房子,里面有旧旧的白陶咖啡杯,又小又浅的那一种,银餐具,坏掉了发条的钟表,还有旧旧的藤摇椅,放在洋铁皮屋子的昏暗角落里,它的旁边有一旧钟,咯啦咯啦,响亮地走着。旧货店里的店员,是最和善和忧郁的,他坐在轻尘飞飞的柜台后面,店里的光线总是暗暗的,太阳永远照不到似的,店里总是有那种气味的,那种闻上去干燥的、混和的并且生动的特殊气味。
老式唱机里是一首<蝴蝶夫人>,唱针在唱片上划过的时候碰到了上面的灰尘,发出噗噗的声音。
旧货店外面的阳光有了一点变化,变得有点发红,是黄昏来了。
书中的世界在视线中亦变得模糊,人物开始逐次退场,已是华灯初上。
阖上书,耳边依稀仍听得噗噗的声音,空气中一缕似有若无的淡淡的咖啡的清香。
在陈女士的笔下常常能看到诙诣、幽默、生动,让人忍俊的比喻。比如说"上海的弄堂总是不会有绝望的情绪的。。。这里像世故老人,中庸,世故,遵循着市井的道德观,不喜欢任何激进,可也并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只是中规中矩地过自己的日子";
比如说:"上海这个城市,自有它的一种蚀骨浪漫,那种浪漫来自于异国风格的老房子,那些不曾被打扮一新的老房子,偏安于几十年的雨痕、风尘和油烟渍里,那是一种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沧桑。甚至我都不能说这种浪漫的情怀来自崇洋,它们更像来自于对自己的一次奇遇的怀想和追忆,有一点点像一个女孩对自己的短暂 的初恋的怀想";
比如说:"一个城市不被赞同的历史就用这样的方式存在于人的生活中,用自己凋败的凄美温润着他们的空想。于是在圣彼得堡,有了无边无际的忧郁,而在上海,有了无穷无尽的怀旧。";
比如"街道在静默中像就要开口叹息,他们在那样的晚上怀着感伤,就像追忆少年时化就失去联系的一个女孩子";
比如说"整个门廊的墙上,一直到楼梯上,一个个,挂满了不同颜色、不同式样、不同房间号和姓名的自制信箱,它们多得像冬天的晚上流满了水汽的窗玻璃一样";
比如说"纽约天阴起来像一大块铁,上海也是一个阳光不多的城市,常常是灰色的,像一只灰色的袜子一样";
比如说"那个早晨早已被废弃的灯塔黑暗着,像一个寡妇一样,在夜里背时而抒情的站着";
她描述南亦路的一段话"。。。。那里想要重铸昔日辉煌的心思正在发扬光大,老店名在恢复,老建筑在重建,人人享受寻根的乐趣,像十九世界欧洲旧小说里的孩子,贴身挂着一个不知来历的金鸡心坠子,里面是个贵夫人的像,可是他穷得像老鼠一样活着,然后有一天,发现自己原来是贵族家的私生子。现在,整个城市,都在找自己的金鸡心坠子。"。
诸如这样的语句充斥着全本书,这不仅仅是本读来让人不忍释巻的书,也可视为一部文化含量丰富、风格温雅的上海野史。
----
那是一种难堪的相对
她一直羞低着头
给他一个接近的机会
他没有勇气接近
她掉转身,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