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ifan-xing(梦神)
整理人: wl.2000(2002-01-25 21:33:44), 站内信件
|
犯规的艺术(上)
朱彦硕
我一向不认为数据是个很准的东西。它有一定的指标意义,但是篮球场上并不全靠这个。不过,如果你想对篮球看热闹又看门道,看懂数据是必须要先会的。有人说我们圆球最大的特点是连读者球迷的素质都很高,我想应该是的,到目前为止我还没碰到有人问我有关数据的问题,想来大部份的读者对于篮球里头的各种攻守统计都大致上能看懂,至少在看ESPN或NBA.com里的Box Score都没有问题,看全队的统计总表也没问题。真是这样吗?我希望球迷朋友们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否则以后我们在写一些技术性层次的文章时,可能会有理解的问题。
在所有的统计数字当中,大部份的焦点会放在得分、篮球、助攻等等之类的。比较细腻一点还会去比较像是助攻与失误比、进攻篮板与防守篮板比等等。但是有一项相当重要的攻守统计,我却很少听人提起,而它却是重要非凡:那就是「犯规」。
▓篮球世界里的「犯规」
「犯规」,乍听之下是个很负面的名词。任何一项运动或是游戏都有其规则,违反了规则就叫「犯规」。有些游戏或运动,基于它进行的方式与内容,对于犯规的惩罚会有不同的严重性。譬如围棋,不小心连下两子、未找劫材径行提劫,这种犯规马上立时裁定败;棒球里的投手犯规,垒上打者推进一个垒包,打者犯规就被判出局;保龄球里踩线,该格0分计算;足球里的犯规,依情节判决,重者黄牌、红牌...等等。各运动游戏,对犯规的看法、处分各有不同。
但是在篮球里呢?可以容许五次、或是六次的犯规,才会判你出场;技术犯规两次;恶性犯规则要看情节,决定是否判离场。篮球由于在本质上是肢体接触很厉害的运动,因此绝对少不了碰撞,也难免在反射动作里,下意识的就构成了犯规的要件。譬如说阻挡犯规,当对方要切入的时候,一个球员的正常反应绝对不是眼睁睁的看他进去如入无人之境,以身相阻是必然的反应,如果慢了半拍挡在对方前面,就容易被吹阻挡。你能说,这个犯规是不好的吗?
所以,你不能由犯规次数的多寡来判断一个球员的好坏。在Fantasy Game里有一项最明智的规定,就是不以犯规数来判断球员的价值。一个不会犯规的球员,比不会得分更让我鄙视,他一定不是好球员;但是一个太会犯规的球员,则要对照他其它的数据,探讨他犯规多的原因,因为有些人犯规多,那是不得已的,而有些人却因为防守的技巧不够而用犯规代替防守,这两者是不一样的。
问题是,这种差异,要从那里分辨呢?
▓研判犯规的主要数据
当我个人在判断这个人的犯规次数对球队的贡献程度时,有三个数据是必须考虑的重点:
1、犯规数与犯满场次:
有很多球员犯规次数多,犯满的场数却很少。这代表着这个球员对于他犯规的运用做得相当好。他会控制什么时候要犯规,什么时候不该犯规。通常要把他吹下去的最后一次,都很不容易发生。越是会防守而懂得防守的球员,在这方面的控制就越厉害。
我举个例子说明:Duncan上一季打满82场共犯了247次规,平均每场犯3.0次,但是却一次犯满毕业都没有;一般说来,一场平均犯规3次上下的,一季大约会有3到5次犯满的可能,这是合理的预估;低于这个数字,表现球员的控制能力强,而球队也在他有犯规危机的时候,能适时的寻求补救之道。Duncan在马刺队的重要性,相信不只是防守,就连进攻也是主力。
2、上场时间与犯规数:
通常上场时间越久的球员,犯规次数也越多,这是正相关的。但是怎样的上场时间与犯规数的搭配,才不算多呢?我个人认为,最低的限度是,每10分钟上下才犯规一次,才算是「好的防守者」;9分钟以下就触法一次,技巧就要加强。如果平均8分钟不到就犯规一次,那最好坐在板凳上,免得坏事。要记得,如果你是球队主将,五犯跟六犯根本没有太大分别。到了球队紧要关头时,犯规次数就是球队的包袱。
举个例子来说,上一季,篮网队的前锋Martin一共打了68场就毕业10次,33.4分钟平均犯4.1次规,平均每8.1分钟就要犯规一次,如果让他打满48分钟,等于是场场都要犯满;但是这一季Martin在防守上有很大的进步,现在他平均上场37.1分钟,犯规3.8次,平均每9.8分钟才犯规一次。而去年的火锅是1.7个,今年是2.2个,光他这一点防守的强度等于升了一级,篮网队怎么能不进步?
3、抄截/犯规与盖锅/犯规,两项比较:
抄截与盖锅,都是容易造成犯规的防守动作。当一个球员想抄球的时候,会特别容易犯下拉手跟推人;而盖锅则容易变成打手或阻挡犯规。抄截与盖锅在防守的数字上为何重要,是在于它奖励球员在防守的积极与主动性,但是当你要做这些动作的时候,也容易犯下更多的规,这是必然的。因此,抄截、盖锅与犯规的比例,就有其价值。但是我必须强调,这个价值仅供参考意义,比起上两项犯规数据,比较没有意义。
首先,抄截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从对方运球或持球状态中抄球,这是最容易变成犯规的。第二种是截断对方的传球,这种抄球跟犯不犯规无关,因为比较没有肢体接触。第三种是对方的失误球,使得球不落在对方的掌握之中,这时候趁乱捡到也叫抄截,跟犯规也没有太大关系。因此,我们可以从这项抄截、犯规比中,了解一个球员他抄截的模式。
不过盖锅与犯规比,就比较有价值一点。盖锅是门很深的学问,不是把球敲出去就算了。乱盖一通,结果往往是球盖到了,但是也犯了规,送人家上罚球线。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数学来计算:假设有一个球员在两分球的命中率是50%,罚球命中率是75%;当他这一球出手的时候,就等于是每次出手等于就是得到1分,出手两次,就是得到2分;如果我的中锋每两次对方出手中,能盖到一次火锅,又一次犯规,让对方罚两球,以对方的罚球命中率来说,是可能可以得到1.5分,所以这火锅与犯规比是1:1,是可以忍受的范围。但是如果我在三次对方出手中,敲到一个锅子而犯了两次规让对方可以罚4次,对方一共可以获得3分,这跟三次都没敲到火锅的意思是一样的,等于没有阻攻到对手。当然,这只是比喻,正常的比赛可不是数学游戏。
如果火锅数多于犯规,也表示防守者与进攻球员的肢体接触比较少,但也有可能是防守技术高超,所以他搧锅不容易犯规。如果是这样的话,对手就比较不敢到禁区去挑战防守者,即使到了禁区,那种恐惧的心理会更增加,防守的压力变大,进攻的准头自然会下降。
像Mutombo为什么会被认为是优良的防守者,不无其原因。Mutombo现在是火锅王,平均3.5个,犯规是3.1次,这表示他实在很高竿;底特律的Ben Wallace更了不起,平均3.2个锅子而犯规却只有2.4次,如果按我们刚刚的算法,每七次向他挑战,有四次会被扫出去,另外三次赚到罚球,只能拿到4.5分。无怪有很多人认为他是挑战Mutombo年度最佳防守球员的大热门。你被他搧得哀鸿遍野,而他又不会被你赚到犯规,这苦头当然有得吃了。
本文转自《圆球城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