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weetarain(丫子安)
整理人: sweetarain(2002-05-13 22:11:51), 站内信件
|
城市离不开酒吧,
离不开咖啡,
离不开舞厅,
也离不开美容院,
而人,是这个城市的寄生虫。
读陈老师的文章,无需多好的环境,但必须是在夜里或是独自一人的时候,点一盏昏黄的灯,给自己泡上一杯玫瑰花茶,看着那红的花瓣在水波里一漾一漾的,玫瑰那特殊的花香便溜到了鼻子底下。
书的香,玫瑰的香。
最初看的是些她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清新、自然、可遇不可求的文字总给人以淡淡的不惊之喜。
也许天性中也有着这样一种淡淡的、随遇而安的东西,所以便没有理由的喜欢着。从图书室的书架上取下《上海的风花雪月》时,居然有点神思恍惚: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想看这本书已经有多久了!
书面是泛黄的、怀旧的黑白,有些旧了,但摸上去仍有种精美的感觉,仿佛触摸着一幅油画,
四个穿着海军服的德国水手坐在酒吧前,有一个恰巧转了身子,望着,仿佛穿透了七十年历史望着我;
黑色雕花的旋转扶梯直通向中世纪欧式落地玻璃窗;美容院里几个穿蓝士林旗袍的年轻女子,眼神中透着远远的茫然和体面;老式水晶大吊灯下相拥起舞的男人,女人,男子把灯下模糊的的脸靠在女子的头发上,女子梳着笔直的短发,灯下的一切,昏黄、简单,而且模糊。落在窗上,影影绰绰。
这便是三十年代的上海了。
那淡淡的、怀旧的、世事浮沉的烟尘味道潜潜而来,透着昔日繁华而今不再来的凋败,以及梦幻的、阴郁的情调。
而那个站在上海的老式房子前,扶着一把白色椅子而立的,有着一双忧郁的眼睛、薄薄的唇的女子便是陈女士了么?中分的齐肩发下是一张瘦瘦的脸,露出小而光洁的额,那薄如蝉翼的鼻子一看而知就是个敏感的女子,有点像张爱玲?三毛?
整张照片的底色也是黑白的,就像这本书自始至终的基调。
陈老师便是以一个探寻者和怀旧者的姿态徜徉于上海的百年历史中,寻访散落在街巷中的历史遗迹,回望她不曾经历的旧日时光,也把书外的人带到了书里面,常常忘了岁月流转,忘了自己,落入到书中去了。仿佛是走在三十年代的、浮华璀璨的花花世界,那个曾被称之为"东方巴黎"的大都市。
初冬的太阳暖暖的落在膝盖上,落在摊开了的书上,便有了一种幻觉:书里的那个民办复活了,书中的人有了颜色,酒吧、咖啡馆、舞厅闹了起来,霓虹灯闪烁着,美容院里的小姐在你耳边轻声细语,细细长长的手指在你脸间游移着;街上的人从身边穿梭而过,便闻到了旗袍上薰认草的香,发上白油的香,小姐太太身上的法国香水,
我迷失了,迷失在这香氛里,我被推着,挤着,搡着,不由自主的跌入到另一个空间。。。。。。
----
那是一种难堪的相对
她一直羞低着头
给他一个接近的机会
他没有勇气接近
她掉转身,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