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jinyushaoye(万世流浪)
整理人: ulrikeyan(2004-08-01 09:08:28), 站内信件
|
-------------------------------------------------------------------
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俗称喇嘛数)。10世纪后半期形成。13世纪中开
始流传于蒙古地区,至今,蒙古、土、裕固等民族,仍多信奉藏传佛教。
佛教何时传入西藏,说法不一,但正式传入西藏,应在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
执政时期。此时,西藏正式被统一,并且创立了统一的藏文字,为了加强和稳固
统一的政权,松赞干布对佛教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及支持,先后迎娶尼泊尔尺尊公
主,唐朝文成公主。二位公主皆来自佛教盛行的国家,她们在进藏的同时,带来
了大批的佛经和佛像。期间从内地及西域陆续来了一批佛教僧人传播佛法。
松赞干布之孙,金城公主之子赤松德赞继位时,迎请印度高僧寂护大师入藏,
之后,莲花生大师也入藏传法。莲花生大师深通密法,具大神通,入藏后收伏众
多神魔,使他们成为佛教保护神,并建立桑耶寺,选了7名优秀藏族子弟出家为僧,
这是西藏首批僧人,号称“七觉士”。之后,相继建了一批寺庙,大批藏族出家
为僧,大量佛经被译成藏文,佛教盛行于雪域高原,被称为西藏佛教前弘期。
公元9世纪,朗达磨继任赞普。朗达磨信奉苯教,大力压制佛教,并加以摧毁,
不久朗达磨被僧人贝吉多吉刺杀,但佛教并未得到复兴。公元11世纪初,阿底峡大
师入藏弘扬佛法,同时期,其他佛学大师也为佛教在西藏的恢复作了大量工作,佛
教再度在西藏盛行,此时为后弘期。重新弘扬起来的佛教与前弘期流传的佛教,有
着明显的不同,它经过与苯教的长期斗争,互相渗透,吸收了不少苯教的东西,从
而成为一种西藏地方形式的佛教。喇嘛一词,藏语意为“上师”。密教中尊师如佛,
以上师居首而倡“四皈依”,有别于前期佛教之“三皈依”。这一时期中藏传佛教
的特点,一为大量传译印度波罗王朝时期盛行起来的密教无上瑜伽部的经典和法门,
一为以密教传承为主形成各种教派。传译工作至13世纪初基本结束。
藏传佛教的各派,是在后弘期中逐渐形成的。在前弘期中,只有佛本之争,佛
教内部未有不同的派系。后弘期中因传承的不同产生若干教派,较大的有宁玛派、
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较小的有希解、觉宇、觉囊、郭扎、夏鲁等
派。本教虽为西藏原有宗教,但在后弘期中渐与佛教融合,其中一部分也成为佛教
的一个派别。
藏传佛教奉行说一切有部戒律,各派对大乘菩萨戒及密宗根本戒等也都通行。
但在后弘期中如噶举及萨迦两大派创宗传法者大多有妻室, 宁玛派因经历禁佛而
在家庭中世传。严格按照戒律建立比丘僧伽制度立寺推行的只有格鲁派。但其他各
派也非全无具戒比丘。寺院组织因派别及寺院大小备不相同。格鲁派后来曾形成
政教合一制度,以教统政,大寺院中的僧职亦可起官职作用。另各派皆有活佛转
世制度。活佛藏语称朱古,即化身佛,有大、中、小之分,选定条件备不相同。
在格鲁派中,班禅为无量光佛化身,达赖为观音化身,为最大活佛。另外甘丹寺、
哲蚌寺、色拉寺又有磋钦未古为全寺活佛,札仓朱古为每札仓内活佛。磋钦朱古
中也有大小的区别,最高为甲波朱古,有在新达赖未亲政前担任摄政的资格。其
他活佛也都享有不同的政治、经济和宗教上的特殊地位,有各自的喇让(馆舍)和
执事人员。西藏僧人材的学制和学位在格鲁派中有严格规定。有资格的学僧称贝
恰哇即读书者,一般从入寺起至考取格西学位需20—25年。如能出钱免服寺中劳
役,称为群则(法行者),学程可以缩短一半以上。在显宗札仓学习的内容以五部
大论为主,学习完毕即可申请参加辩论考取学位。学位总称是格西,即善知识或
善友。在三大寺系统中格西又分四级,即拉然巴、磋然巴、林赛和朵然巴(或称
日然巴)。 已得格西学位的僧人如再进密宗学院学习时则称为佐仁巴,由此可逐
步上升为格郭、喇嘛翁则、堪布、堪苏、夏孜却杰及绛孜却杰,后二者七年一届
轮流升任甘丹墀巴,为格鲁派教主,享有与达赖、班掸、萨迦法王同等尊荣,任
满后得荣誉称号赤苏,死后有作为活佛转世的资格。
藏传佛教既有前弘期的传承,又全盘接受了印度晚期大乘盛行的无上瑜伽部
密宗,传承干差万别,仪轨极为繁复,学者各尊所传,备行其是,情况远比汉地
佛教复杂。大体上,寺僧上殿诵经,高僧讲经说法,举办大型法会等显宗法事和
汉地佛教基本相同。至于密宗传法灌顶以及修法仪式则按各派各族传承仪轨举行,
种类极多,为汉地佛教所无。
佛教开始自汉地传入西藏,以后又直接自印度传入。在前弘期中,汉、印两
系佛教在西藏都有影响。汉、印两地高度发展的工艺美术也一并传人,故莲花生
主持兴建的桑耶寺即采用印、汉、藏三式,这种兼收并蓄,搏系众长,取精用宏
的作风在西藏民族文化中随处可见。西藏文字虽仿梵文字母制造,但书法汲取汉
字的正、行、草三体并行的方式,尤以草体迅捷酣畅,别具一格。西藏医学以
《四部续》集其大成,其中医药理论及医疗技术明显地综合会通了汉、印、藏的
医学成果,并吸收当时西域、中亚的医术,形成独具特色的“藏医”;以后传
入蒙古,又发展而成“蒙医”。后弘期之初,北宋已完成统一大业,而西藏统一
的地方政权已经解体。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唃斯罗遣使入贡,宋朝以对蕃属
之礼给予厚赐。元、明、清三代藏族与内地关系更加密切,政治、经济日益融合
为一体。故此期藏传佛教虽以全盘接受当时印度流行之无上瑜伽部密宗为主,但
文化受汉文化之影响更大。寺院等建筑,大多采取汉地宫殿形式而又有所发展,
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雕梁画栋,备极精巧。如拉萨之布达拉宫以及甘丹寺、
哲蚌寺、色拉寺和青海塔尔夺等为古代伟大建筑中的杰作。尤其因为密宗注重
像设,因而使藏传佛教发展了雕塑、绘画的技巧。藏地各种佛教造像,无论雕、
镂、塑、铸都能注重体型比例,栩栩如生,极为精美。西藏各种刻版佛经,雕印
工艺也很精美,尤以各种御赐及藏地金字藏经写工之精妙,装潢之瑰丽,为民族
文化之奇珍。至于彩绘画像更以布局设色见长,纤细入微,形成特殊的艺术风格。
另外,藏族使用的历法,以无上瑜伽部时轮金刚经所传历法为主,参用汉地传人
的历法,从1027年(丁卯)开始,每60年为一“饶琼”,用干支纪年与汉地农历同。
主要宗派:宁玛派、萨迦派、噶当派、噶举派、格鲁派、觉囊派。
---- 万里无云 骄阳似火
世事变迁 岁月蹉跎
流水有情 落花无意
浪迹天涯 纵情放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