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hd0011(逍遥)
整理人: yhd0011(2002-01-17 09:10:49), 站内信件
|
【原文转载自汽车中国网站】所代表立场与本版无关
买奇瑞,死要面子活受罪
先看一条消息:在北京亚运村11月26日至12月3日的销售排行榜上,作为后起之秀的奇瑞打破老三家格局,显示出较好的销售业绩。在同档次轿车中,奇瑞销量位于捷达、桑塔纳之后、富康之前,市场占有率4.33%,比富康多出1.05个百分点。
年初如果谁说奇瑞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恐怕没有人相信,那么消费者到底是看中奇瑞的什么了呢?奇瑞真的有那么好么?笔者认为,奇瑞的热销与目前我国汽车市场的不成熟,尤其是几大汽车厂商迟迟不愿降低单车利润,没有推出适合国人消费观念的经济型轿车而造成的车型断档有很大的关系。换句话说,是几大汽车厂商的不争气和对家庭轿车这个庞大的消费体的漠视让奇瑞在夹缝中成长起来。有些人认为奇瑞的成功在于良好的性价比,对这个观点笔者并不同意。相比老三款,奇瑞的外表更能让人接受,对奇瑞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人并不了解奇瑞的质量,而对于奇瑞的稳定性和售后服务更是一无所知,根本谈不上什么性价比。相比之下更多的消费者更看中是奇瑞的外表。大量的持币待购现象也是热销一个重要的原因。事实上奇瑞的性能并不能令消费者满意,倒是外表尺寸迎合了许多人爱面子、喜欢大车又不想花钱的心理。
先看看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的安徽芜湖到底是怎样生产出来奇瑞的。1995年1月的一次欧洲家用汽车考察,安徽芜湖方面领导在考察中得知英国福特一条费旧发动机生产线要出售,考察人士萌生了建一个汽车公司的念头。这条便宜的生产线恐怕是奇瑞造车的最早念头。1997年3月,在芜湖经济开发区公司发动机厂正式破土动工。1999年5月“鱼米之乡”就是靠着这条淘汰的发动机生产线生产出第一台发动机,再到同年12月首辆轿车下线。
奇瑞实际上是早在1998年已经停产的上一代西亚特(Seat)图雷多(Toledo),从车型整体来说,奇瑞远远比不上夏利2000,夏利2000的原型是丰田的PLATZ,系日本最新车型,至今在日本和北美同类型车中仍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而奇瑞说穿了又是一辆淘汰品被厂家当作“先进技术”引进来。奇瑞价格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在购买图雷多生产线时奇瑞为图省钱并没有引进核心动力总成部分,而是前面提到的那条福特的废旧生产线,换句话说奇瑞的发动机并不是原配,奇瑞的发动机排量1.6升,匹配M&M的单点电喷系统,你可不要以为这是什么高技术,奇瑞的最大的缺陷恐怕就在这款发动机上,开过奇瑞的人都知道,奇瑞发动机的噪声怠速的时候就很大,更不要说高速行驶的时候了,另外发动机的运转顺畅度和平稳性甚至比新2阀的都相去甚远。发动机的缺陷就连最业余的司机都能明显的感觉出来。这是奇瑞最大的败笔。也是价格低的重要原因。另外这么短的时间内,把原整车配套的发动机和其他动力部件一下子换调,加上奇瑞根本没有设计改进能力,就这样的任意搭配,整车的质量很难让人放心。车型配件的不匹配,特别是为降低成本在主要部件上的偷工减料,对汽车的质量和稳定性造成了巨大的隐患。
走进奇瑞轿车的总装生产线和发动机车间,你会发现这里的自动化程度很低,整体规划也欠缺合理设计;发动机车间则是全部从英国买来的福特发动机的二手设备,很难相信依靠经验缺乏的技术工人,在这样的车间里也能生产出汽车来。先不说奇瑞的设计如何,单就这装配车间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工人的缺乏,就难以让人相信奇瑞能创造出多么大的奇迹来。众所周知,汽车的质量如何除了设计以外,生产过程中的装配和管理起决定性的作用。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相对于设计水平的不足来说我国汽车工业落后更重要的原因缺乏合格的技术工人和管理水平的低下,技术工人的水平决定了一辆轿车装配质量,尤其像奇瑞这样自动化程度不高的企业里,技术工人的作用更是不能忽视,而这正是奇瑞的最欠缺的地方。设计上我们可以照抄别人,或者说引进别人的车型,可生产是谁也代替不了的。这需要长时间的技术沉淀,而奇瑞从开始到现在还不足一年的时间,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更不可能保证车型的及时改进和更新,产品的质量怎能令消费者放心?
消费者到底是怎样看奇瑞的?从本站的投诉来看,随着奇瑞走进家庭,投诉业陡然提高起来,根据我们的统计,奇瑞是所有车型投诉增长最快的,而且几乎所有的投诉都集中在质量问题上。笔者列举一下比较集中的几点:发动机有严重缺陷。这恐怕是消费者反映最强烈意见最多的地方,最常见的故障有:无故熄火、怠速不稳噪音大、油耗过高、常出现水温过高、转速表、水温表、油泵、水箱、各种传感器都是易坏的部件,另外车速120以上时,满耳嗡嗡的噪声等等,奇瑞发动机的缺陷绝不是个别现象,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消费者都有此感受。许多消费者来信反映,自从买了奇瑞就成了维修厂的“常客”。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最初让他们产生造车念头的那条淘汰的生产线,加上奇瑞的发动机的装配质量低下和配件管理上的混乱。对奇瑞的装配质量笔者实在不敢恭维,小毛病不断,这一点可能大家都有体会,许多配件的装配间隙过大,常有一些小部件松脱,变速杆的间隙过大,甚至车身异响等。另外配件的来源和质量不稳定,奇瑞的绝大多数配件是本着省钱的原则采购来的,配件来源混乱,我们知道曾出现国内某汽车厂因为害怕奇瑞的销售增长对自己的产品造成压力,停止了其配件的供应,奇瑞匆忙之下只好又转投他人,如此不稳定的配件供应怎能让人放心?另外配件的来源决定了配件的质量难以保证,仔细看看奇瑞,每个小部件都打着不同的不知名商标,看起来更像一个组装车。相对于还算过得去的外表,奇瑞内饰的质量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了,消费者对此反映比较强烈,内饰非常的粗糙,粗制滥造的仪表台上安装着来自不同厂家的零部件,方向盘的造型难看且橡胶的质地粗糙,手感特别差,喇叭的安放位置也有问题。反映较多的还有变速箱的问题,操控不灵活,非常生硬,换档不顺畅。没有消噪措施,噪音过大。售后服务不能令人满意,奇瑞虽属上汽集团,但其销售、管理、售后服务等等跟上汽没有一点关系。销售商中奇瑞轿车的100多个销售商中只有1/3左右建立了四位一体的销售店。 没有上汽的帮助短期内奇瑞根本无法建立盖全国的特约维修站,即使是已建立售后服务中心,能提供完善服务的所占比例极少,另外配件的供应严重不足,服务质量也难以让人满意。
有消费者这样说:奇瑞不是上汽的么?怎么会这样呢?那么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奇瑞到底是不是上海品牌?他跟上汽到底是什么关系?其实合作初,奇瑞和上汽谈判时所达成的四条基本原则构成了目前奇瑞和上汽关系的准则。这四条被称为"四不"的原则,包括上汽针对奇瑞不投资、不参与管理、不承担风险和不分红。为了得到生产许可证奇瑞轿车无偿将3亿5千零40万元的资产划到了上汽集团的帐下,从此奇瑞终于可以把自己冠名为“上汽”奇瑞。其实两者根本没有半点关系,这只是奇瑞为得到生产权和冠名权跟同行“老大”的一次不公平的交易而已,上汽的销售网点上没有任何一辆奇瑞的身影,上汽的维修中心消费者没有权利使用。笔者提醒消费者千万不要被奇瑞前面的“上海”误导,拿奇瑞的钱,上汽只是在作无本生意的资本经营,对消费者来说,它仍然是以前的那个“安徽奇瑞”!
虽然奇瑞人造车的经验不多,可对消费者琢磨的却不少,奇瑞准确的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弱点,为迎合消费者本末倒置的在外表上作足了文章,倒成了一个不小的卖点。笔者提醒消费者,千万不要过分看中奇瑞的外表而忽视了其他更重要的部分。不然可就真有可能应了那句老话“死要面子活受罪”!(万忠)
----
▇▇▇▇▇▇▇▇
▇广州虚拟社区▇
▇ 逍 遥 ▇
▇之私人专用印▇
▇▇▇▇▇▇▇▇
逍遥自在,无牵无挂
随风而去,四海是家
网易广州社区国产汽车版
网易北京社区汽车天地
广州社区个人版:信天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