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uberpp(pp-朋朋)
整理人: ashleyliu(2002-01-16 12:10:38), 站内信件
|
作者:关祥(转自c2000佛山站)
西樵山体的西部,有一个兀立参天的高峰,名玉禀峰。顶上奇石突竖,远望圆圆如饭盖,俗称饭盖岗。这块直竖如盘的巨石,据地质学者分析,是古火山遗体的一部分,学名“火山颈”。火山喷发后形成的锥状体,经长期风化侵蚀,露出火山口凝固的喷出物质,由于抗蚀力较强,岩骨突竖如柱状形的仓禀,玉禀峰由此得名。
明正德至嘉靖年间,西樵山上讲学之风甚盛。学者湛甘泉、方献夫和霍韬等在山中设院授徒,探求心性,时人称为“理学”,西樵因有“理学名山”之称,玉禀峰就成为当时的学者和文人雅士活动的场地之一。由于峰矗立于山体的西部,最宜于夕看日落或夜观星体。峰下西江迤逦而过,江后群山绵亘,如障如屏,太阳每天就是从这屏障后冉冉降下的。
如今,峰上留下了“仰辰台”三个巨型的摩崖字,就是当时学子仰辰游的遗迹。字是用茅龙笔写的正书,字径两米,内嵌7厘米,成为山中崖壁上最大的石刻字。据说西江船出羚羊峡,往南而行,仰头即可望见。下款署“嘉靖丙午湛若水书”。其左侧崖壁上,刻有七绝一首:“仰辰台上仰辰游,一曲歌声彻九洲。感得圣恩深似海,外臣早许作巢由。”下款署“丙午九月十二日新定仰辰台湛若水书”。若水就是湛甘泉,增城新塘人,少从陈白沙游。明弘治十八年(1506年)成进士,授编修。时王守仁在吏部讲学,若水与相应和。后母死归葬,筑室西樵山上讲学,开设云谷和大科书院,以月 “随处体认天理”为宗。嘉靖初还朝,累官至吏、礼、兵三部尚书。甘泉新定仰辰台的时候,该是他还朝前的那段日子。崖壁上的那首七绝诗,正是他仰念圣君(世宗朱厚熄)的自白。从他后来还朝当上了大官,说明他诗里的那句话——“外臣早许作巢由”(巢、由是古代的两个隐士),只不过是虚耍的幌子。
由于湛甘泉题的诗是行书,字体不易辨认,再加上年代日久,剥蚀已甚,全认更不容易,过去讹传有谁能读通此诗,登上峰顶,即觉天旋地转,山盖自然揭开,盖下封存的珠宝更取之不尽。
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一个待开发的景点,僵直的古火山引颈召唤“仰辰”者登峰造极,作舒怀纵目的仰辰游,台上平宽可宴,东临海门,西挹群山,坦荡江流,无边村舍,全然入目。台下火山灰堆成固体的湖,翠绿耀眼,有心人也许会从松软的堆积层中,偶而发现一个多彩的火山蛋,惬意囊归,视为珍藏。
---- 音乐、书本、香茗陪伴我每一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