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damlee999(当当)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4 16:38:39), 站内信件
|
心与本尊修持
卡卢仁波切
我们都是佛陀的追随者对佛法有信心及兴趣,并且愿意去修席佛法。佛陀曾教授了包括了小乘、大乘、金刚乘再内的八万四千种法门。而这一切是为了要训练、规范我们的心。虽然我们可以修持佛法,但除非能约束、锻炼自己的心,否则将只有缓慢的进步,而没有大利益。就好象我们任何的内脏,如心、肺或肝得了重病,那幺仅仅在我们身上擦擦不同的药就没多大意义。
一切佛法的根本即是行者必须锻炼自心。那幺用什幺方法来锻炼呢?仅仅是燕麦榖
,要吃起来相当困难。但如果燕麦被压成麦粉,辨能够做出许多种不同的食物,这就是戒律的方法。在藏语中戒律一词,同时含有刻苦磨练的意思。
「心」是个被嫁祸、归罪的名词。心所指的对象为何?它是那有着「我快乐、我不快乐、我…」等,想着种种念头的东西。这思想者即是心。
当心无法本然地认识他自己时,救有了迷惑的有情众生。在未能是自本新的基础上,我们以为,「我是最重要的,我必须要快乐。」如过我们有了一栋房子,我们会想「我的房子」。假如我们有亲属,我们会认为「我的亲属」。认为「这是我的」我们有了执着。设若我们看见其它人正在吃、杀生或偷盗,我们会认为「他吃、他杀生、他偷盗。」并且生起瞋恨侵犯之心。基于执着于瞋忿攻击之]心,我们便徘徊于轮回的三界中。
心的重点乃在它是空性的,它没有任何颜色或形状。它像是虚空般的空姓。而我们必须去认识这像虚空般的空性。这是最重要的。心是空性的,而且空性之心具有光明与觉知性。这三者是合一无别的。在这三者的基础上,「我」与「他人」、执着、侵犯、猜忌、傲慢等等概念生起。心是空性的。念头和心理的苦恼自心中生起。因此,念头和心理的苦恼即从聪姓中生起的。如果你了解了此点,你便了解了佛法的一切精要所在。
如果你认识了一切的迷惑外相皆自空性之心生起,而形象、音声、味道、口味和触觉的对象,都只是迷惑之外显而已,那幺你将会了解到一切现象都像是一个幻相、一场梦、水中倒映之月、一道彩虹或是镜中的倒影罢了。
假如你认识了这点,那幺即使是如执着等心理烦恼的生起,你也许不会被其力量所支配。设若侵犯之心生起,你也不会在其力量控制下。如果猜忌之心生起,你也不会被猜忌之心的力量所左右。每个心理的烦恼,都将如同天空生出彩虹般地出现而已。彩虹自天空生起,亦融入于空性的天空中。当执着或嫌恶生起,它们将单纯的如上例般:它们将不会真实的出现。
如果无法了解这点,那幺你应该如此思惟:如果你能够抓住某些想要的东西,如你的丈夫或妻子,那就够了。但它必将不够。因为你会继续对他人有许多贪求。贪欲永远不可能被用尽。如此,假如对他人的瞋恨新生起,你可能会想:如果杀了他,我的瞋恨就消了,但瞋怒将永不止息。当另一位仇敌现起,你便将再次愤怒。瞋恨是永无止尽的。
佛陀曾举了个例子来说明这点。如果地球都覆以尖锐的针刺,而有人想在上面走走,他必然要设法去拔出每一根针。在他拔出一根针之后,还有另一根针必须拔出。拔出。拔针将永无止尽。而心理的烦恼就像这样。那些认识到念头与烦恼都是空性的,那幺无论你是否待在轮回中,万物都将像弥陀的极乐净土般。在世界上有许多地方没有佛法的传扬。那些地方的人是不可能了解这点的。
人们尝试着执持着他们的执着,与拒绝不快乐的东西。但这些是永不竭尽的,也因此而有许多心理的不悦和问题生起。西方人观看电视与电影。屏幕上的影像并不是真的,但他们出现的好象真的一样。当我们看到某些我们想要的东西时,我们会想:「我喜那个。」接近某些不愉快的东西时,:「我会想:「我要除去那个,」这些事物好象真实地显现,但是实上它们的精要所在是空性的,他们并不存在任何地方。
现在世界上,癌症是一种严重而且往往会致命的疾病。许多医师都在寻找一种治疗方法但要发现它相当困难。而认知自我、心理的不同疾病。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无明、贪着与瞋忿这三毒、或三种心理的苦恼。所有的疾病都由这三者而生。
那幺这三毒又从何而生呢?它们系由「我」的念头、从「自我」的认识而来。了解到心是空性的,而由心儿生出的烦恼和念头也是空性的,就等于是了解到了空性的意义。当我们对空性的意义有某种程度的了解时,我们将会了解到,一切上师、本尊、空行、护法、诸佛、菩萨与贤圣僧都已证悟了空性的意义。他们便是藉此证悟而离苦得乐、而能够去利益众生、具有超越认知、神奇、圆满的力量。见到了这完美的一切,我们将自然地对上师与三宝生起信心。
证悟空性-了悟心是空性的。而一切烦恼与妄念亦是空性的,此即圆觉,究竟安乐。但因无法了悟这点,顾一切有情众生污染地以为「我」,并认知形相、音声、味道、口味和触觉的对象物是真实,而生起了贪欲、瞋怒和污染。当我们想到「可怜的有情众生被如此迷惑」时,我们便会生起强烈的悲心。例如如果有人睡觉时做了一个极恶的梦、纷扰的梦,相梦见丈夫、妻子、双亲或孩子生了重病、死了或失去了,他们必会悲伤、哭泣、弄湿了他们的枕头。但当他们醒来时,他们会了解这梦并不存在于任何地方。而且他们会想,「这不过是场梦,它不是真的」并再度的高兴起来-即使他们可能看见枕头是湿的。轮回中的迷惑就像这般。
减少、去除对自我执着、烦恼的圆满方法。那是什幺呢?例如,我们以为「我」、「我有个身体」。但我们身体仅仅是我们自己迷惑的外在显现。它们并不是真的,它们是空性的。不仅如此,无论我们怎幺去想它,我们仍然拥有我们的身体。我们无法舍弃它们。因此我们必须去禅修本尊的生起次第。为何如此?因为那被转化的就是心中「我」的想法,我们观想我们的形象-脸、颜色、等等,都转成观世音菩萨,而认为「我是观世音菩萨」。当如此的禅修力量强大时,「我拥有这个身体」的想法就会变得微弱,而「我是观是音」的想法就会变强。
但无论如何,以为我们是有血、有肉、有骨的观世音,则毫无利益可言。如果观世音有血、有肉、有骨,那幺疾病与痛苦便可能生起。或者我们以为观世音是由土、石所做成,那他就可能被摧毁与消灭。我们应把观世音当做像彩虹的外显与空性而禅修之。但若把本尊与自心当做是离异、不同的,以为那相彩虹般的观世音菩萨形象不是我们自己,亦毫无利益。因为本尊若真如彩虹般则必将消失,而我们却将留下。如果我们留下了,那幺一切痛苦也留下了。
因此,禅修本尊的是自己的心。所谓心就是本尊,所谓的本尊就是心;心和本尊是无二无别的。当我们禅修自己的形象即观世音,二者无二时;我们亦应禅修于一切喜欢、不喜欢、贪执或痛苦之心,都是观世音菩萨「嗡嘛呢呗咩吽」六字大明咒之音。这声音不是一种实体的东西。把它当做实体的东西没有太大利益。此声音是可听见而是空性的,像是一阵回音般。
如果透过这方法禅修,则身体将被解脱、或转化如彩虹般的形象和空性,语将被解脱或转化为如同回音般的空性与可听见的。然而心尚未解脱或转化,也就根本仍遗留未决;身体被解脱了、语被解了,而心尚未被解脱。如果 我们认识了心是空性的,不是真实地存在的,那幺我们以信心、慈悲心…等认知而禅修即是智能。没有这种认知的禅修即是意识造作的。
以空性的认识而禅修即是智慧。这就是所谓「自心即广阔的大智慧」心与其一切念头的本质都是空性的。当我们的身体被解脱为外相与空性的,与被解脱为音声与空性的,意被解脱为觉知与空性的,这就是佛果。而没有必要到其它任何地方寻求佛果。
如果你怀疑观世音是否在你专注禅修于他之外,是否也真实存在?答案是肯定的,那幺,为何如此呢?这个身形称为智慧尊(widombeing)。而我们现在所禅修的观世音菩萨,我们把他想成身形是外相与空性的,其语是音声与空性的,其心是觉之与空性的,这是三昧尊。
例如,真正的观世音菩萨是智慧尊,它相一座卓越的塑像。而我们所禅修之三昧耶尊如一面镜子般。如果任何不净或瑕疵都从镜面上清除开,那幺塑像自己必被反映在清净的镜中。同样的,正确的禅修三昧耶尊,亦将与得自智能尊身、语、意之加持无二无别。如此的禅修本尊持诵真言之秘密真言乘,是极巧妙的方法;它含有大加持力,以及于一生一身中达成员觉得圆满方便。
载自大手印教言催动空行心弦 第一世卡卢仁波切 等着 黄英杰 译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