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eelzebub.cx(泡泡龍)
整理人: beelzebub.cx(2002-01-14 11:52:31), 站内信件
|
2001年电脑产品中,刻录机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好戏,在几大主流生产厂家的价格大战后,价格由两千到三千多元降到了千元以下,有的已经向500元走了,光是看着刻录机每次的降价就让DIYer们热血沸腾。拥有了一部CD-RW,重要的数据有了保证,工作之余还可以刻两张CD、VCD,做做个人MTV专辑、电子相册,若歌唱得好甚至可以出张个人CD大碟,送给朋友。在全国宽带热潮的带动下,加上越来越实惠的价格,拥有一台自己的刻录机将不再是梦想。
一、回顾
2001年,刻录机走过了由8×4×32×过渡到16×10×32×又迅速迈进24×10×40×的迅速发展过程, 而且16×10×40×机型的价格更是不断下跌,由开始1900元的高位一路下跌到740元左右,以“平民化”的新面孔展现在广大用户面前。另一方面,由于刻录机生产技术的成熟,各种“烧不死”技术也纷纷出台,再加上刻录软件的不断升级换代,刻录机的稳定性和对盘片的兼容性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刻出“坏碟”的机会也越来越小。
2001 年刻录机市场迅速扩大,用户需求是永无止境的,谁不想以同等的价格买到更好、更快、更新的东西呢?进入2001年以后,由于消费者接受程度增加,再加上新一代的刻录技术纷纷面世,刻录机市场已经展开了一轮的残酷竞争。 在国内先是理光、三洋、菲利普等样品牌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后来国内品牌得崛起更加速了这种降价的趋势。各大刻录机生产商绞尽脑汁,凭惜自己经验和优势,力图抢先在未来CD-RW市场上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一场刻录机新技术与价格的大战自然在所难免。
高倍速刻录机越出越快, 刚刚过去的2001年上半年中,刻录机最快倍速从年初的12×10×32×一下子提高到现在的24×12×40×,速度之快令人惊叹。而在2001年底,部分厂商甚至抢先推出了自己的32×刻录机,一些厂商更是宣布了将在明年一月推出36×的刻录机。从目前的市场情形来看,16倍速刻录机已确定2001年第四季的市场主流,而比起16倍速性能提高不是很明显的20倍速机型将是过渡性产品,24倍速和32倍速机型将有望在2002年初成为主流。
正当等待低倍速刻录机降价的时候,各大刻录机厂商全力推出配置新型刻录保护技术的高倍速刻录机,而且在2001年底的时候好几款24×10×40×的刻录机都降到了千元以内,对于追求高速而又有一定条件的朋友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的。16×的国产品牌则都在700元左右了,这样的价位已经离刻录机的成本价已经不远了,厂商的促销无非是一种努力抢占市场份额的行为。而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16×10×32×或20×12×40×的高倍速且具备刻录保护技术的刻录机价位已经的开始容易使人接受了。
在移动办公方面,尽管目前出现了USB硬盘、移动存储器之类的东西,但论容量和通用性,还是没有一款能和普通的光盘相媲美,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便携式刻录机悄然兴起。人们越来越需要将各式各样的文件以电子文档方式随身携带,并随时存储更新。移动刻录机大多外形美观时尚,适合出差办公的人士使用。有了便携式刻录机,你可以走到哪里就刻到哪里,随时随地存储大量数据信息,而且所刻碟片能在任何一部普通CD-ROM上进行读取,这是最方便也是最实际的地方。在这方面,起初的时候由于受到USB带宽的限制,速度多为8×以下,而且大多没有烧不死技术,后来Plextor推出的带BurnProof的冰人移动刻录机和基于更高带宽的USB2.0系列的刻录机使得这种情况有了好转。
2001年刻录机市场的另一个亮点就是大量国产品牌刻录机面市。国内光盘驱动器厂商也不甘落后,开始引进和自主研发刻录机技术,推出国货品牌,如清华同方、爱国者、 昂达、阿帕奇等国内知名光驱厂商。相对于国外的同级产品来说,国产品牌在价格上占有较大优势,他们很快占领了一部分中低端市场份额。但是目前国产刻录机还有很多是OEM产品,这些OEM产品很多来自台湾地区。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国外品牌也是由台湾OEM的。毕竟在台湾刻录机的核心技术研究的比较早,且有许多成熟的技术已经面世,足以和正中国外品牌抗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