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ndymax(空手无先手)
整理人: xiao_lun_xun(2002-01-18 10:25:39), 站内信件
|
善良始终快乐,因为活得坦然
看了楼下朋友的帖子以及引起的谈论,就是说是否看上去善人活得比恶人不自在?事实上,看上去以为是的东西,始终是看上去以为是的,但我觉得,作为一个普通人,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成为一个善人,或者一生成为一个善人,对于任何时刻而言,都是一种快乐,起码可以活得坦然。
最近,曾与人发生一场极度不愉快的争拗,就是对一个非常重视的好朋友提出“你很需要别人的关心,但你本身,是否有真切地关心过别人。”本来,如果可以做到佛家的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话,争拗是不会发生的,可惜的是,如果人真的能做到“无一物”,那生活又有什么意思??如果面对颓废的朋友,没有希望的人而不去指责他,不去支持他,那作为朋友也真得没什么意思。
拥有希望是一件好的事情,或者是人间至善,不好的事情,会因为存有希望而很快地消失掉的。
为什么会存在善??因为世界上,始终有太多的丑陋存在,就好似宇宙万物,黑暗永远包含光明,在宇宙里面,一个光明的存在可能只是瞬间,但众多光明的存在,起码给永恒黑暗的宇宙一个生生不息的景象,繁星闪烁,美不胜收。人类何尝不是如此,就是因为有善的存在,有希望的存在,人性才能得以发挥、发展,没有被兽性所侵灭。
一个需要别人关心的人,本身可能经历太多的黑暗,对于“希望”这个伟大的人类存在的善举或者已经被磨灭得七七八八了,如果,如果没有他人的关心,很可能会继续沉沦下去,此时,对他的关心就是一种善。不过,接受他人的善并不是一种受,而是一种施,因为他人所付出的善若能真正被接受、理解,其实也就是对付出善的一方施予了相同的善的结果。对别人的关心,可能只是一句话、一种态度,甚至是一种无声的话语,但付出了关心,对方漠然、冷淡,甚至拒绝,莫不是对关怀者的善的一种恶。
或者上面说得太玄了,用另一种方式来说就是:一个连自己都不去关心,不存在任何希望的人,冷淡对待自己前途、命运的人,如何能说这是一个能关心别人的人?接受关心其实比付出关心更属于一种善,更美丽的善。
人存在就会有许多的反思与批评,正如下面的朋友所讲,自己可能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善人,不过,能有这样的想法的人,本身已经是一个善人,因为他已经从“心”中希望自己是属于善的一种人。尽管同学需要补考成为他暂时快乐的源泉,但在往后的日子里面,真正体味到以前自己存在的那个“小”,这正是他存在要拥有善的思想的因,才促使他为今日作自我反思的果,所以,善早已种入他的心里面,他已经是一个善人。
可能你会说,善人就那么容易当吗?如果那样,以前杀人放火的恶人,现在捐献财物,岂不成为一个人人称道的大善人??这个很难解答,毕竟作为人的心理,很难琢磨,随时变化,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可能因为沽名吊誉,可能因为赎罪,也可能是钱太多,没地方用,难说,不过,如果钱真的用到实处,是一个能为不幸的人提供关怀设施的地方,这就是一个善举。
现实生活,人与人之间存在重重隔膜,就算是好朋友,也会因为一些很小的问题而决裂,这就是因为没有善的存在,毕竟,善不是时刻都存在于我们的心中,人的心理就是这样奇特,永远也摸不清、猜不透。嫉妒、憎恨、仇视,是否就是因为很大的问题而产生呢,不一定吧??作为人能带给我们的,就是要拥有善心,尽管善心存在,不可能一夕就能化戾气为祥和,不过只需要坚持下去,开心就能伴随自己。
有些人,讨厌接受别人的关心,因为他本身存在一种恶,一种天生的或者后天的用来作自我保护的恶,冷眼看待社会、看待人生,自满的生活态度,决不喜欢别人的施舍,以为别人的关心看作是一种伤害,也就是把善看作为恶。这些人,对于他人的关怀,当作是毒药,以为别人付出关心后,就会有相应的报酬,殊不知,这其实是那些人本身的恶在作怪,为什么一定要构筑在极度公平的基础上呢??因为他们现实、自以为是??不,因为他们本身没有一种善的态度,不会去理解别人,不肯去尝试接触别人的内心,只看表面的事物。不过,这是因为作为他们保护伞的恶在作怪,把本来没有的事情生硬地情绪化、故事化、现实化,明明是简单可以解决的问题,但却要忽略、辜负、丑化对方的关怀,以自己的衡量方式去对待对方无私、无目的的关心。面对这种人,放弃??不,绝不能,而是更加要用自己的善、关心去化解他们。
“每个人都希望听到自己喜欢的话,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每个人都是,生活中太多的烦恼就是源于希望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别人,总以为自己的意见是灵丹妙药,或者是苦口良药,殊不知,无论是任何的灵丹妙药,如果治不了病的话,跟假药没什么分别。”听上去,真的觉得很有道理,不过深思一下,其实弊病百出,如果认为能让那些放弃希望的人随之任之是一种善的话,那就是善恶不分,所以,某些人会认为,人活得自在,为自己活着,多开心,多逍遥。对于朋友的错处不指出来,对于失望的人听之任之,对于骄傲的人讹迩奉承,放弃了责备、关怀、劝愈,对于自己的心或者在短时间内的确挺自在,即没有打击对方,又能成为对方的好朋友,如果这是一种善的话,我宁愿选择相对的恶。
心理学,其实就是对人的精神思维的探索,就是想人可以身心健康,为自己、为推动社会的进步而作出努力,希望可以把心中有问题的人作出释放忧愁的治疗。面对社会的进步,各方面的分化,人的思想可谓变化万千,多不胜数。不过,只要人存在善这一种思想的话,我相信会活得比现在更加开心、快乐、坦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