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影视沙龙>>● 世界电影>>独立论坛>>单刀直入>>公民凯恩——一个美国人的传奇

主题:公民凯恩——一个美国人的传奇
发信人: darksavior(望月楼主)
整理人: znevar(2003-08-07 21:57:28), 站内信件

    提起好莱坞的黑白片,中国观众首先想起的可能是《魂断蓝桥》的哀婉爱情故事,或者是《卡桑布兰卡》中亨佛莱·褒加与英格丽·褒曼的珠联璧合。但还有一部影迷朋友们不容错过的佳作,那就是曾被美国电影学院评为百年百部最佳故事片的《公民凯恩》。连赫赫有名的《教父》、《辛德勒的名单》也屈尊它之后。不久前,该片再获殊荣。在一项调查中,击败众多竞争对手,被选为欧美影坛有史以来“最佳电影剧本”。

    究竟这部拍摄于1941年的影片,有着什么样的魅力,让无数观众和影评家着了魔似的,毫不犹豫地投下手中的选票?且由此穿过六十年的风雨时空,看看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一代报业大王查尔斯·福斯特·凯恩在他雍容豪华的别墅中孤独地离开人世。临终前,手中唯一陪伴他的水晶玻璃球坠地而碎,同时留下一句遗言:“ROSEBUD(玫瑰花蕊)”。什么是玫瑰花蕊呢?一匹赛马的名字?一个心爱的女人?还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回忆?这句令人费解的话,引起了记者汤姆逊的极大兴趣,走访四处以探求其内含深意。而主人公凯恩的一生就在这次追寻中,慢慢地在观众眼前展现。

出生于穷人家庭的童年凯恩,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被母亲转托给银行家塞舍尔,命运多舛的生涯由此开始。成人后,凯恩在其养父的诸多产业中出人意料地选中一家不起眼的小报社《问事报》作为事业的起点。很快,凯恩凭借雷厉风行的手腕,和对读者报道事实真相的承诺,击败强劲对手《纪实报》,独占纽约报界的鳌头。之后,凯恩渐渐建立起一个报业王国,他本人则是这个王国的“忽必烈汗”,在美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呼风唤雨,甚至能够左右民众的意志。他有一句名言:“我曾经是,而且永远是一个美国人。”在他的身上,我们确实可以清楚地看到某些典型的美国人作风。敢于冒险,不断进取,时刻充满自信。

事业的巨大成功背后,则是不幸的婚姻。他的第一任夫人是总统的侄女,因为凯恩在竞选州长活动中败露的绯闻拂袖而去。后一位妻子苏珊,一个二流歌手,也就是先前差点闹得凯恩身败名裂的女人。凯恩对她抱以过大的期望,建造专门的歌剧院供她演出。为了她,不惜和多年的挚友里兰翻脸,不惜在报纸上违背事实原则地吹捧。最终,苏珊却还是不堪忍受丈夫的独断专行,离他远去。

记者逐个拜访凯恩生前身边的人。从他的创业助手波恩斯坦和里兰,到如今在小酒馆卖唱维持生计的苏珊,每个人的嘴里都有一个不同的凯恩,一个充满了复杂矛盾的凯恩。可记者始终未曾解开那个“ROSEBUD”的秘密。在宫殿般堆满了各式各样的艺术品的凯恩别墅中,汤姆逊只能对别人自嘲说那也许只是一句呓语、一个没有答案的迷题,结束了这次徒劳的调查。在他离开后,仆人们整理废弃的物品,送进壁炉销毁。在熊熊的火光中,一块正在燃烧的旧滑雪板隐隐现出那个词“ROSEBUD”。疑团终于明朗,原来这块雪橇就是当初小凯恩在家乡被领走的大雪天里,不愿离开父母,愤怒地砸向新监护人的那块木板。这个童年的心灵创伤深深地印在凯恩的心底,伴随着他的一生。成为富翁的凯恩害怕那种被抛弃、失去爱的感觉,于是才有了事业上的理想主义精神,以及两次痛心的婚姻。

结尾的这一点睛之笔深刻揭示了人性复杂的一面。经历那许多沉浮、世故的公民凯恩,内心充满了孤寂。在外人眼中似乎刚愎自用、果敢勇毅的他,在情感上却怯懦软弱,陷于伤感的童年回忆而无法自拔。那只陪他度过余生的水晶球,里面也正是一幢雪天中的小木屋,宛如他背井离乡的情景。他拥有财富、名誉、地位,但最钟爱的滑雪板还是在烈火中化为一缕青烟升入天空。

影片用一个悬念一直牵引着观众的注意力。在叙事手法上打破常规,采用倒叙和插叙的并用,开一时之先河。拍摄技术上则首次使用大景深镜头,使画面层次丰富,感染力极强。年仅25岁的主演奥逊·威尔斯既是该片的编剧,又身兼导演,在影片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精心巧妙的构思,使该片即使以今天挑剔的眼光来审视,仍然散发出熠熠光彩。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曾这样评论:“这是有史以来最优秀的电影之一,我觉得许多人都会认为只是在银幕上最了不起的美国体验。”

    相信观看完影片,你在慨叹之余,也会唤醒记忆中那朵尘封的“玫瑰花蕊”。



----
孤鸿海上来,池璜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