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影视沙龙>>● 世界电影>>原声原味>> 钢琴上不朽的电影旋律

主题: 钢琴上不朽的电影旋律
发信人: knliang()
整理人: fallingstar(2000-08-24 08:01:15), 站内信件
失语的艾达站在山冈上,遥望着被迫遗弃在海边的钢琴。此刻,一支流畅动人、
富于灵感的旋律,揭示出她心中的依依不舍和一往深情。当艾达和女儿跨越了艰
苦漫长的泥泞之路,终于又回到海滩上的钢琴边时,在她片刻不离的心爱的琴键
上,这一旋律又让我们共享了充溢在她心中的无比欢愉和陶醉…… 影片配乐主题
的标题为“心灵渴望欢乐”(The Heart Asks Pleasure First),由1944年出生于
伦敦的英国作曲家麦克尔·尼曼(Michael Nyman)创作。作为尼曼在电影领域的成
名作,它尽管未能随同影片一起获得提名,但已被公认为一部佳作。这一主题旋
律揭示了不会说话的女主角心中埋藏着的炽热情感和她的全部人生体验,以及她
对于自己视若生命的音乐的无比热爱。 
  这是来自银幕的最令人难忘的一曲钢琴旋律。从现代化大银幕上呈现的风光
旖旎、色彩斑斓的画面中,我们看见了置于海滩上的一架钢琴,并且听到了它所
发出的美妙音响。在广袤无垠的思维空间里,每当我们把人称“乐器之王”的钢
琴与人称“第七艺术”的电影这两个概念并置的时候,那么不论从片名到内容,
还是从音响到画面,澳大利亚影片《钢琴课》会首先跃入你的眼帘…… 
  在感叹一名现代女性导演讲述一个与钢琴相关的浪漫故事的细腻、独到与成
功之余,我们的思绪也许还会穿越时空,跳回到百年以前。当时钢琴作为一件最
富浪漫色彩的道具,还未来得及进入尚属年轻的银幕世界。乐器之王的位置,不
过是在一块还算平整的幕布旁边。在光线昏暗、人头攒动的“镍币影院”里,当
角楼上一架声音嘈杂的放映机开始转动的时候,随着幕布上闪现出的黑白影象,
钢琴旁的演奏者(也许还是一位富于才华但在当时穷困潦倒的伟大作曲家)就斜视
着画面,认真而费力地演奏起来。而不管他演奏的是巴赫还是李斯特,抑或是他
的日后流芳百世之作,也无论音乐对于画面来说是多么地牵强,流淌在他手指下
的,依旧是出现在钢琴上的最早的电影旋律了。 
如果思绪重新闪回到当代,那么对比的意念会让人不禁抚古惜今。《钢琴课》主
题之外,以世纪末的高科技手段制作、细致入微并讲究到位地烘托了无数电影画
面的那一曲曲或含义隽永、或美妙绝伦、或精致独到的旋律,也许会以一种新的
力度响彻在你耳畔,冲击你的心田: 
  ——当一朵玫瑰花最后在辛德勒之墓上被虔诚地摆放时,那首寄托了无限情
思的小提琴独奏主题曲也在辽远、空寂的混响中进入了尾声。'93巨片《辛德勒名
单》的片尾字幕出现。背景上,在缓缓移动的镜头中,意味深长地展现出了纳粹
用犹太人的墓碑铺成的一条路。音乐以新的色彩和更深的内涵在继续悄悄打动着
观众的心,因为提琴独奏主题现在已经移至钢琴上再现…… 
  ——1981年的经典名片《金色池塘》,使具有传奇色彩的美国著名演员亨利
·方达(Henry Fonda)获得了他漫长演艺生涯中的第一尊金象,凯瑟琳·赫本(Ka
tharine Hepburn)第四次荣登奥斯卡影后宝座;同时也使美国著名作曲家戴夫·
格鲁辛(Dave Grusin)获得了最佳原作音乐提名。在影片第一个镜头中,水鸟游动
在静谧、清澈的湖畔。钢琴上那音色透明的轻柔旋律,早已把观众带入了一个如
同天上人间的仙境之中…… 
  ——在美国著名导演西德尼·波拉克(Sydney Pollack)1993年拍摄的《律师
事务所》(The Firm)中,戴夫·格鲁辛写的音乐极有特色——全部配乐只用了一
架钢琴,并由他本人演奏。这种直接模仿1949年英国名片《第三个人》(The Thi
rd Man)中齐特尔琴(Zither)独奏的配乐方式而又不落窠臼、极富表现力的创作手
法,使作曲家再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这是百年来从琴键上流出的无数旋律中不
朽的一曲,也许还是乐器之王溶入电影艺术以后的一次生花妙笔……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3.237.30]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