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影视沙龙>>● 世界电影>>星光灿烂>>幕后英雄>>真实与后果:Abbas Kiarostami (阿巴斯

主题:真实与后果:Abbas Kiarostami (阿巴斯
发信人: 7027()
整理人: (2000-07-02 08:57:16), 站内信件
真实与后果:Abbas Kiarostami (阿巴斯)影片略述

译自CINEMAD,作者佚名

黑泽明在被问及阿巴斯的影片时说:"言语无法说出我的感受,你们还是自己去看
吧。Satyajit Ray死后的空白,我认为已经为他所填补。" Abbas Kiarostami(
以下略为AK)从60年代末开始执导影片。9部作品之后,他已功成名就,这应该感
谢诸电影节,尤其是1997年《樱桃的滋味》获得坎城影展最高奖。有关的报道多
围绕其伊朗背景和该国鲜为人知的电影工业,因为他的作品超越了国家与时间的
界限,甚至模糊了故事片与纪录片之间的区别,影迷遍及各民族各信仰,他们都
从他的影片中找到了诗歌般的气质。

AK生于1940年,最早曾为政府的青少年机构拍摄影片。同时他也是成功的画家,
设计师,插图画家,也拍过商业广告。Dariush Mehrjui 的《奶牛》曾在伊朗掀
起影界的新制作浪潮。为了与伊朗的主流电影抗衡,也为了避过严格的审查,电
影人们有意识地软化风格使之更富诗意,而不使其娱乐性受损。于是就有这样一
类关于儿童的风格电影,在平凡的儿童故事下面蕴藏着更高级的东西。AK表现出
一种简约,一种诗歌般的气质,超越了故事与非故事的局限。

如果一定要对所谓记录片有所界定,当然要从技术角度来说。通常的记录片都是
手持摄像机,对话始于突然终于突然,目标随意进出于画面内外。叙事片当然也
可以这样来说:静止的摄像机使主题通常处在被查看的状态,本身有些游移于镜
头之外,从而使片中人物造成“真实”的印象;所有的编辑都很明显,比如,对
并不在说话的人物运用的一个cutaway也可以表示时间上的跳跃;表现现场就会让
一个新闻播报员站在某个地方絮絮叨叨,其实都是剧本上的东西。一些记录片影
人的语言十分本位:D.A.Pennebaker (DON'T LOOK BACK)完全用摄像机的观照来
陈述文本;而其他一些导演就会提出观点,加进个人风格,比如Errol Morris (
THIN BLUE LINE)通过角度、光线与剪辑控制着每一个形象。不是说光观察、不介
入主题就不能算是一种风格,因为与其说‘创造’,不如说这是一种手法的‘采
用’。只要把人的趣味、价值和尊严放在首要的位置上,两种风格都可以做到言
之有物,做到人性化,而吸引观众。也许,在于记录片的不同是你感受到你一直
处于‘获知’的状态。

AK的记录片中有一部《作业》(HOMEWORK),拍摄的是小学生的问题。每个学生
被问及同样的问题,主题是为了探讨惩罚与鼓励。在几个介绍性的镜头之后,所
有的镜头都是不同的孩子对着砖墙、AK和他的摄影机回答问题。孩子们被允许自
由发言,他们表露出从好奇到恐惧的种种情绪。对话一段接着一段,看似缺乏编
排,实则从或流利或艰难的回答中显露出的节奏感令人拍案叫绝。和一般的AK作
品一样,不到最后10分钟你猜不到情节的发展。手法虽然简单,围绕着回答、重
复以及观众的希冀却展现出一个广阔的世界,探讨着那些可能由自己孩子带回家
的种种学校的问题。

权且把叙事电影当作是记录片的对立,就像许多电影人和观众认为的那样,那么
前者区别于后者的特点就是套路,为着不让人察觉却能轻易被人察觉的剪辑、摄
影机的运动等。叙事片立足于此,带着明显的标志,故事的时间跨度在预测之内
,而且总是凸显表演。说句玩笑话,你们不会谈论Travis Bickle 或 Rupert Pu
pkin,你们谈论的是Robert DeNiro。严格来讲,如果一个讲故事的人真正懂得一
部影片的结构,他也可以做个画家。‘格’是叙事片的关键因素。记得记录片是
因为它们的主题,而记得一些黑帮电影是因为它们拍摄的方式。有没有可能将记
录片和叙事片的特点结合在一部影片中呢?Satyajit Ray 和黑泽明为我们描摹出
了精彩的人性的图景,他们擅长用最细微的情绪体现至大的东西,他们的作品仍
是叙事片。John Cassavetes 的影片情绪充沛,他记录片式的技法和表演却写实
到让人觉得都是即兴。他对人性的描写不甚确定却和其他描写一样真实,不过演
员的表演仍然有迹可循,譬如在Columbo中。印象深刻仍基于他的影片是叙事片这
一事实。

而AK却将两个世界融合了。有时候是记录片,摄制和剪辑带者叙事技巧,有时候
是真实生活的叙事版,却没有过多的‘老到’。有时候无法分辨,有时候同时展
现。

AK的‘故事中的真实’可从90年的《特写》(CLOSE-UP)中窥见一斑。影片的第
一个场景中,巴士上一个男子告诉身边的老妪他就是著名导演Mohsen Makhmalba
f(像AK一样也是伊朗新浪潮的一员)。第二个场景一个新闻记者跟随两个士兵和
一名司机来到老妪家中,他向她解释那个人可能是个想要行劫的骗子,他们正在
缉捕他。这几段都用叙事片手法拍摄,不同的角度剪在一起,摄像机动作经过计
划等等。

影片的开场文案交代这是AK基于一个真实事件所写的片子,人们饰演自己。文案
后,我们看到总在镜头外的AK正和老妪的家人谈论可能的诈骗,和监狱中的骗子
交换只言片语,以及试图说服让他和他的摄影队拍摄即将开始的审判。人物和交
谈都非常真实,断续的语句,一台摄像机,很是‘记录片’。

看来这个开场是一个再现,但最初几段中的演员们现在正和AK与摄影机讲话,不
再象刚才那样‘表演’。审判开始,AK和他的人马置身法庭。这时看上去是个完
全真实的世界,没有安排的镜头,人们互相打断,家人们情绪激动,声称他们一
直知道那个家伙是骗子却掩饰不住他们的尴尬,骗子也激动地为自己辩护,解释
自己的情况,说明自己不是一个罪犯,说他一直想做一个导演这次不过利用了一
下别人的名头。

审判继续,我们对骗子和他的动机渐渐了解。他想想选择电影为他的终身职业,
Makhmalbaf 和AK 的电影给了他灵感。没有人会抵触这种事情,于是他就得解释
为什么他要说谎,这样做的动机到底何在?仅仅是为了像一个演员那样去演戏?
有意思的是他现在正在扮演自己,一个可能被关到牢里的角色,在这样一部此刻
必须是记录片的电影里。

插入部分中我们看到士兵前去逮捕假Makhmalbaf时房子里情景的再现,人们扮演
自己。拍摄非常真实,镜头和剪辑仍属叙事。逮捕之后,影片又回到审判的场景


审判结束时,大家都意识到骗子其实一贫如洗,他的热切仅仅是为了活出一个梦
,一个电影的梦,仅仅为了被人需要,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可犯的罪,虽然
大多数不会像他那样极端。结果,那一家人和法庭都宽宥了他。

最后的10分钟更像‘记录片’了,是用隐藏的镜头远距离拍成的。我们从街的对
面看到骗子被释放,而真的Makhmalbaf就在那里等他。认出导演之后,他开始哭
泣并道歉。导演阻止他,并提议用摩托车载他去拜访那一家人。如果那还不够诗
意的话,技术上的一些失误使之更甚:Makhmalbaf的话筒声音时断时续,这时可
以听到AK说什么也别做,继续拍。于是我们跟着这两个人,却听不到他们在说什
么,只能分辨出比如“你在车上看到那个女人”和“我现在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等话,然后又是寂静。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事件的的记录,却又要远远的将它当
叙事片来对待。我们需要解释,然而又有什么言辞使我们真正明白?也许另一种
情况是我们一直在看着一部叙事片,产生着我们的问题和猜测,直到最后才意识
到我们所看到的竟是真实,必须用我们自己说辞来处理。这彻底的寂静是我听到
过的最响的声音。后来音乐切入,两个Makhmalbaf顺路而去。

影片的结尾是他们去拜访了那家人。骗子对着门口对讲机讲话,介绍他自己,他
报了Makhmalbaf这个名字让家人们想起他。他们出来时,真的导演介绍了他自己
,并把骗子介绍为新认识的朋友。家庭的长者说:“现在我们真正可以因为遇见
他而骄傲了。”AK的结局又一次成其为AK的结局。

AK的‘三部曲’〈何处是朋友的家〉(WHERE IS THE FRIEND‘S HOUSE)〈生命
继续〉(AND LIFE GOES ON)和〈穿过橄榄林〉(THROUGH THE OLIVE TREES),
他对技法和真实的作用做了深度的挖掘。〈何〉片中我们跟随一个小男孩去还一
本笔记本,就这么简单,但87分钟的叙事中,AK的细腻处理使电影生动异常,男
骇邂逅的无论人物、地点抑或文化都丰满有趣,最后的结局绝对出乎意料。《生
》描述伊朗经受一场(真的)大地震后,AK自己扮演的导演寻找两个小演员的故
事,而他寻找的演员正是《何》片中的主演。片中AK一直没有说明自己的身份,
他和自己(真的)儿子一起上路,沿途拿着印有演员头像的电影海报向路人打听
。该片其实与《何》片一样,寻找的情节只是一个主干,真正的故事是角色遇到
的人和事以及文化,他们(它们)如何被灾难左右,生命又如何顽强继续。你对
遇到的人物都会抱以关心,哪怕邂逅只有短短10分钟。

《生》片是记录片还是叙事片,或是两者兼而有之?这不易分清。有点类似于意
大利新写实主义,而且AK起用非职业演员。《生》片的阵容似乎都是业余演员--
---他们都在表演自己。发生的事件都像是记实:修理房屋的人们、寻找爱人,有
一些混乱,切肤的哀痛,也有许多的坚韧。每一次AK停下车来从车窗望出去,我
们都能看到一段生活。风格全然是叙事的,镜头、剪切和来回进行的对话都显示
了这一点,没有人对着镜头说话。令人惊叹的是他创作的情感如此美丽,虽不是
完全写实却能从每一段对话中听出真实。

《穿》片的第一个镜头拍摄的是一个演员对着摄像机说他在扮演一部影片的导演
,然后整部影片都是严格的叙事风格:讲述《生》片中一个场景的拍摄。情节集
中在该场景中一男一女两个演员身上,以及他对她的单恋。那个演员扮演《生》
片的导演,AK当然地扮演《生》片中的角色,寻找那两个也是扮演自己的孩子。
这里AK的境况是在导演一部使他自己处于被导演的位置的影片,但几乎整部片子
他都没有台词。他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此:他让每一个人去说话和扮演,自己却和
我们一样处于观察的位置。

AK的《樱桃的滋味》(TASTE OF CHERRY)不像其他片子那样踩着写实-叙事这条
线。据报道说影片原来的叙事性结尾没能通过严厉的官方审查,AK代之以一个记
实性的结尾,结果使得影片的意蕴更为深远,也更使人发想(到底是不是真的?
)。AK电影的简约与人性令人着迷,本文将他的名字缩写为AK是因为逝去不久的
另一名大导演黑泽明的缩写也是AK(Akira Kurosawa),表示导坛有后之意。

AK Filmography:
THE TRAVELLER (1974)
THE REPORT (1977)
FIRST GRADERS (1984)
WHERE IS THE FRIEND’S HOUSE? (1987)
HOMEWORK (1989)
CLOSE-UP (1990)
AND LIFE GOES ON (1992)
THROUGH THE OLIVE TREES (1994)
TASTE OF CHERRY (1997)

AK此外在1970-1982拍过14部短片,每部时长4-60分钟不等。并为以下影片编剧:

THE KEY (1987), 
THE JOURNEY (1995) 
THE WHITE BALLOON (1995).

此文英文原文贴在黄亭子50号。



--
秋天到了!
冬天还会远吗?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14.32.21]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