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anhan1(笑流)
整理人: ashleyliu(2002-01-10 12:18:29), 站内信件
|
康熙初年的政局矛盾
顺治遗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索尼的资格最老,威信很高,但年纪老迈,畏事避祸。遏必隆亦出自名门,为开国元勋额亦都之后,屡立战功,与鳌拜交好。而苏克萨哈为正白旗,先时依附多尔衮。多尔衮死后,朝局一变,苏克萨哈出来告发刚刚死去的多尔衮。因此亦受顺治帝重用。四辅臣中,索尼列名第一,能够得到大家认同,而苏克萨哈因是公主的儿子,且反戈一击,揭发多尔衮有功,列名第二,就较勉强,尤其是资格老,军功高,而名列第四的鳌拜很不服气。当时,朝廷中存在三对矛盾。
第一,黄白旗之争。从皇太极死后,黄白旗为争立皇帝,关系紧张,以索尼为首的两黄旗大臣盟于大清门,带兵入宫,张弓挟矢,要和两白旗兵戎相见。后来幸而以妥协告终,但彼此成见甚深。多尔衮是正白旗之主,摄政时压制反对他的两黄旗。索尼、遏必隆、鳌拜均曾得罪,或降职,或罢官。顺治亲政,朝局一变,黄旗抬头,白旗失势。苏克萨哈虽以白旗投靠黄旗,但索尼、遏必隆、鳌拜都瞧不起他。黄白旗之间的矛盾一直延续到康熙初年。
第二,更换圈地的利益之争。清初圈地时,多尔衮当权,偏袒正白旗,将冀东肥沃之地圈给正白旗。康熙时鳌拜提出圈地应按八旗排列顺序。冀东的土地按顺序应归黄旗所有。他要求和正白旗换地。如果土地不足,“别圈民地补之”(《清史稿鳌拜传》)。圈地已过去二十年,如果黄白旗换地,牵涉面太广,骚动过甚。当时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都以“旗人安业已久,民地曾奉谕不许再圈”为理由(《清史列传》二册),加以反对。苏克萨哈属正白旗,也坚决反对。但索尼、遏必隆则支持鳌拜,形成四辅臣之间的利益冲突。
第三,进步与保守之争。清朝入关后,在如何统治中国的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顺治帝认为,采用汉族的制度,吸取汉族的文化才能使清朝长治久安。而四辅臣缅怀满族的旧制度,旧习惯,主张退回到旧时代中,“率祖制,复旧章”(《清史稿索尼传》),凡事都要“遵照太祖太宗例行”(《清圣祖实录》卷23)。对汉族则施行高压政策。顺治帝刚去世,江南就发生“奏销案”,“江苏省逋赋绅衿一万三千五百十七人;下部斥黜有差”(《清史稿圣祖本纪》)。探花叶方霭只欠交赋税一文钱,亦遭处分,故民间有“探花不值一文钱”之谚。康熙二年又大兴文字狱,庄廷钅龙因修《明史》得罪,株连甚众,刑罚残酷。对汉族地主知识分子,打击不遗余力。
---- 集藏版拉近了你我的距离
如果你想集邮,请看集邮入门
如果你准备参展,就要熟悉FIP规则啊
谈论自己集邮路程郑启五集邮散文随笔欣赏--集邮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