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影视沙龙>>● 世界电影>>星光灿烂>>电影信息>>悼奇斯洛夫斯基(六)

主题:悼奇斯洛夫斯基(六)
发信人: eno()
整理人: fallingstar(2000-06-23 08:01:22), 站内信件
诗与叙事
  如果诗的语言是含有最大的可能性,最具巅覆性的潜质的话,它跟叙事
的语言是否互相排斥呢?《两生花》好像告诉我们在它们磋商的过程中会
产生更复杂的讨论。有些女性主义者强调诗所代表的一种女性空间,着重
感觉、流量,打破既定的因果关系,《两生花》在某一方面充满了这种特
色。两个样貌相同的女子的生活并凑在一起,电影无意制造一些因果关系
来将她们连在一起,例如孪生姐妹等等。电影甚至将她们的空间拉远,一
个在波兰,一个在法国,前者更在电影开始不久后便逝去。她们的关系是
靠一种感觉,一种超越了时空的人和人之间的感觉。
  电影中还有很多细节是传统的叙事架构承托不起的,例如两个维朗妮卡
同样在不同的时空中遇见老妇,同样在广场上摔倒、触摸绳索和玩弄小球,
镜头更留神于法国维朗妮卡拖在地上的围巾等等。 传统以来,男和女常
被二分为理性和感性。重新强调女性的感性,可被批评为重回二 分的旧局
面,但同时亦可被视为带出两性差异的手段。但奇斯洛夫斯基的电影似乎
没有歌 颂感性而压抑了理性或逻辑性。在电影的另一方面,法国的维朗妮
卡从一些似乎没有牵连的线索:绳索、光影、嘈杂的声音,经过追寻和分
析,结果找到那个暗里爱着她的人。又在照片中看到跟自己的相貌酷似的
女子,明白感伤的来由。感性和理性在电影中并不是两种互不相容的空间,
它们会同时存在于人和事当中,这样的描写更加能表现生命的复杂性,
女性的空间本身又不是纯粹抽象的感性,反而跟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对话。
不是对抗性的美学,但有坚持奇斯洛夫斯的电影中美学并不是一种对抗性
的美学,无论在性别上或者阶级上、个人和社会之间,追求一种互相了解
和影响的人际关系。但在这个过程中,个人有因此而失去了自我,反而从
自我反省中,重新把事情思考一次,带出新的角度。《蓝》、《白》、
《红》中的人物都深度从执着之中解放出来,但三个不同的故事,有三种
不同的执着,亦有三个不同的解放。而《红》在这方面来看是奇斯洛夫斯
基最成熟的作品。《红》之中的退休法官,因为过去的经验,对于人际关
系失去信心,宁愿选择一种没有爱和不与别人沟通的生活,但遇到年轻的
华伦天后,被她对生活的热情所影响。电影中有一场戏,婉转地表达了法
官和华伦天之间的分别。法官在剧院观看华伦天的时装表演后,突然刮起
大风,剧院里的窗帘在暴风雨中飘扬,看到此情景,华伦天就立刻跑到窗
前把窗门锁好,任由大风雨打在她面上。华伦天对生活的冲动,带出对法
官的讽刺。 但华伦天又不是没有受到法官的影响。当华伦天想揭穿法官
的偷听行为时,又因实际的情况而不能开口。法官似乎挑战了华伦天对
「爱」和「尊重别人」的观念。这些观念都不是抽象的,又不能放诸于每
一个人和每一件事情上。人到中年的法官,对年轻的华伦天有多启发,当
她为爱情而忧心,为事业而奔波之际,法官在某个下午,打断了好的说话,
提醒好留意一刻美丽的光线。 奇斯洛夫斯基的电影之丰富,可以扩阔理
论的可能性。电影无论在形式上或内容上都朝向一种比较包容的「女性」
美学。相信这种态度,对于我们再进一步探索女性问题会有大的帮助。 
最后,有论者担心,代表着欧洲传统的艺术电影,将会因奇氏的死亡而开
始消失。我想是不会的,只要艺术创作者继续面对自己的历史和传统,在
界限中磋商,相信一定会带出新的角度。而至于奇氏的艺术亦会在不久的
将来,在不同国界的艺术中,转化为另一种面貌而出现,回环再生。生命
在发展中,变化是常态,矛盾是常态,毁灭是常态。生命本身不能凝固,
凝固即近于死亡或真正死亡。惟转化为文字,为形象,为音符,为节奏,
可望将生命某一种形式,某一种状态,凝固下来,形成生命另一种存在和
延续,通过长长的时间,通过遥遥的空间,让另外一时另外一地生存的人,
彼此生命流注,无有阻隔。

--
※ 来源:.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202.103.128.131]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