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eany()
整理人: calmwool(2001-02-17 01:33:48), 站内信件
|
之前最担忧的是自己会在中途睡着了,确实,经常有在灰暗的环境里,看黑白片 或者不能吸引我的故事而昏昏欲睡经历。但今天,连着观赏两部德国古旧默片, 我却精神抖擞的离开会场。回想起来,应该是影片有使我保持清醒的特点吧,第 一部电影是因为满场1个半小时的配乐,第二部电影是因为它本身的风格。
对放映影片所知甚少的我基本是冲着配乐去看的,对默片的配乐非常好奇,又是 现场的演出,机会难得。表演者是“大都会”乐团,由三人组成:钢琴、管乐与 女声。影片《奥拉克之手》的配乐是由他们自己创作的,风格呈多样化:无调性 、爵士或是浪漫的小曲都融于一体。相当特别的感觉,尤其是女声的表现,既有 作为嗓音优美的人声片段,又有作为乐器的拟音效果,低沉呻吟或是高亮尖锐的 叫声都传达了影片的情节。但我觉得,音乐过于充足(90分钟没有停过),也过 于响亮,反而削弱了影片本身的意味。另外,各种乐器都代表特别的形象,比如 钢琴象征钢琴家、女声象征了女主角、萨克斯管象征凶手的形象等等,这固然对 表达影片有着一定的作用,但其指向性的过于强烈使音乐失去了依附影片的特性 ,成为脱离电影独立存在的一种形式,对观众来说也有隔阂的感觉。对于影片本 身,印象最深刻的几次描述“手”的段落。
从影片的介绍上看,《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在北京放映时是有配乐的,但我很 高兴今天是真正在沉默中观看了整个故事。电影的风格是非常鲜明的。色彩的变 幻让我着迷,布景也非常有趣:山、树木以及房屋大都是画出来的,有棱有角, 呈几何图形状。房屋的门、窗没有规则的长方形、都是多边形的样子,有着尖锐 的角,非常古怪,镜头也常常以菱形等图形展现。谋杀一场中晃动的黑影、高举 的匕首、惊慌失措的被害者让我想到“精神病患者”中的经典一幕。影片开始是 男主角对一长者讲述自己的经历,仿佛是倒叙,观众被带入男主角的过去生活, 结尾,当影片开始的两人漫步回到疯人院的大院时(同时交代了影片开始两人的 所在地),回忆中的人物一一出现,表明了整个故事的真相,这都是妄想狂的想 象而已,因此,他的“家乡”才会是这样光怪陆离的世界。我觉得,片子在此时 结束就好,最后,院长(即男主角妄想中的博士)说的结语好象是多余的,由男 主角开始并结束似乎会更有趣一点。
第一次看默片,我觉得默片的肢体语言相当夸张,很象舞台剧。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61.129.17.2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