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onfucian.wang(垂泪文殊)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4 16:38:39), 站内信件
|
发菩提心
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唯依发最上乘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同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本行经》
为利有情愿成佛――《现观庄严论》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楞严经》
欲学如来一切智道,先当安住菩提之心,然后修行一发佛法。――《华严经》
若有智慧人,一念发道心;必成无上觉,慎莫生疑惑。――《华严经》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发菩提心仪》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藏菩萨本愿经》
一者思惟诸佛发菩提心,二者观身过患发菩提心,三者慈愍众生发菩提心,四者求最胜果发菩提心。――《发菩提心经论》
一者如佛菩萨发菩提心,二者正法将灭为护持故发菩提心,三者见诸从生众苦所逼,起大悲念,发菩提心。――《如来智印经》
一者于诸有情善发平等大慈悲心;二者于一切种智心不退转;三者于诸有情起亲友想,于险难中誓当救护;四者常于有情起负债想;五者恒怀惭愧,何时偿毕?能发如是五种心,速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般若经》
若初发心时,誓愿当作佛,已过诸世间,应受世供养。――《大智度论》
以是发心当得佛故,应知此人即与三世诸佛旭来境界平等,即与三世诸佛如来功德平等。――《华严经》
有智之人发菩提心已,即能破坏恶业等果如须弥山。――《优婆塞戒经》
初发菩提心已,即是众生尊重福田,一切从生皆应供养,亦一切众生父母。二者初发菩提心已,即能摄受无恼害福。――《瑜伽师地论》
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不见一法离心别有,以空之心,发虚空之愿,行虚空之行,证虚空之果,亦无虚空之相可得,如是发心,名之为圆。――省庵《劝发菩提心文》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如登万仞之山,必穷其顶,如上九层之塔,必造其巅,如是发心,名之为真。――省庵《劝发菩提心文》
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坛经》
于一切善根生自善根想,于一切善根生菩提种子想,于一切众生手菩提器想,于一切愿生自愿想,于一切行生自行想,于一切法生佛法想。――《华严经》
以下从《菩提道次第广论》摘录:
菩萨为利众生,乃至生死最后边际,擐披誓甲学菩萨行,虽总众生一切大苦,一一刹那降自身心,然不由此厌离怖畏,于广大行勤发精进,于生死中不应厌离。
若由烦恼及业增上漂流生死,众苦逼迫尚不能办自己义利况云利他,此乃一切衰损之门,较小乘人极应厌患极应灭除。
若于生死心善出离,次见有情皆自亲属,为利他故入三有海。
故见三有一切过失,虽极厌离,然由大悲牵引意故,不断三有者,是为希有。
菩萨为以大乘道筏,度脱无始流转生死,为父母等诸亲眷属,无依无怙诸众生故,安忍跃入。
---- 无尽凄凉月,长照我前窗。
肝胆历冰雪,蹙眉凝寒霜。
苍生何其苦,念之断心肠。
文士空含愤,儒人自有伤。
济世心万缕,哀民泪千行。
尽衷当实践,怀志无轻狂。
诗以明志,诗以明心!
唯愿菩萨慈悲加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