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tysor()
整理人: stupidyoyo(2001-04-02 17:40:51), 站内信件
|
始终认为看候孝贤的电影,是一种对意志、神经和审美的考验。如果你的是 快速切换的剪辑,千变万化的机位,大喜大悲的心路历程,生生死死的爱恨离聚 ,那么我劝你不要去看候孝贤,因为你会失望。他的电影需要在一个阳光微煦的 下午,沏上一杯香茶,静静地看着那些光与影的组合。直到两种清香与苦涩一齐 涌上心头,把灵魂填得满满。
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境之下。我读(我始终坚持用这个词来描述那种感觉,那 种被一部电影叩动心弦的感觉)完了这部《海上花》
没有了《风柜来的人》中的年少气盛,没有了《戏梦人生》中的淡雅从容, 没有了《童年往事》中的年华似水。侯孝贤这一次带着摄影机,完全沉没于幽暗 的水面之下。在一个个标注着青楼招牌的"某某里"的故事中,在一个或许是世界 上最复杂最恶浊的环境里,侯孝贤用独特的笔触,把人生的悲欢,还原成最基本 的元素。
《海上花》改编自晚清一部主要以苏白写成的长篇章回小说《海上花列传》 ,后被张爱玲用白话重新改写与《海上花开》和《海上花落》两册作品。侯孝贤 的影片,应该算是对原著的三度演绎。奇怪的是,《海上花列传》的作者在中国 近代文学史上并非声名显赫,与张爱玲、侯孝贤两位在各自领域内大师级的人物 完全无法同日而语。而张、侯两人竟不约而同地对这样一部作品产生兴趣,这或 许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慧眼。
侯孝贤的电影笔法永远让人大吃一惊,在《海上花》中,他一反常态地彻底 放弃了外景,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这个或者那个妓女的"公阳里"或"尚仁里"里。 两个小时长的影片中,讲述了三组"老板"和"先生"之间的故事。富足的外表之下 掩不住一颗空虚的心,越是空虚越要拿金钱来填补,南辕北辙,越填补越觉得空 虚。要的不是钱,要的是感情,然而这些故事偏偏发生在一个最最不需要感情的 环境里。这是他(她)们的生活,也是他(她)们的不幸。
影片一开始,一个长达数分钟的长镜头里,一个夜宴的场景扑面而来,画面 忠实地跟随着谈话的顺序从左摇到右,又从右摇到左。就那么简单。一盏昏黄的 灯照得所有人都酷似一个个影子,无动于衷地讲着别人的故事。人群里唯一一个 没有说话的人,唯一一个一直在独斟独饮的人,是梁朝伟饰演的王莲生。他没有 台词,但随着镜头的摇移,摄影巧妙地让他越来越成为观众注意的中心。因为接 下来他的故事就要上演了。
王莲生和沈小红/张蕙贞的故事是影片花费笔墨最多,关系最复杂,也最让人 压抑得喘不过气来的段落。很难讲真正让他们牵肠挂肚的是什么。是感情?可是 老鸨开宗明义就对王莲生说:"您答应替沈老板还帐,结果答应了不还。您说是沈 老板枝枝节节,还是您枝枝节节。"(这段话用苏白来讲,清脆流利得象一首歌, 内容却冷得象冰)。是金钱?可是沈小红一出手就是十几两银子,买一块自己不 需要的玉佩,理由是:"我就是想花你的钱。"王莲生也只说:"花钱,买别的也好 嘛。"钱只是工具,测试温度的工具。
或许什么原因也没有,有的只是故事,有的只是悲欢。
其它几对露水鸳鸯的命运也大抵类似:周双珠和洪善卿的无言相对,黄翠凤 与罗子富在赎身问题上的争执,故事各异,悲欢相同。相比之下,周双玉和五少 爷之间的故事,在这个环境里就太过惊世骇俗了。一夜缱绻,两个年轻人相互发 下了一起生一起死的誓言。然而五少爷却终于在叔父的压力下退缩了。于是双玉 给他端来了生鸦片,要他兑现誓言。"我没办法,"五少爷惊惶地说,"叔父逼着我 成亲,我没法娶你呀。"
"谁管你娶不娶?"双玉嚷道,"你说过一起死的。"
这真像那个孩子在裸体的皇帝面前嚷出的话。然而普遍的真理是:誓言立得 越重,兑现的可能性越小。誓言和兑现是两回事,妓院里盛产的是前者,寻找后 者则比登天还难。周双玉最后也没有逃脱这种命运,虽然她的刚强让所有的人都 慌了手脚,于是五少爷掏了一万两银子破财消灾。"五千两赎身,五千两嫁妆"。 一场风波,始于性命相许的激情,终于斤斤计较的算计。轨迹,终于还是回到了 起点。
候孝贤的镜头象一只眼睛,一只仅仅旁观就够了的眼睛。透过他的眼睛,在 平淡的叙事中展示着一幅悲欢的画面。或许剧中人是一种特殊的身份,或许他们 所处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时代。然而经过了岁月和空间的距离,我们却感觉他们 心弦的每一次拨动,都能让自己产生共鸣。人的感情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 单,空间与时间都是符号,最深层底里的东西,是一颗永远不愿意被冷落的心。 所以,我们就看到了无数悲欢的故事──也同时演绎出无数悲欢的故事。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2.92.19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