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hazzy()
整理人: fallingstar(2000-10-11 07:43:44), 站内信件
|
;; 看看《生死抉择》,不,看看《西游记》,就明白了,一身正气、一身功 夫、一脑袋智慧的孙悟空,却偏偏有好吃懒做、自私怕死的八戒,和麻木不仁、 只知忠顺的沙和尚,这种人依靠不得,只能有时利用一下;那师傅唐僧,是个是 非不分、人妖颠倒、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昏君,多次迫使悟空含恨离去、几次 差点使取经大事中途夭折,悟空就是在这种人事环境下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武、 带着紧箍咒与一个又一个妖魔鬼怪殊死博斗(还要时不时地被自己人作弄一下) ,实在斗不过就去找土地老爷、海龙王甚至如来佛祖,当然,法力无边的如来佛 每每能收妖拿怪、逢凶化吉。只是这个老佛爷从不主动去普渡苍生,甚至当悟空 们大功将成之时,竟还会送上一劫作弄一番,让人好不心紧。那些被收服的妖怪 ,有关系有来历的都被监护人保释回去,只有那些没后台的妖怪才被收拿归案。
好不容易取经归来,封官行赏了,不管昏君也罢,懒汉也罢,劳苦功高的悟 空也罢,一律享受大锅饭,统统立地成佛;就连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毫无变化,师 傅还是师傅,徒弟还是徒弟。倘若再来一次取经,唐僧还是会人妖不分,悟空还 是要蒙冤受气,被师傅作弄,八戒还是会动不动就要分行李散伙。那些妖怪,还 是要根据它的后台和来历决定命运。
再看看《生死抉择》,几乎是一个模式:一两个很有能力、很有反腐决心的 官员,靠着自己的权力和一个个腐败分子斗法;腐败分子自然神通广大,相互间 还有勾结;顶头上司或身边同事呢,对反腐并不热心,很多时候还起绊脚石作用 ;普通群众平时只能起到通风报信、扩大声势的作用,大势看好时出一把力气推 推快倒的墙(相当于老猪的两钉耙),在关键时刻起不了作用;反腐英雄在大势 不妙时,会利用私交越级找更高的官员(相当于如来佛),终于反腐成功;几个 罪大恶极又没有来头的腐败分子被拿获,其他的仍然逍遥法外;人们之间的关系 一切照旧,确切地说,腐败机制并不受任何触动,还容易产生新的腐败分子,还 只能靠一两个官员个人奋斗,靠私人交情找高官帮忙。在这里,群众也罢,法律 也罢,都无足轻重甚至无影无踪。
不仅这部片子,其他普遍看好的反腐片子,甚至前几年大为走红的改革影片 《新星》,甚至《包公》这类历史性清官故事,都具有同样特性:即百姓都是阿 斗,反腐靠个人,实在不行找高人,法律法规不存在,几个坏人被拿获,腐败机 制末触动。这一点真令人格外佩服吴承恩老先生,首先他开创了一种文学创作模 式,他写的是神侠小说,但概括了侠义文学的根本特性,并影响了侠义小说的其 他分支,如武侠小说等。《生死抉择》、《新星》等作品,则是政侠小说,讲的 是政坛侠客故事,属于侠义小说的范畴,不能由于描写了社会的热门题材就否认 其通俗文学的本质。其次,吴老先生作品的思维定式,还深深影响了我们的人事 体制,难道不是吗?某地某单位前后三任负责人都因为采用相似的手法犯下相同 的罪过而落马,是因为人们只知道揪出腐败分子,末曾改变一下产生腐败的机制 ,以至于清查者犯案反被清查,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一些腐败分子过去曾经是 、甚至几年前还是不错的干部,可是一到新环境新岗位上,没几年就落水了,十 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心血大浪淘沙一样付之东流,人们总是很巧妙地归过于当事人 的放松思想改造,却不深思新岗位新环境对人性的过于放纵,不曾想一下上一级 部门的责任。有个地方曾经很得意地提出“效益出自组织部”,却没有想到用人 不当也会导致过失甚至重大过失,有意回避了几乎所有的腐败分子都是经组织部 门严格审查选拨任用的,因此,“腐败出自组织部”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我们的 改革,我们的反腐败,过于依靠掌权者的自觉自律和自身素质,几乎无视群众和 法律的监督作用,这太危险了,几乎等于认定反腐败是多此一举。说实话,我是 怀着提心吊胆的心情看片子的,我担心倘若李高成退休、调离、病故、或是车祸 等意外,反腐岂不泡汤玩完?!反腐大业建立在这么脆弱的根基上,简直令人难 抱希望。
当然,作为一部通俗文学作品,能引起这么大的社会反响,确实是非常出色 了,也很希望有更多的类似的政侠小说出现,但倘若将它抬到不适当的高度,则 不仅是文学的悲哀,更是反腐大业的悲哀了。国人对清官、对政坛侠士的期盼本 无可非议,不过把反腐的希望寄托于清官身上,就显然是社会的悲哀了。这种政 侠小说,对于封建意识很浓的国人来说,确实很对胃口;倘若让民主法制意识很 强的美国人去读,很可能被当作成人童话。在世界上,侠义小说也主要在华人之 中大行其道。在我们中国,我们能背诵某人的语录,能熟记领导的讲话指示,会 记住领导的生日、爱好、早年的生活过历、父母的健康情况、子女的学校等,但 不熟悉宪法的条文、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应该这么说,不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的公民不可能是个好公民,但实际上却是这么说:不清楚领导的喜怒哀怨的干部 不可能是个好干部,所以被提拨关照的多是领导的同学、战友、亲朋、秘书、小 车司机等(还包括金钱买通的),这是个人治而不是法治的社会,“期盼清官” 成了社会共识,《生死抉择》不过是呼应了这种思维定势,并进一步强化了这种 思维定势。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片子被各媒体一致叫好。说真的,我们曾经历过太多的 “异口同声”的事情:一致地“放卫星”,一致地“吃大锅饭”,一致地“保卫 毛主席”,一致通过某人为法定接班人并写入党章,“一致批邓”等等,如今想 来太……我就不相信,成千上万的编辑、老总、学者竟会是一种思维、一种观点 !只有2000年9月7日的安徽《安庆日报》下午版上叶庆的《沉重的启示》一文, 有点新异(意),这里摘录一点:
在中阳厂领导班子集体腐败面前,数千工人,包括老厂长、老劳模几年间不 断的揭发、上访竟显得那样无足轻重、无能为力,给市长的举报信市长居然几年 都看不到,而即使看了材料,问题的最后解决也完全取决于李高成个人的态度。 ……这真是让人不寒而栗!如果万一李高成经受不住考验,如果万一李高成作了 另外的选择,如果万一……邓小平也说过:“如果一个党、一个国家把期望寄托 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并不很健康。”……一个社会的优越性如果仅仅指望少数 执掌权力者个人的优秀品质,那它一定是没有前途、不能指望的。
看来,在几万几十万的学者、作家、官员面前,只有这位叶庆先生不同凡响 ,仅此一点,就令人敬佩。当然,该文的编辑也是难得的并不人云亦云、有自己 见解的人。
古人云:国家不幸诗人幸。在我们这个人大于法、期盼清官的国度里,侠义 文学自然渊远流长、久盛不衰,只要我们还没有真正进入法制社会,政侠小说行 情就会是最为看好的――长牛股,绝无回调被套风险,相信此间一定会出几个“ 金大侠”、“梁大侠”来。请广大作家――投资人趁早入市建仓,坐等获利!! !不过,首先一定要好好研读《西游记》。有关学者们,赶紧编一部《侠义小说 学》,搞一些军侠小说、科侠小说、学侠小说、股侠小说等流派,这可像股评家 一样吃香呢!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61.155.129.7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