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漫画卡通>>故事及评论>>宫崎骏作品>>栽赃有术,但是无效——评《宫崎骏――一个天生暴力、色情、伪善的

主题:栽赃有术,但是无效——评《宫崎骏――一个天生暴力、色情、伪善的
发信人: planet03c(Conan)
整理人: fires(2002-01-09 09:21:01), 站内信件
栽赃有术,但是无效——评《宫崎骏――一个天生暴力、色情、伪善的“大师”》

  “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某部作品,有
自己的看法,这是一种自由。但是,批评要讲逻辑,不能用诡辩
代替论证。当这位Lain007大谈特谈“找宫崎的麻烦难,因为他
隐藏的太完美了,不容易让一些头脑简单之流说得过瘾”的时候,
他自己的论证真的能显示出他的头脑有别于我们这些“头脑简单
之流”了?显然不是。

  作者说“很简单,钱如果可以方便地拿到,为什么要冒被主
编“封杀”的危险而行事呢”,然而,作者预设了一个前提,那
就是“钱是可以方便的拿到的”——这是想当然的结论。正面和
反面的高水平评论都不容易写,不要以为喊喊口号就是评论。

  1、关于《风之谷》

  《风之谷》是宫崎骏的代表作,其中的女主角娜乌西卡也的
确是80年代日本动漫排名第一的女主角。作者一上来就说《风之
谷》“充满色情与奴隶意味”,然而随后作出的结论竟然是“可
以说,这位宫崎大师就是让日本动画从奴隶时代进化到封建时代
的一代大师。”——到底是奴隶时代,还是封建时代?连自己都
搞不清楚了。作者想论证的是:日本男性都认为女性是玩物,所
以推出一个反其道而行之,与“玩偶型”女主角相反的角色,更
能受到欢迎。

  然而,1、说日本男性都“在潜意识中把女性当成自己的一
件‘玩物’”的依据是什么——莫非连日本小朋友都是这样?女
性观众也喜欢这个角色又应该怎么解释?2、就像不能为辨而辨,
为了显得“民主”而故意制造反对的声音一样,不能说推出一个
与以前相反的形象就是为了迎合观众阴暗的心态。按照作者的逻
辑,玩物也不行,健康自信也不行——到底应该如何呢?看来作
者——以及作者笔下的观众——只要电影中看到女性角色,就一
定要产生性幻想的(我不忌讳说这个词,作者的心态是肮脏的,
反而不敢说出来),这可是不得了,大家还是改拍和尚电影去吧。

  什么是色情?色情意味着随意的性观念;什么是奴隶?任何
人在本性上不属于自己的人格而从属于别人,则自然而为奴隶;
任何人既然成为一笔财产(一件用品),就应当成为别人的所有
物;这笔财产就在生活行为上被当作一件工具,这种工具是和其
所有者可以分离的。(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很显然,作
者扩大了“色情”的定义范围,作者已经把爱情也划入色情的范
围——甚至,只要有女性,就意味的色情(这是很奇怪的观点,
我是否可以说,作品中出现男性也算色情?——也就是说,一切
艺术作品都是色情,除了单纯描写机器人的科幻作品)。至于奴
隶,作者只是虚晃一枪,根本没有论证——想来他也没法论证!

  宫崎骏的作品确实是以女性角色居多,然而这和色情没有任
何关系(如果你说宫崎骏的作品色情,那么恐怕就没有不是色情
的了),这恐怕和宫崎骏一贯的理念有关,即女性更少具有侵略
性,更代表文明进步的方向。

  我也可以根据他的这几段得出结论:如果作者不是刻意哗众
取宠的话,那么作者的心里确实是有问题的,比如,有严重的性
幻想。

  2、关于《幽灵公主》

  的确,《幽灵公主》包含了暴力场面,这一点没人否认,
MPAA给它的分级是PG-13(不适合13岁以下观众观看,例如斯皮
尔伯格的A.I. 就是一部PG-13的影片)。但是,如何能说《幽灵
公主》充满了“‘杀与被杀’的快感”?快感从何而来?当然是
观众自己产生的,你自己产生快感就一定说明观众都有快感?作
者恨不得比宫崎骏更了解宫崎骏:“真是大大满足了宫崎一直潜
藏在心底的虐杀渴望”——好歹也要证明一下为什么宫崎骏心底
一直潜藏着虐杀的渴望吧?

  在宫崎骏的作品中,《幽灵公主》不是我最喜欢的一部。而
且,这部作品不是看一遍就能明白的(尤其是对于外国人),有
人说,只有充分了解日本的历史文化背景,才能充分理解这部作
品。按说,宫崎骏执导这部作品是要拍摄一部“少女爱的物语”,
然而最终影片长度被大大的压缩了,这确实令这部影片产生了一
个遗憾。也就是说,爱情主题甚至被弱化了,而根本不是什么
“只是到了片尾,才用俗得不能再俗的‘爱情手法’来掩饰一下
群众的目光”(再说一遍,你是你自己,不要做群众的代表)。

  影片中确实表现了一种力量与另一种力量的搏杀,比如以幻
姬所代表的人类和大自然的对抗,然而,宫崎骏要表达的是什么?
是“一起活下去吧!”的信念。有人说,宫崎骏其实也是迷茫的,
但是至少可以肯定,他确实是在表达“一起活下去吧”。

  3、关于恐怖

  作者突然从酷爱“战争暴力美学”的“真正影迷”变成了胆
小如鼠的人。每个看过《龙猫》的人都知道,片中的两个女主角
根本没有害怕那些所谓的“鬼怪”——拜托,那不是鬼怪。宫崎
骏说:“在我们乡下,有一种神奇的小精灵,它们就像我们的邻
居一样,居住在我们的身边嬉戏、玩耍。但是普通人是看不到它
们的,虽说只有小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可以捕捉它们的形迹。如
果静下心来倾听,风声里可以隐约听到他们奔跑的声音”。你只
要看过这部作品就知道,里面的小孩子是根本不怕这些所谓的
“鬼怪”的,如何谈得上“恐怖”。如果按照最严格的标准——
甚至严格的过分了——《龙猫》可以算最正常的一部。

  至于千寻,我还没有看,只是看了部分介绍,不能妄加评论
(很羡慕作者已经看到了,然而……真是浪费啊),然而作者又
让所有的人为难了——人物设定得漂亮是“性幻想”,不行!人
物设定得不漂亮,也不行,那是《午夜凶铃》——到底要如何才
行?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作品中的某些形象可能不符合中
国人的观赏习惯,这是很正常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往往对事物的
喜好不同,你觉得“恐怖”的东西(注意,是“你觉得”,而不
是“群众觉得”),别人未必觉得恐怖。如果真的要举出“恐怖”
的例子,那么Ghibli出品的另外一部作品《平成狸和战》(高畑
勋导演)才真是日本传说中的“鬼怪”悉数登场,而且更是“暴
力色情”,劝作者千万不要看。

  我也非认为我自己的观点就是正确的,任何事物确实都需要
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其特质。然而,分析的时候要讲逻辑,而且,
不能为了“不同的角度”而找“不同的角度”——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批评宫崎骏并非不可以,理性的对待大师的作品才是真正的
态度,然而,在作者“冒天下之大不为(按,原文如此)知其不
可为而为之”之后,我没有看到任何逻辑,只有误解和偏见。


柯南 12/12


~~~~~~~~~~~~~~~~~~~~~~~~~~~
附原文:

主题:宫崎骏――一个天生暴力、色情、伪善的“大师” 
作者:lain007(lain007) 2001-12-11
 

下课吧!宫崎骏――一个天生暴力、色情、伪善的“大师”

  宫崎骏先生,创造过无数动画经典的一代宗师。还有那些被大众和评论界称为书写“友爱、和平、善良、正义”的一部部GHIBLI作品。从《风之谷》到《千与千寻的故事》,它们创造着票房的神话,并不断给宫崎本人蒙上神一样的迷彩,让他足以伪装成为一个“模范好人”。

  任何看过宫崎动画的人,都会被宫崎作品最初直观、漂亮的视觉和听觉所震撼,伴随着这一震撼,一群群靠着解读宫崎作品混饭的“动漫专业评论”出现了,特别是在中国,一个正义的国度,这种人材可以称得上大有可为。本来一部作品,叫好的人有,叫“下课”的人也会有,但是偏偏在中国,我们至今为止还没有看到过一篇对宫崎持反对意见的动漫评论出现,为什么?很简单,钱如果可以方便地拿到,为什么要冒被主编“封杀”的危险而行事呢。叫宫崎的“好”容易,就像宫崎的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一样直观;找宫崎的麻烦难,因为他隐藏的太完美了,不容易让一些头脑简单之流说得过瘾。

  所以,我今天就要冒天下之大不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一、 充满色情与奴隶意味的《风之谷》
这是最初引起我警惕的一部宫氏作品。女主角娜乌西卡――一个健康、可爱、独立的新女性。在日本这个至今都“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八十年代时就出现这种女性,可以说宫崎先生真是“用心良苦”。我们既可以说宫崎是一个“女性崇拜主义者”,但反过来思维,宫崎正是要利用这个空前的“卖点”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长期以来,日本男性都在潜意识中把女性当成自己的一件“玩物”,但是经济的发展,他们承受的压力也与日俱增。这时他们就希望自己身边的女性不仅仅有“洗衣服、做饭”的功能,而且进一步渴望女性也能分担家庭的经济。这时出现的娜乌西卡,拥有的独立和自信正是击中了日本人心中的要害。可以说,这位宫崎大师就是让日本动画从奴隶时代进化到封建时代的一代大师。
而日本人的性心理也是如此。“不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最想去得到”。长期以来只会以“惊色尖叫”来换取男性“英雄主义”的电影实在太多了,聪明的宫崎发现了这一点,于是他一手制造了娜乌西卡这样高高在上的女性角色,让男性触之不及,于是一群群饥饿的色狼也应运而生,这就是渴望的力量。证据早就有了,在日本卡通人物排行榜上,娜乌西卡竟一直高居在第一位,直到突然杀出一个“绫波丽”(《新世纪EVA》)才落下马来,绫波丽是一个麻木的少女,很多人也批评其“简单就是男性的玩偶”,同样第一位的两位少女,一个健康、一个麻木,为什么这么巧合,她们会互相取代?本是同根生也,同样都身为男性X幻想的目标……。
这就是有意把握男性色情与奴隶意识的宫崎的“艺术之道”也。

二、 充满战争暴力美学的《幽灵公主》
说到战争暴力的美学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位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黑氏的电影可以说充分表达了他作为“武士道精神”大师的天附。大江健三郎就曾戏称黑氏的故乡是“暧昧的日本”(题外话,黑氏的电影《德尔苏•乌扎拉》就是一部“反华影片”)。
如果你最初看到《幽灵公主》时就感觉似曾相识的话,那您一定是一个真正的影迷,因为《幽》的战争场面简直就是黑氏“武士道电影”的克隆。冷热兵器一起上演,到处充满着“杀与被杀”的快感。
再看男主角“诅咒之手”,一刀下去、几箭射出,一个个鲜血淋漓的人头、人手就落下地来,真是大大满足了宫崎一直潜藏在心底的虐杀渴望。幸好在日本,动画片不是只面向孩童的艺术,不然……。相信在《幽》公映之前,宫崎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在影片宣传画上特意加上了血淋淋的画面(女主角的嘴边),以警告家长。
说什么“自然与人类的和平”,整部影片完全是一种力量与另一种力量的生死搏杀,强者生存。只是到了片尾,才用俗得不能再俗的“爱情手法”来掩饰一下群众的目光。

三、 恐怖大师宫崎
从早期的《龙猫》到近一段的《千与千寻的故事》。宫崎的恐怖表现手法真是越发高明了。龙猫先是让人一开始就进入一座“日本鬼屋”,先把孩子和胆小鬼吓个半死,风声、鬼声,声声入耳。
而到了《千与千寻》就更是把整个小世界变成了日本恐怖鬼怪的天地,日本的鬼怪形象本来就有别于其它国度,美国的《怪物公司》充满了怪物吧,可是叫任何一个人看了都怕不起来(不愧为老美!),反而让人更加好奇与亲切。而反观日本的东方鬼神,就是再卡通化,也是够让人恶心一番的(小孩子就称之为可怕)。
当我和朋友第一次拿到《千与千寻》的时候,就看到了变成了猪的千寻父母,嘴中还塞满了未消化的食物。再看片中的那个老太婆,活脱脱就是一个大头老年贞子,叫人反胃(幸好当时已经吃过了)。
这部《千寻》的人(鬼)设真是让人不敢恭维,难道宫崎只想满足观众心中的猎奇心态?恐怕不是,实际上正是这部作品让人有意无意地领教了宫崎本人的阴暗心理。

  任何圣人和大师通常都会借助对于自然、弱者的同情来实现其自身高高在上的把玩,并强制大众认为――这就是艺术与文化(可怜还有这么多自愿上钓的鱼儿)。我们每天面对着一个个真真假假的伟人与大师,并惶惶不可终日;耳边还不时传来受骗上当者心灵的呻吟。
我决非认为我自己的观点就是正确的,但是任何事物都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其特质,质疑宫崎的结果也并非为一个答案,只是从另一个方向与其他的朋友一起审视宫崎,无论宫崎是“真善美”;还是“伪恶丑”,不可否认的是,他的作品的确影响了我们一代人,不论其中掺杂了多少糟粕;也不论宫崎有意无意的暴露,我们还是要继续看下去。

我-――只是一个角度。


                     Lain007(沈XX)

----
想要一个龙猫枕头,想乘龙猫巴士,还有龙猫储蓄罐、龙猫绒玩具……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