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anhan1(笑流)
整理人: danhan(2002-01-08 23:44:05), 站内信件
|
笔者以为邮币市场低迷的原因是严重的供过于求。任何市场都是由供求两方面组成的,而邮币市场的供方近十年来急速膨胀,需求却极度萎缩,这是造成今天市场持续低迷的内在原因。由于中国邮币发行机制的特殊性,大量商品被中间商囤积,形成了虚假需求与繁荣,掩盖了供求变化的真实情况。
这一矛盾其实早在政策影响前后就已出现,不过因当时短线的“增值效应”,被人们所忽视。一个以文化价值为主,增值目标为辅的广大邮币爱好者队伍是邮币市场赖以生存的基础,而这一基础近年却饱受摧残日渐萎缩。其原因如下:
经济大环境造成的消费者持币惜购,在这种心态下,作为嗜好消费的邮币市场自然大受影响,更何况政策影响余威犹在,使人望而却步。
邮币收藏的文化取向淡化,增值意愿强烈使一部分曾以此为荣的收藏者退出,许多10年前曾自豪于自己是个邮币收藏者的人,今天已羞于承认。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行,造成普通收藏者因无力收藏而兴趣减退。以银币为例,1979年至1986年中国银质纪念币发行总数不过几十枚,时价数千元,而现在一个有发行许可的钱币公司一年就不止这个数,使众多工薪收藏者只好望币兴叹,转而注意文化品位高而价值低的外币。
有“门路”的中间商大量囤积,造成收藏者购买困难,收藏成本加大。以流通性纪念币为例,发行首日价格都在面值10倍以上,普通收藏者几乎无缘以平价购买。因成本过高和心态不平,许多爱好者不得不舍此而去。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邮币市场的低迷实为内伤所致,谁也“拯救”不了,不管有多少人在望眼欲穿地盼望“反弹”、“复苏”。要想告别低迷,几种市场现象和走势必须出现:
改变发行机制,使中间商难以囤积居奇,使普通收藏者有机会在公平的购买环境下重新培养收藏兴趣。相当一部分中间商难捱时日,被迫吐血退市,专业市场业主也感难以支撑,收藏者成本因此降低。较长时间内,发行商、中间商、市场业主微利维持,甚至无利可图,使增值取向弱化,文化取向重新增强。
上述市场现象和走势的演化,少则三年五年,多则十年八年。在此之前,市场留给发行商和中间商的只有苦恼和企盼,一个仅靠逐利者支撑的市场只有低迷。
---- 集藏版拉近了你我的距离
如果你想集邮,请看集邮入门
如果你准备参展,就要熟悉FIP规则啊
谈论自己集邮路程郑启五集邮散文随笔欣赏--集邮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