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umudong(Tony)
整理人: danhan(2002-01-08 23:29:55), 站内信件
|
年册行情能否如人所愿?
转眼间2001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里,邮市有起有落,但最终归于沉寂,在各类所谓利好因素的刺激下,邮市非但没能摆脱窘境,反而越陷越深,从总体来看,在2001年能取得较好收益的投资者凤毛麟角。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盯在了年底的2001年册销售上,希望籍此机会至少能挽回一些损失。那么,年册行情是否能如人所愿地来到呢?是否能为投资者带来些许的希望呢?窃以为,“行情平稳,小升小降,无助大势”将是本次年册行情的写照:
“年册行情”的潜在含义已逐渐发生变化。“年册行情”的概念起初是带给投资者快乐的感觉的,因为每到年底,老百姓的经济收入和消费需求将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集团性消费和礼品消费也将呈火暴之势,这就为年册行情的兴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文化生活消费的一员,邮票年册也就随之在年底受到了青睐,成了文化消费和礼品消费的重要部分。有了需求的增长,那么出现行情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当时代发展到21世纪时,“年册行情”所面临的大环境有了相当大的改变:一是集团性消费被国家所制约;二是群众消费和礼品消费趋向多元化,对年册行情起到了相当大的分流作用,如近几年来愈趋热闹的金银币消费,就抢占了年册的一部分市场;三是与“年册行情”初出现时相比,邮票发行量大幅增加,新邮供应由偏紧转变为供过于求,因此近几年来新邮销售每况愈下,市场形象大大受损,社会需求日益萎缩。每到年底,各级邮政企业及市场人士都争先恐后地抛售年册,竞相降价,以期回笼资金,减少损失。因此,从目前来看,“年册行情”的潜在含义已悄悄发生了变化,即从收益型向止损型转变,性质上的变更使得“年册行情”的短期趋势是不敢令人奢望的。
年册战的提前化使“年册行情”相对平稳。由于供大于求,因此新邮就成了各级邮政企业及市场人士手中“烫手的山芋”,抛之为快,谁抛得早、价格低,才有可能脱身而去,故而应当在每年年底及第二年年初才爆发的“年册大战”已逐渐提前到了每年的10至11月。也正是由于这层原因,才导致了前不久邮市遭遇2001年新邮的“轰炸”、几近崩盘的局面。虽然新邮的疯狂入市对邮市是极大的冲击,但就“年册行情”而言,由于集中抛货时间提前,到年底时出货压力将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有助于避免价格的剧烈动荡,在固定消费群体的购买下,价格或许还能稳中有升,但是,由于总量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因此升幅也将是有限的,并且,近年来的市场实战也提醒我们:“年册行情”是有特定时间段的,持续时间也非常短暂,一旦过了年底、年初的销售旺季,则最终将乏人问津。
“年册行情”不会对大势产生强力刺激作用。许多投资者到现在还幻想“年册行情”能为低迷中的邮市带来刺激效应,但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或许在邮市尚处上升通道或在高峰期时,“年册行情”会给邮市添油加火,但在目前的态势之下,由于邮市运作的大环境并不好,人气低迷,资金又严重“缺血”,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邮市都不具备发力的条件,而“年册行情”原本就岌岌可危,自身难保,就更不用说给大盘以支持了,因此我们要对当前的态势有清醒的认识,“年册行情”不会对大势产生强力刺激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