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影视沙龙>>● 世界电影>>他山之石>>时间的灰烬(四):堕落天使(转)

主题:时间的灰烬(四):堕落天使(转)
发信人: [email protected].()
整理人: stupidyoyo(2001-04-02 17:40:50), 站内信件

【堕落天使】(Fallen Angels,1995)
    如果说《堕落天使》是冰淇淋,它一定是多花色的冰淇淋,是汇萃了各色
王家卫式主题和风格的小百科。
    《重庆森林》与《堕落天使》的连续性首先体现在金城武身上:他也有一
个代号叫223(坐牢时的囚号),因小时候吃了过期的水果罐头而变哑(隐喻过

去时的创伤)。失语症并未能阻止他的内心活动(表现在不停的画外音独白),

也阻止不了与人沟通的愿望。虽不被理解,他还是执着地寻找与人摩擦碰撞的
机会,“即使碰到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在人人画地为牢的都市里,这个喜
剧人物是夜空的亮色。
    人心隔绝的程度在李嘉欣对黎明的单恋故事里有深刻的表现。如同《重庆
森林》中王靖雯对梁朝伟的单恋,方式是畸形的恋物癖:不可能爱一个人,只
好爱与他有关的东西。这段感情的悲剧性在于时间和空间的永恒错位:作为“
杀人拍档”,他俩不能在任一时间坐标占有同一空间坐标。一旦相见,即是永
诀。李嘉欣因此只能和物件(黎明坐过的椅子、睡过的床)做爱,依赖物的媒
介(黎明扔掉的垃圾、听过的一首歌)与爱人沟通。
    黎明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是现代城市的缩影:无情、无动机、无上下文、无
道德准则、仪式化的谋杀。他撕碎昔日同学的请帖,意味着与过去毫不留情地
决裂。企图摆脱受制于人的命运、换一种活法,没能成功就自身先死:“谁该
死,时间、地点,别人早就决定好了。”在死亡来临之时,他领悟到“人不应
该做自己不擅长的事。”这又是一个城市的寓言。
    杨采妮和莫文蔚的故事,异曲同工地再现了忘却与背叛、记忆与失忆的老
话题。杨采妮从受害者到施害者的转变,颇具讽刺效果。莫文蔚金发旗袍的刺
眼装束、几近颠狂的夸张姿势,浓墨写出对遭到遗弃的恐惧。她的渴望,正是
每个现代的孤独灵魂的渴望:雨夜里有人陪伴同行。
    王家卫惯常借鉴MTV的手法,在《堕落天使》里更进一步把家庭录像、卡
拉OK请来扮演了重要角色。金城武为父亲录影一节,格外感人。录像是物化的
记忆,可以反复重演过去,从而克服了人的健忘症和时间的不可回复性。父亲
死后,金城武一遍又一遍地重温父亲的音容笑貌。录影似乎能使时光倒转。这
一段故事里的人性,超越了王家卫以往关于时间、记忆、遗忘和死亡的宿命哲
学。
    杜可风的摄影探索不惜走极端。整个片子几乎完全用短焦广角镜头拍成,
违反了常理。香港是向上空延伸的拥挤城市,广角镜头势必造成变形的效果:
近景扭曲失真,稍远的景象变得过份遥远。他的镜头语言总是惊人地新颖,尤
为可贵的是,既无意回避现代都市大众文化的俗气和零乱,又具备把俗气的环
境点化出诗意的功力。
    本质上,王家卫的电影是“作家电影”。这类导演往往喜欢使用内心独白
的方法,因为这能使作家的功能从编剧的草创阶段一直延展到后期制作阶段。
这个白天写本子、夜间拍片子的才子,和肩负三十公斤重的摄影机、从来不用
支架的杜可风,两人的因缘似乎应当比八十年代的陈凯歌和张艺谋长寿;只不
过,《阿飞正传》开始时那只占据整个银幕的世纪末警钟正在预告“失效日期”

的步步逼近。这股“香港新浪潮”还能演出什么花样,是个未知数。《堕落天
使》结尾处,碰得头破血流的一男一女在飞速穿越九龙——香港海底隧道的摩
托车上紧紧偎依。此时此刻,伤痕累累的两人因为拥有“一分钟的温暖”而感
到满足。虽是一晌贪欢,谁又能责怪这种偏安心态? 

--
※ 来源:.网易虚拟社区北京站 http://bj.netease.com.[FROM: 202.101.175.252]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