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处: bbs.sjtu.edu.cn
西藏7年》丑化东方人
● 张一帆(本报特约)
据日本影评家户张东夫看法,《西藏7年》是一部主题分裂、 丑化东方人的影片,不值得在东京国际电影节播映。由于主办当局将 在闭幕式放映这部影片,导致中国拒绝参加本次电影节。
第1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11月1日在东京开幕,由于组委会坚持在 本次电影节闭幕式上放映美国好莱坞拍摄的《西藏7年》这部电影, 使中国不得不决定拒绝参加本次电影节。此事可以说已经酿成“政治 冲突”和“外交事件”。
《西藏7年》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是不是在艺术上达到一 定高度、对推动电影事业具有重要作用,使得电影节组委会非放映这 部电影不可?11月1日,笔者为此特别对日本著名电影影评家、产能 大学教授户张东夫作了专访。
作为影评家,户张东夫于10月29日受邀,在发行该片的电影公司 试片室看了该片。户张告诉记者,看完影片后,给他的一个最深印象 是:从故事人物到故事背景全都是假的,这是美国人对东方人的一种 丑化。
据户张介绍,这部影片的故事很简单,主要是描写一个奥地利的 登山家的活动,但是影片并没有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故事,而去描写西 藏的有关事情,这样就给人一种主题分裂的感觉,就电影艺术而言, 这不是一部好电影,因此根本不值得东京国际电影节作为压轴戏来播 映。
在南美拍摄
只要看完这部电影就会知道,中国政府的抗议和反对是有道理的 。户张告诉记者:“在这个电影里出现西藏是假的,不是真正的西藏 ,没有真实感。这部电影是在南美的一个雪山地拍摄的,布达拉宫是 用模型做成的。电影的主要演员除了一名是美籍日本人之外,全都是 美国人。所以影片没有真实感;我不是专门研究西藏问题的专家,但 是只要看一看田壮壮的《盗马贼》,就知道《西藏7年》里的西藏是 假的,田壮壮描写的西藏才是真的。”户张接着分析道:“电影里出 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被描绘成野蛮的军队,影片刻划了一位队长,他 被化妆得很像毛泽东,行为傲慢,形象丑陋,我想中国人看了一定会 不愉快。
丑化东方人的传统手法
“在西方人眼里,尤其是在美国的电影里,东方人的形象没有很 大的区别,美国电影里的日本人,都是矮矮的个子,戴着眼镜,拿着 照相机,都是扒牙,对此日本一直是很不愉快的。电影里丑化中国解 放军,说穿了,是美国丑化东方人的传统做法在作崇。”
户张东夫向记者透露了这样一件事:“我是10月29日在发行公司 的试片室里看完这部电影的,我注意到电影里的对白没有一句话是讲 country(国家),但在日文的字幕里却出现了“国家”这个字。当 登山家第一次看到西藏时,讲了这样一句话:“What a beautiful place”,意思是:“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地方。”但是这句话被翻 译成日文的字幕时变成了:“美丽的国”。做这个日文字幕的人是日 本著名的电影台词翻译家户田奈津子。我不相信这位翻译家支持西藏 独立,别有用心地把“地方”翻译成“国家”,我想这是她想得不够 周到而已。电影节的主办人也不一定了解政治和外交,这是可以理解 的,但是要处理这样题材的电影时,不去对西藏作了解是说不过去的 。”看完试片之后,户张向电影发行公司的工作人员指出了翻译成“ 国家”是错误的,据悉此一译法已被更正。
访问过达赖喇嘛
59岁的户张东夫在担任产能大学教授之前,曾经是《读书新闻》 驻香港的特派员,90年代初,达赖喇嘛访问日本时,户张东夫曾经代 表《读卖新闻》对他作过独家专访。户张东夫坦言他对达赖的印象很 深,当时主要谈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哲学问题、人的命运、西藏的 前途。”据户张介绍,达赖喇嘛对国际政治很了解,思考得也很深。
户张东夫说:“《西藏7年》电影里的达赖喇嘛是年轻时的达赖 ,当时他迫切想了解世界,但苦于身边没有人能够告诉他,所以通过 他的母亲,认识了登山家,并和登山家交了朋友,达赖向他请教很多 国际问题。影片里达赖很可爱,一直发问,对任何问题都感兴趣,登 山家是一位只对大山有感情,对人没有爱情的很傲慢的人,但他见到 达赖之后,变成了一个很善良的人,本来这是电影的主题,但是故事 并没有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最后变成了解放军镇压西藏,所以这部电 影的主题是分裂的。”
作为影评家的户张东夫,出版了大量有关电影评论的书籍,最被 人称道的是《电影里的中国、台湾、香港》以及《从银幕中国、台湾 、香港》。
在访问临结束之前,我们的话题自然引到“国家统一的问题”。 对此,户张举了日本历史上的一个例子:明治维新以后,有人曾经在 北海道建立政权,号称“北海道共和国”。后来,明治政府派兵镇压 了北海道的独立势力,那场统一战争,历史上称为“箱馆战争”。户 张说:“如果现在有人再说‘北海道共和国’的话,日本政府一定不 会同意。我想西藏问题,应该也是一样的道理吧。”
-- ※ 来源:·饮水思源站 bbs.sjtu.edu.cn·[FROM: 202.120.26.2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