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品酒论道>>『品酒论道-酒识』>>庄园酒,不要炒概念

主题:庄园酒,不要炒概念
发信人: frankiejoel()
整理人: lovemildseven(2002-01-23 19:03:59), 站内信件
近1年的时间,红葡萄酒市场上慢慢开始刮起“庄园”风。鼓吹这场“庄园”风的多数是目前主要的葡萄酒品牌厂家,华夏长城推出“华夏葡园”,沙城长城推出“长城庄园葡萄酒”,另外一个就是新近刚刚露面的“容辰庄园”,其中炒的最热的就是葡萄酒业龙头老大-张裕,正在建设的“庄园”。仿佛有了“庄园”二字,就标志着葡萄酒的高质量,如同穿上高级西装就可以说明自己有文化一样。

当然,企业的目的昭然若揭,目前国内的葡萄酒市场已经是供大于求,老品牌、新品牌厮杀得血流成河。造成这样现状的原因大家也是有目共睹,就是产品结构的不合理,中低档产品多如牛毛,而高档产品完全是空白。所以很多老品牌的目标统统转向高档产品,希望能够在空白的,目前由国外高档产品占领的高端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因此,个大厂商较矛头直指高档酒无疑对完善产品结构,丰富葡萄酒市场是一件好事。但是,所有厂商竟然殊途同归的选择了“庄园”二字,可就有炒作之嫌了。

要生产好的葡萄酒要有好的葡萄和好的酿造技术,以前多数酒厂是到农民那里收购酿酒用的葡萄,由于农民受利益驱使,不控制产量,原材料质量得不到保证,是常有的事情。所以酒庄模式,自己种葡萄自己酿酒,对于保证葡萄质量,缩短收获到葡萄仅厂酿酒的时间,提高葡萄酒的质量可能有一定帮助。但是“庄园”模式不是提高质量的唯一途径,也不是必然途径。新世界葡萄酒生产者很多都不采用“庄园”模式也一样能够酿出好酒来。而法国葡萄酒生产中采用这种模也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法国现在也有很多葡萄酒生产者不采用这种“庄园”模式,而是向葡萄农收购葡萄酿酒。而无论在哪里,即使是采用“庄园”模式,也不一定就能酿出好酒来。关键还是要看葡萄酒生产者自己,看他是不是对质量一丝不苟的严格要求,看他是不是对酿酒倾注了感情。

为什么国内的厂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庄园”作为卖点呢?恐怕也和国内的消费者对葡萄酒和葡萄酒文化不了解有关系。而在这里,国内的媒体也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对葡萄酒消费者没有进行全面的客观的引导和对葡萄酒知识没有进行全面而系统的介绍。最近看了很多国内媒体关于葡萄酒方面的文章和市场调查,其中漏洞百出缺乏客观性。第一:将所有的进口葡萄酒都化为“洋酒”类,将其打入高档葡萄酒的行列,其实,现在国内市场上出售的进口葡萄酒多数还是以中低档葡萄酒为主,很多是在国外很便宜的葡萄酒(合人民币10~20元左右),其质量与国内主要品牌的葡萄酒差不多也是情有可原。第二:国内的消费者普遍缺乏对葡萄酒基础知识的了解。可以说绝大多数消费者品尝过5种以上葡萄酒的并不多,品尝过超过50种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没有比较,怎么知道葡萄酒的好坏?在这种情形之下,营销策略和产品质量对于市场的作用哪个更大一些呢?这是一个混乱的年代!!在这样一个混乱的年代,带有写法国传统色彩的“酒庄”二字,便扛起高档葡萄酒的大旗,成了又一个厮杀的潜在战场,不管这大旗是不是来做虎皮的。

国内终于想要生产出一些精品葡萄酒了,这是好事。但是葡萄酒的精品不是炒做出来的,要踏踏实实的把葡萄种好,要脚踏实地地把酒酿好。这要时间、热情、耐心、技艺和天才的想象力。“酒庄酒”能不能真成为精品,我看至少需要10年才见分晓。现在,让我们暂时先把国内的“庄园”忘去吧。

PS:在很多文章里看到了关于进口葡萄酒的一些批评,的确如此,目前在消费者还缺乏应有的葡萄酒知识的情况下,进口葡萄酒市场相当混乱。这也需要多方努力,培养消费者群体,推广葡萄酒知识,这对国内葡萄酒的市场也是有帮助的。还是那句话,这还是一个混乱的年代!

[关闭][返回]